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合作社法律制度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本文关键词:我国农村合作社法律制度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农村合作社法律制度的法理基础有着两个方面的理论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一是在国际社会通行的合作社基本原则。前者视野超出社员个体借以获得经济状态改善的狭隘范围,将合作社作为将广大范围的个体经济联合起来实现全国的生产活动按照总的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组织形式与生产单位,并谋求合作社之间的垂直领导与管理的体系化,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政社合一体制的直接理论来源。后者强调利用者的主体地位,强调合作社的独立自主,形成以资格自愿开放、联合所有、民主控制、资本收益有限,按社员利用合作社的程度返还盈余为中心的合作社基本原则。 建国前共产党领导的地区的农村合作社法律制度内容由简约到详尽,虽然带有一定的革命工具性色彩,但基本遵循了国际社会通行的合作社基本原则。建国后,在对农村个体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集体化)的过程中,教条主义地照搬了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的一些结论,政社合一体制下的“合作社”(人民公社)的合作性丧失殆尽。改革开放以后,政社合一的农村经济社会体制解体,被以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基础所替代。农村合作社政策、法律制度也适应这一变化,以恢复合作社的合作性质为方向进行了相应的制度改革与调整。同时以分业立法的形式,制定了为农村经济生活所需要的,符合合作社质的规定性并部分反映了合作社制度发展趋势的一些合作社法律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是其中典例。 我国农村合作社法律制度仍有诸多不完善之处。除了表现于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合作社法律制度之间的矛盾冲突之外,缺乏系统的合作社法律理论构建也是最重要原因之一。合作社法律理论的构建,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应是《宪法》作出的合作社经济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这一论断的解释问题。其次是以合作社的产权制度、事务管理与控制制度、盈余分配制度、政府与合作社的关系制度为核心,拾遗补缺,纠偏扶正。在此基础上,本着合作社自身特色,借鉴公司法律制度,对合作社法律制度进行多方面完善。此外,还需要因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构建“新一代合作社”法律制度。
【关键词】:法律制度 合作社 农村 中国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1.8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5
- 中文文摘5-8
- 目录8-12
- 绪论12-20
- 一、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12-14
- 二、文献述评14-18
- 三、研究范围界定以及研究思路、方法与结构18-20
- 第一章 我国农村合作社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Ⅰ: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研究20-54
- 第一节 马克思的合作社思想22-24
- 第二节 恩格斯的合作社思想24-25
- 第三节 列宁的合作社思想25-33
- 第四节 毛泽东的合作社思想33-42
- 第五节 刘少奇的合作社思想42-48
- 第六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合作社思想48-51
- 第七节 本章小结51-54
- 第二章 我国农村合作社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Ⅱ:合作社质的规定性54-74
- 第一节 合作社的概念54-59
- 第二节 合作社的功能59-61
- 第三节 合作社的价值61-64
- 第四节 合作社的原则64-71
- 一、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合作社原则64-65
- 二、国际合作社联盟1937年“罗虚代尔原则”65-66
- 三、国际合作社联盟1966年合作社原则66-68
- 四、国际合作社联盟1995年合作社原则68-71
- 第五节 本章小节:合作社质的规定性71-74
- 第三章 我国农村合作社法律制度的传承与嬗变:改革开放前的法制实践74-94
- 第一节 建国前我党的合作社主张与实践74-85
- 一、苏区合作社的主张与政策74-78
- 二、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的合作社主张与政策78-82
- 三、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合作社主张与政策82-85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业合作社制度、政策概览85-92
- 一、宪法性规定85-87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草案)》87-89
- 三、《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89-91
- 四、1955年对合作社进行整顿、巩固还是大发展的分向及其后续发展91-92
- 第三节 本章小结92-94
- 第四章 我国农村合作社法律制度的正本清源: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与演进94-128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合作社发展的宏观政策法律基础94-100
-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文件为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宏观政策基础94-99
-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宪法》对农村合作社的性质界定99-100
- 第二节 农村供销合作社制度100-105
- 第三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制度105-113
- 一、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制度演进105-110
- 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制度设计110-113
- 第四节 农村合作基金会制度113-117
- 一、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制度演进113-114
- 二、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制度设计114-117
- 第五节 农村资金互助社制度117-122
- 一、农村资金互助社产生、发展的制度背景117
- 二、农村资金互助社制度的主要内容117-122
- 第六节 村经济合作社制度122-126
- 一、村经济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依据122
- 二、村经济合作社的制度设计122-125
- 三、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社125-126
- 第七节 本章小结126-128
- 第五章 我国农村合作社法制发展的阶段性代表成果:《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研究128-172
- 第一节 《农民专业合作法》颁布之前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发展128-135
- 一、1991年商业部《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130-131
- 二、《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131-132
