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税国家的立宪主义研究
本文关键词:租税国家的立宪主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立宪主义也即宪政,与其说是一种社会理想,倒不如说是一种社会、政治生活,是一种协调人与国家关系的法律哲学和政治活动。它要求在政府与公民的相互关系中,政府权力受到宪法、法律和其他社会规范的约束,以保障人权价值的实现。在宪政秩序更新的各个环节当中,财政体制的变革无疑处于枢纽的位置。可以说,国家在经济形态上均是财政国家。租税国家概念,是财政国家的重要模式,它首先是宪政国家、法治国家。单单从财政的角度而言,租税国家就是在财政收支的全过程,贯穿了法治、民主精神的财政国家模式,并且这里的民主是真实的民主,而非异化、虚假或被操控的民主。 既然租税国家是财政领域之宪政国家,宪政国家的基本精神和原则,一般会在租税国家得到贯彻和遵循。并且也只有贯彻了宪政国家基本精神的财政体制,才符合租税国家的实质。大体来说,租税国家的基本原则包括财政民主、纳税人权利保障、财政权有限以及民生福利等原则。其中,财政民主原则是前提,而纳税人权利保障原则是核心,也是最基本的价值追求。 租税国家运行的物质基础首赖税收,有时政府也会通过发行货币、公债和收费等其他方式获得收入。对于我国而言,由于宪法规定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于是在税收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国有资产收益,加上其他的非税收入乃至预算外收入的存在,一方面从结构上提出了构建形式意义上之税收国家的要求,同时提出了构建实质意义上租税国家,即财政税收领域之宪政、法治国家的要求。 在租税国家领域,税收收入是主要的财政来源,税收以外的财政收入,都应当纳入非税收入的范畴。至于非税收入的概念,还存在很大的争议,不过大体来说,非税收入主要包括规费、罚没收入等基本类型。非税收入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宪法学意义。同时,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中国,有关非税收入问题的研究,应将国有资产收益作为核心问题加以探讨。 公共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履行其公共服务职能,而对公共财政资金所进行的有计划的再分配。公共财政支出的首要特点是公共性,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一切财政支出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公共需要,而不是为政府自身谋利益。出于对政府滥用财政支出权的警惕,古典经济学家对政府的财政职能秉持了保守的态度。然而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国家干预主义理论认为,政府应当介入市场,并对宏观经济进行积极的干预,才能实现充分就业。至于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的方式,主要是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政策,结果导致政府职能的扩张和财政支出的增加,进一步带来政府权力的滥用和财政赤字的膨胀。 弥补财政赤字的直接手段是增税,但是增税以及征税权的扩张,会直接造成人民财产权的萎缩,必然会遭受人民的抵制。在现代法治国家,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与高涨,税权扩张的成本越来越高,决策者不得不采取迂回的策略,例如通过发行公债、制造通货膨胀等手段获取更多的财政资金。这些正是租税国家危机的根源。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几乎所有重大的社会变革都起源于财政体制的变革,或者说起源于财政危机和深刻的财政压力背景。随着民主国家政治的发展,通常会有财政危机的出现,进而转化为经济危机,最后沦为宪政危机。现代租税国家所面临的宪政危机主要有:国家征税权的扩张与滥用、非税收入的过度膨胀、公债发行得不到有效规制、货币发行权滥用、中央银行权力不受制约、金融资本与利益集团对民主政治的侵蚀等。其中,金融、货币,是现代社会最具统治力的社会力量,在民主政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是对公民宪法财产权的最大威胁,如果不加制约,就会演变为吞噬人民财富的怪兽。 在我国,财政压力也是推动政治秩序变迁的主要动力之一。1994年开始推行的分税制改革对我国的财政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处理央地财政关系的一种普遍制度。我国的分税制改革并没能有效地解决各种积弊,反而带来了新的央地矛盾,于是新一轮税改被提上日程,而财政联邦主义的引入亦是必要的选择。联邦主义既是一种关于联邦的政治哲学,也是关于联邦的政治秩序。财政联邦主义是联邦主义政治哲学理念在财政领域的提出,是宪政实践的产物。财政联邦主义的基本精神,要求对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以及财(政)权进行合理划分,要求宪法对地方的财政自主权加以确认和保障,并赋予地方充分的税收立法权。 就当前而言,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实体经济遭受了严重冲击,为应对金融危机,一系列扩张性财政政策被推出,巨额的建设性投资、结构性减税、大规模的举债和急剧膨胀的财政赤字,这些措施乃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在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对其程序加以完善,防范可能由此引发的风险。这也是在有关租税国家的研究中,所不可回避的问题。
【关键词】:民主 立宪主义(宪政) 租税国家 税收 非税收入 赤字 公债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11;D912.2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3
- 1 问题与方法13-41
- 1.1 问题的缘起14-19
- 1.2 理论的回顾19-26
- 1.3 立论的基础26-30
- 1.4 研究的路径30-41
- 2 概念的阐释与整合41-61
- 2.1 租税国家概念的提出41-48
- 2.1.1 概念的阐释41-45
- 2.1.2 本质的界定45-48
- 2.2 租税国家的条件依赖48-51
- 2.3 租税国家的思维模式51-54
- 2.4 相关概念的分析54-61
- 2.4.1 非税国家55-58
- 2.4.2 预算国家58-61
- 3 租税国家之立宪精神61-94
- 3.1 财政民主及其制度载体61-65
- 3.2 纳税人权利保障原则65-72
- 3.2.1 宪法层面之纳税人权利66-69
- 3.2.2 纳税人财产权及其界限69-72
- 3.3 财政权有限原则72-76
- 3.4 财政法治及其子原则76-90
- 3.4.1 税收法治原则76-88
- 3.4.2 财政支出法定原则88-90
- 3.5 民生福利原则及其局限90-94
- 4 租税国家之宪政实践94-136
- 4.1 利益集团与民主制的悖论94-100
- 4.2 税权行使及其扩张100-103
- 4.3 公债之合宪性反思103-108
- 4.4 财政赤字与收支失衡108-112
- 4.5 货币权力与宪政的吊诡112-124
- 4.5.1 货币发行权的法理分析113-118
- 4.5.2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宪政解读118-123
- 4.5.3 金融资本对民主根基的侵蚀123-124
- 4.6 基金会、避税与税负公平124-129
- 4.7 再论熊彼特定律与凯恩斯陷阱129-134
- 4.7.1 凯恩斯主义之宪法学反思130-133
- 4.7.2 熊彼特观点的重述133-134
- 4.8 租税国家危机之余思134-136
- 5 从非税国家到租税国家136-156
- 5.1 非税收入概念的提出136-146
- 5.2 非税收入的宪政反思146-149
