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中国农民工居住权的宪政思微及其法律保障

发布时间:2025-02-08 17:51
  中国农民工居住权的宪政思微①及其法律保障一文的形成是基于如下的思考:进城务工农民的居住问题是伴随现代化、城市化过程而产生的。现代化必然造成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或者说,社会分层结构、群体结构、职业结构的变迁与现代化的发展是同步的。现代化产生农民工阶层,基于农民工阶层的存在产生了与其相关的权益集合。农民工居住问题正是这一利益集合之一。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和谐,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和谐是和谐社会建立的重要内容。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重视农民工权益的维护与保障。从维护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解决农民工就医、子女就学问题,到现在日益受到关注的如何改善农民工的生活条件,特别是居住条件,从本文下述研究的展开中可以知道,这是非常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所有的人权是普适性的,不可分割的并且相互依赖和相关的……,不论她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如何,政府有义务去促进并保障所有人权和根本的自由权。”②充分享有住宅的权利已经植根于《人权宣言》和主要的国际性人权条约,比如《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1996年,在联合国第二届人居大会上通过居住权议程(Habitat Agenda),各国领导者再次重申了居住权...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关于农民工居住权问题的讨论
1 中国农民工居住问题的提出及其法义解析
    1.1 农民工概述
        1.1.1 农民工的界定
        1.1.2 农民工的特点
        1.1.3 农民工的分类
    1.2 中国农民工居住问题的由来
        1.2.1 现实需要:目前进城务工农民的居住状况
        1.2.2 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法社会学的综合考察
        1.2.3 理论回应的需要:法权研究与应对社会现实
    1.3 农民工居住问题的法义解析
        1.3.1 农民工居住问题的法律性质:居住事实
        1.3.2 基于居住事实产生的法律权益:居住权(Residence rights)
2 居住权释义:对弱势者(农民工)的宪政关怀
    2.1 居住权的内涵——宪政视角下的三重分析
        2.1.1 宏观层次:居住权实体化——国际社会对居住权的普遍继受
        2.1.2 中观层次:居住权内国化——各国宪政对居住权保障与实现
        2.1.3 微观层次:居住权平等化——内国部门法对居住权制度的具体落实
    2.2 居住权的权能
        2.2.1 居住权的消极权能
        2.2.2 居住权的积极权能
    2.3 居住权的双重功能
        2.3.1 社会性功能——保障
        2.3.2 经济性功能——用益
3 农民工居住权及其权利链条的展开
    3.1 农民工居住权
        3.1.1 农民工居住权含义、特征与实质
        3.1.2 农民工居住权法律关系
    3.2 农民工居住权与迁徙自由
        3.2.1 迁徙自由概念
        3.2.2 迁徙自由与农民工居住权关系
    3.3 农民工居住权与政治性权利行使
        3.3.1 农民工居住(环境)社区对政治(法律)意识的培养
        3.3.2 农民工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实现
    3.4 农民工居住权与以居住社区服务为依托的其他相关权利
        3.4.1 以居住社区为依托的社区医疗保障
        3.4.2 以居住地为主的子女受教育权与入学制度改革
        3.4.3 以社区为依托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4 构建城市住房保障制度——落实居住权与关怀农民工
    4.1 中国农民工居住权法律保障的制度基础
        4.1.1 政策依据:依法治国方略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的体现
        4.1.2 法律依据:人权理论与宪法“平等权”——平等的关切、分配与保护
        4.1.3 经济依据:统一市场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以欧盟居住权立法为例考察
    4.2 构建对农民工居住权的法律(立法)保障制度
        4.2.1 目前中国住房保障立法状况
        4.2.2 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的经验借鉴
        4.2.3 建立居住权法律(立法)保障制度的意义
        4.2.4 居住权法律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本文编号:4031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4031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b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