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共和的宪政解读
发布时间:2017-06-26 10:16
本文关键词:古典共和的宪政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从宪法学的角度,主要采用历史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及价值分析法,对古典共和的思想源流、古代共和国的具体运作、古典共和与当代宪政的契合、古典共和的宪政价值、古典共和对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启示进行了系统、具体、深入的研究和阐述。全文共分4章12节,约6万字。 第一章以历史分析法对古典共和的理论渊源和古代共和国的实践进行了具体阐述。共和思想肇始于古希腊。古希腊时期的共和以公共利益为核心,古罗马时期的共和国的本质特性是正义和公益,文艺复兴以来的共和思想主要围绕如何治理与巩固共和国展开。古代共和政体的价值目标是优良生活和促进善德,实质构成包括财富、才德和自由,形式构成包括议事机关、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古代共和政体的特点有:精英治理,给所有人及其自由提供同等保护,保持中间性格,以公民美德为支撑,以“混和宪法”形式治理。 第二章在考察古典共和主义思想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宪政的基本理论,,对古典共和与宪政之间的深层关联进行了详细解读。古典共和与当代宪政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存在深层契合:法治原则的推崇;分权制衡的强调;公共利益的彰显;公民美德的关注。这些内容不仅是宪政的重要原则与应有之义,而且在古典共和的理论与实践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第三章主要采用价值分析法,对古典共和的宪政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天下为公”是共和的根本原则,“公”的宪政价值凸现了宪政的最高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共和是“全体公民”的共同事业,宪政是肩负着人类自由发展的宏伟事业,“共”的宪政价值集中体现了宪政的核心原则——人权原则;共和是“和谐均衡”的辉煌事业,共和意味着稳定、和谐、均衡的共同发展,宪政意味着和平、团结与均衡,“和”的宪政价值参透了宪政的重要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宪政之道在于和谐均衡。由此可见,古典共和主义有着深远隽永的宪政价值。 第四章结合当代中国宪政建设实际,认为古典共和内蕴的“公”、“共”、“和”对当代宪政有诸多有益启示。共和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将来,将随着人 们的觉醒而获得日益强大的生命力。古典共和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弥久而愈新,可 以成为人类永恒的政治原则,值得当代中国宪政事业品味和借鉴。具体说来,古 典共和对宪政中国的启示有:宪政中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事业,共和精神是维系 宪政中国的情感纽带;“民主立国、法治建国、共和兴国”的和谐统一,构成了 宪政中国伟大系统工程的基础;公民美德与宪法美德是共和国的心理基础,构成 了宪政中国的精神底蕴,培育公民美德与宪法美德的重要途径是宪法教育。
【关键词】:共和 古典共和 共和兴国 宪政中国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D91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0
- 引言10-12
- 第一章 古典共和之历史源流12-27
- 第一节 古典共和的思想概览12-18
- 一、 古希腊时期的共和12-13
- 二、 古罗马时期的共和13-14
- 三、 文艺复兴前后的共和14-18
- 第二节 古代共和政体的实践考察18-27
- 一、 古代共和政体的目标19-20
- 二、 古代共和政体的构成20-22
- 三、 古代共和政体的实践22-23
- 四、 古代共和政体的特点23-27
- 第二章 古典共和与当代宪政的契合27-41
- 第一节 法治原则的推崇27-31
- 一、 法治:宪政的基石与保障27-28
- 二、 法治与古典共和的密切关联28-31
- 第二节 分权制衡的强调31-34
- 一、 分权制衡:宪政的重要原则31-32
- 二、 分权制衡在古典共和中的充分体现32-34
- 第三节 公共利益的彰显34-37
- 一、 公共利益之涵义34
- 二、 无公共利益则无共和国34-36
- 三、 公共利益是当代宪政的重点关切36-37
- 第四节 公民美德的关注37-41
- 一、 公民美德是共和概念的有生命力的原则37-38
- 二、 公民美德是立宪政治的两大特点之一38-39
- 三、 公民美德是古典共和主义和宪政的共同关注39-41
- 第三章 古典共和的宪政价值41-58
- 第一节 “天下为公”41-45
- 一、 “天下为公”:共和国的根本原则41-43
- 二、 人民主权:宪政的基本原则43-44
- 三、 “公”的宪政价值:凸显人民主权原则44-45
- 第二节 “共同事业”45-51
- 一、 “共同事业”:共和国的重要理念45-47
- 二、 宪政:肩负人类自由发展的宏伟事业47-49
- 三、 “共”的宪政价值:宪政是全体公民共有的事业49-51
- 第三节 “和谐均衡”51-58
- 一、 共和:稳定、和谐、均衡的共同发展51-52
- 二、 宪政:和平、团结、均衡的事业52-54
- 三、 “和”的宪政价值:宪政之道在于和谐均衡54-58
- 第四章 古典共和对宪政中国建设的启示58-75
- 第一节 宪政中国是全体公民的共同事业58-64
- 一、 古代中西文化对共和的不同认知58-61
- 二、 共和精神:宪政中国的情感纽带61-63
- 三、 宪政中国:全体公民的共同事业63-64
- 第二节 宪政中国是伟大和谐的系统工程64-69
- 一、 民主:宪政中国立国之基64-65
- 二、 法治:宪政中国建国之路65-66
- 三、 共和:宪政中国兴国之道66-67
- 四、 宪政中国:民主、法治、共和的和谐统一67-69
- 第三节 公民美德与宪法美德69-75
- 一、 共和国的心理基石:公民美德与宪法美德69-71
- 二、 宪政中国的精神底蕴:公民美德与宪法美德71-73
- 三、 宪法教育:培育公民美德与宪法美德的重要途径73-75
- 参考文献75-81
- 后记8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勇;试论古希腊古罗马的权力制约机制及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胡蜀洋;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宪政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永飞;宪政:现代国家的政治追求[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古典共和的宪政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5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485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