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设区的市”立法赋权的理论定位与行权的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1-12-16 18:36
  赋予全部"设区的市"立法权,既是渐进式的纵向分权的体现,也是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最优路径。"设区的市"拥有立法权并非"违宪",而是宪法规范对社会的滞后性反应,从规范与事实的龃龉角度可以作出解释。《立法法》对立法权限的"等"字规定,应从立法实践与草案三稿变化得出"等外"之义,而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的内涵应从短期与长期两个方面作出理解。此外,新修订的《立法法》通过备案审查制度在制度框架内化解了"较大的市"立法事项收缩与法定事项以外的法规效力之间的张力。在"设区的市"行权问题上,未来的对策应从设置立法机构、强化人大对立法的主导地位等角度考虑,通过多层次的审慎举措推动地方立法实践的良性发展,使之契合国家治理的导向和良法善治的要求。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33(01)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设区的市”立法权的基本概念探讨
     (一) “设区的市”之概念厘定
     (二) “设区的市”立法权限
二、“设区的市”立法赋权的理论论证和基本定位
     (一) 法源依据之“合宪”与“违宪”之争
        1.“违宪”理论观点
        2.“合宪”论证观点
     (二) 立法权配置之“放权”“限权”“收权”之疑
        1.“放权”
        2.“限权”
             (1) “等内”抑或“等外”
             (2) “城乡建设与管理”
        3.“收权”
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行权的对策建议
     (一) 设置地方立法机构
     (二) 强化人大对立法的主导作用
     (三) 提升地方立法人员素质
     (四) 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
     (五) 健全立法监督机制
四、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刍议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范围[J]. 陈霄.  人大建设. 2016(01)
[2]对我国《立法法》修改后若干疑难问题的诠释与回应[J]. 郑毅.  政治与法律. 2016(01)
[3]地方立法权扩张的因应之策[J]. 秦前红,李少文.  法学. 2015(07)
[4]论地方人大在地方立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以法规立项和起草的过程为中心[J]. 秦前红,徐志淼.  荆楚学刊. 2015(03)
[5]论设区的市立法权范围——兼评《立法法》修正案第31条[J]. 郭思源.  研究生法学. 2015 (03)
[6]依法赋予设区的市立法权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 庞凌.  学术交流. 2015(04)
[7]“较大的市”的权限有多大——基于宪法文本的考察[J]. 郑磊.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9(01)
[8]法学三十年:重新出发[J]. 冯象.  读书. 2008(09)
[9]宪法实践中的违宪形态研究[J]. 胡锦光,秦奥蕾.  河北学刊. 2006(05)
[10]立法民主:概念与根据[J]. 陈伯礼.  河北法学. 2006(01)

博士论文
[1]中国城市建设管理发展研究[D]. 李勇.东北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的立法空间及趋势研究[D]. 张馨元.中国海洋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386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5386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2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