- 三、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试行)》132-135
- 第二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定位135-141
-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特征135-137
-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原则137-139
-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责任形式139-141
- 第三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社员的权利义务141-152
-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资格141-144
-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权利144-148
-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义务148-150
-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资格的终止150-152
- 第四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的产权安排152-156
- 一、成员出资为社员各别所有152-154
- 二、公积金量化到合作社成员154-155
- 三、国家财政直接补助与他人捐赠为合作社所有155-156
- 第五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的民主控制制度156-162
- 一、民主控制原则的一般规定156-157
-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大会的表决机制157-158
-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治理机构设置158-162
- 第六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的盈余分配制度162-166
- 一、合作社盈余的性质162-163
- 二、合作社盈余分配的传统规则163-164
- 三、合作社盈余分配的对象和顺序164-166
- 第七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合作社与国家(政府)关系的定位166-169
- 一、我国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贯政策166-167
-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对政府与合作社关系的定位167-169
- 第八节 本章小结169-172
- 第六章 我国农村合作社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创新172-238
- 第一节 为农村合作社“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属性构建新的解释框架172-185
- 一、合作社经济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与制度渊源172-173
- 二、“集体所有制”的政治经济学释义173-174
- 三、“集体所有”的法学涵义174-181
- 四、合作社经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属性的应然解读181-183
- 五、本节小结183-185
- 第二节 完善与创新合作社产权制度与分配制度185-216
- 一、合理界定合作社法人财产的范围及其法律属性185-197
- 二、明确社员个人所有的股金属性197-200
- 三、以保障合作社支配权为基础完善合作社公共积累制度200-209
- 四、健全合作社内部账户制度209-213
- 五、建立更加合理的合作社盈余分配制度213-216
- 第三节 完善与创新合作社民主控制制度与社员利益保障机制216-226
- 一、更新社员民主控制的表现形式216-222
- 二、建立健全社员权益保障机制222-226
- 第四节 完善与创新政府与合作社的关系226-235
- 一、国际劳工组织《合作社促进建议书》的要求226-228
- 二、还合作社以本来面目228-229
- 三、完善政府扶持合作社发展的支持政策229-233
- 四、健全政府对合作社的监督管理233-235
- 第五节 构建“新一代合作社”法律制度235-238
- 第七章 结语238-246
- 参考文献246-260
- 致谢260-262
- 个人简历262-264
- 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著述情况264-2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胜利;;合作社反垄断豁免制度研究[J];财贸经济;2007年12期
2 欧阳仁根;论我国反垄断立法中的合作社豁免问题[J];财贸研究;2005年01期
3 韩松;我国农民集体所有权的实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4 米新丽;;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盈余分配制度——兼评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相关规定[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5 温小雁;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合作社思想述论[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01期
6 郑景元;;论我国农村信用社社员权之有效行使[J];法商研究;2011年03期
7 李长健,冯果;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立法若干问题研究(上)[J];法学评论;2005年04期
8 李长健,冯果;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立法若干问题研究(下)[J];法学评论;2005年05期
9 朱贤强;张佳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结构的法律制度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9年18期
10 曾文革;王热;;《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关于社员权相关规定的缺失及其完善[J];法治研究;201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文娟;我国农民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胡盛明;西方合作社与中国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应若平;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生发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王文献;我国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徐小平;中国现代农业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王庆;闽台农业合作背景下福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笑寒;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解析与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8 杨娜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经济学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9 张晓辉;中国农村合作经济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张满林;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农村合作社法律制度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79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