- 5.3 非税收入的宪法规制149-154
- 5.4 税、非税,与租税国家154-156
- 6 新税改的可能进路156-177
- 6.1 分税制改革与财政危机156-160
- 6.2 寻求统一与特殊之间的平衡160-167
- 6.3 当前的任务与改革的进路167-177
- 6.3.1 财政联邦主义及其引入167-170
- 6.3.2 地方财政自主权的宪法保障170-172
- 6.3.3 地方税收立法权的弹性与限度172-175
- 6.3.4 迁徙自由与地方政府间的竞争175-177
- 结论177-180
- 参考文献180-205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目录205-206
- 后记206-20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他山之石[J];吉林人大;2011年07期
2 本刊编辑部;;站在财政监督的历史新起点上——访福建省财政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金敏[J];财政监督;2011年16期
3 任剑涛;;财政监督与政府执行力——对《利马宣言》的扩展性解读[J];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06期
4 卫国;;刍议财政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简讯[J];财政监督;2011年19期
6 周菲;;寻求财政立法与执法的良性互动——财政法制工作座谈会综述[J];财政监督;2011年16期
7 ;加强同步监督 打造绩效财政[J];财政监督;2011年13期
8 谭红梅;张文丽;;完善约束机制 提高制度执行力[J];财政监督;2011年16期
9 ;临武县财政局[J];湘潮(上半月);2011年07期
10 ;他山之石[J];新疆人大(汉文);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光明;;建设法治财政的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郭进;林承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财政监督的基本环节[A];会计理论研究——湖北省会计学会1996—2002年优秀会计论文集[C];2002年
3 高碧英;;加强非税收入预算管理的建议[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6年
4 骆林刚;陈伏银;刘文斌;;县级财政部门加强财政监督工作之我见[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5 许洪彪;;政府采购制度与财政监督[A];迎接新世纪——2000年长春市财政系统科研成果集锦[C];2000年
6 易完桃;李辉辉;;试论非税收入成为目前县级人大财政预算监督重点的必要性[A];强化监督职能 发挥人大作用——2007年全省人大系统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大龙;史桂芬;;非税收入理论与规范改革[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经平;;加强财政监督 建立公共财政[A];强化监督职能 发挥人大作用——2007年全省人大系统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杨宇;沈坤荣;;中国财政可持续性与政府最优融资策略——基于1978-2009年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董玉明;;我国地方税权研究[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州财政局;2011年州直财政重点工作[N];伊犁日报(汉);2011年
2 组稿 徐东 云冰;聚焦2010,那些牵动人心的数字[N];宿迁日报;2011年
3 伍建国;加强财政监督 建设法治财政[N];益阳日报;2007年
4 贺斌;财政监督成为“火眼金睛”[N];中国财经报;2005年
5 张志江;阿旗财政局非税收入状况分析[N];锡林郭勒日报;2010年
6 贝正;上半年全州非税收入1116万元[N];祁连山报;2010年
7 刘红霞 刘吉文 鲍利;创新非税收入监督机制的几点思考[N];常德日报;2010年
8 杨云松;借得巧 用得好 还得起[N];中国财经报;2010年
9 记者 刘明中;推动财政监督和专员办工作实现新跨越[N];中国财经报;2010年
10 武穴市财政局局长 邓继承;科学聚财创新高[N];黄冈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礼宁;租税国家的立宪主义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刘忠信;我国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聂少林;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创新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李龙成;走向绿色发展的财政监督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5 马向荣;公共财政体制下的财政监督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裴然;1881-1917年俄国财政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张平;中西方财政运行状态及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8 王旭伟;宪政视野下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王鹏;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罗昌财;中国政府预算民主化改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兴华;引入内控机制理论构建非税收入管理框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李银淑;非税收入征管体制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3 李买连;我国财政监督机制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牛竹林;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监督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田园;我国财政监督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马宁;关于我国财政监督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秦玲;我国财政监督的现状、问题及原因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薛微;我国财政监督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杨慧;关于完善我国财政监督体制改革方案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盖世蕊;关于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的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租税国家的立宪主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0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80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