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由“乡土中国”到“国家在

发布时间:2022-11-12 11:34
  在法律人类学视域下,成长于特定历史语境和历史实践中的族群法治知识,亦同时构成了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本土性资源。族群法治知识这一概念的问世,不仅是基于田野调查之现实需求,同时也兼具理论参照意义。在西部J自治县进行的田野调查表明,族群法治知识的运转逻辑已由"乡土中国"逐步向"国家在场"靠拢。在实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充分尊重族群法治知识的时空转向和路径依赖,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族群法治知识与官方法律表达之间的融通与共治。 

【文章页数】:7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族群—地方性知识、区域自治与国家统一——从法律的“普适性知识”和“地方性知识”说起[J]. 谢晖.  思想战线. 2016(06)
[2]路径依赖理论及其地方经济发展隐喻[J]. 尹贻梅,刘志高,刘卫东.  地理研究. 2012(05)
[3]“国家在场”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及发展[J]. 崔榕.  理论月刊. 2010(09)
[4]以法律多元为基础的民族志研究[J]. 高丙中,章邵增.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5)
[5]“民间”、“民间社会”和CIVIL SOCIETY———CIVIL SOCIETY概念再检讨[J]. 梁治平.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本文编号:3706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706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c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