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事件”规制的公法学重估——以集会权为中心的一个初步尝试
本文关键词:“群体事件”规制的公法学重估——以集会权为中心的一个初步尝试
【摘要】:在我国,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执法实践中,作为法律概念的集会游行示威,极少被用到,而被提及最多的"关键词"却是群体事件。但"群体事件"只是纯粹的描述性概念,而并非严格的法律概念。这种法外概念普遍使用与法律概念隐而不现的现况,固然是由于集会游行示威在我国具有某种敏感性,同时更说明,现行法并未得以充分适用。而如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也就无法体现;而且,很多造成严重社会后果的"群体事件",其实本可以在危害后果发生之前,将其纳入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轨道上予以有效规范。再者,对不同的群体事件及同一起群体事件中具体不同的行为,在立法和执法中也都不能混为一谈、适用同一标准,而应甄别和分解、区别对待,以做到既保障集会游行示威自由,又减少执法的压力、避免激化社会矛盾。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关键词】: 群体事件 规制 公法学 集会权
【分类号】:D921;D631.43
【正文快照】: 引言表达自由是最为重要和基本的人权之一,而集会游行示威自由则是其重要内容,在人权体系中具有“优越地位”(preferred position)1。我国宪法第35条也明确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与此同时,我国还有专门的立法即《集会游行示威法》对集会游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玉鸿;;“集体行动”与“人的联合”──以集会、游行为核心的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郝银钟,席作立;宪政视角下的比例原则[J];法商研究;2004年06期
3 姜涛;;追寻理性的罪刑模式:把比例原则植入刑法理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4 贺银凤;;转型期群体性冲突调节机制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李昌庚;;维稳与改革的博弈与平衡——我国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定性之困惑及解决路径[J];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6 刘大生;;我国宪法不宜规定示威自由——和谐视角下公民基本权利的一点反思[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许尧;刘亚丽;;群体性事件中的冲突升级及遏制机制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春丽;;论中国法制发展的战略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王继军;;关于我国反垄断法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翟继光;;经济法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4 程乃胜;;何谓法理学——读庞德的《法理学》(第一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5 程乃胜;;论法制现代化研究中的历史哲学研究范式[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张能为;;西方哲学视野中的“和谐”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邢华平;有限政府论之哲学基础探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汤燕;朱镜人;;约翰·穆勒功利主义教育观探微[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陈春丹;;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现状解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张传文;黄邦汉;;儒家吏治伦理与现代吏治伦理的差异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辉;;我国检察机关性质分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杜永明;;以人为本理念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3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王树义;汪再祥;;中国环境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虞崇胜;;WTO与新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之路[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6 黄旦;;新闻自由:新闻媒介职业化的政治基础——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历史发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7 何静;;浅论我国海洋生态安全法制建设[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8 吴杰华;;对马克思主义法本质的再认识——兼论和谐社会构建的法理基础[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9 何雨;;另一种社会动员——以安利(中国)南京CG系统为例[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岩;;市场·政府·自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自由的实现[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茂中;反垄断法实施中的相关市场界定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5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7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邢树东;税收弹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田自安;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陈洁丽;学校教育惩戒权的国际比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浩;行政执法中的正当程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玉英;商业广告虚假荐证的民事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亚微;中国外资并购反垄断审查机制完善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赵丹怡;解读约翰·密尔的自由观[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楠;房屋买卖居间合同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宁伟用;株洲网络举报模式运行中的争议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赐江;;群体性事件类型化及发展趋向[J];长江论坛;2010年04期
2 章志远;论公民请愿自由[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姜昕;;比例原则释义学结构构建及反思[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4 郝银钟,席作立;宪政视角下的比例原则[J];法商研究;2004年06期
5 姜涛;;无直接被害人犯罪非罪化研究[J];法商研究;2011年01期
6 姜涛;;刑法中的聚众淫乱罪该向何处去[J];法学;2010年06期
7 张倩红;从《论犹太人问题》看马克思的犹太观[J];世界历史;2004年06期
8 黄莉;龚华香;;我国县域政治系统中公民政治冷漠成因分析——以伊斯顿政治系统论为视角[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孙笑侠;法治国家及其政治构造[J];法学研究;1998年01期
10 管前程;;县域群体性突发事件探析[J];学理论;2009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宫秀军;论谣言的传播机制及理性应对[D];湘潭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少杰;;社会矛盾冲突的制度分析[J];人民论坛;2009年16期
2 汪发元;张忠家;;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及其防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李冰心;;论群体性事件频发与地方政府治理改进[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魏志远;林德邦;;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原则和方法[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刘炳君;对一起农民群体事件的法律分析与理性思考[J];政法论丛;2002年05期
6 陈路芳;;地方政府应提高对公民需求的回应力——对我国频发群体性事件的反思[J];理论探讨;2009年03期
7 白雪;;和谐社会背景下突发性群体事件的依法管控与治理[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任延涛;;群体事件中的群际行为因素分析[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9 孙欣;农民“胡闹”调查[J];法律与生活;2005年14期
10 宁金和;;群体性事件原因调查[J];天府新论;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亮;牛静;秦怀杰;曹嘉霖;;中国网民心理感知过程模型——网络群体事件演化前期阶段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马天山;;民族性群体事件有效处置法律问题研究[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3 马天山;;青海民族性群体事件有效处置的法律问题研究[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4 石柏林;周珍;;论群体事件中行政紧急权力的运用与制约[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赵玉芳;陈小异;;突发群体事件的社会认知-情绪-行为关系模型探索[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6 蔡笑;;网络群体事件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谢初芳;;从“网络群体事件”谈政府网络公关[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凤梅;;教唆性群体事件的刑法规制障碍及对策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9 赵玉芳;;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社会认知-行为模型探索[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蒋佳瑜;;群体事件中的国家被害角色解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忆 记者 王旭;巴州区建立网络舆情采集分析和重大群体事件应急机制[N];巴中日报;2010年
2 重庆市消防总队万州区支队支队长 王林刚;灵活机动 科学施救[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09年
3 王少斋(作者系中共武穴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公安机关控处群体事件的“五字”对策[N];黄冈日报;2005年
4 燕继荣;诊断群体事件的政治学依据[N];学习时报;2009年
5 袁诚 朱凤达;全省防止302起群体事件[N];新华日报;2009年
6 特约记者吴帅瑜 王志军;长子去年实现“零”上访[N];长治日报;2009年
7 记者 梁振君邋特约记者 卞王玉珏;一条信访信息化解了群体事件[N];海南日报;2007年
8 木子;“扬汤止沸”与“釜底抽薪”[N];联合日报;2009年
9 厦门大学教授 谢泳;设法解决群体事件中谈判者缺席问题[N];南方周末;2007年
10 记者 刘城 通讯员 鲁国田;信访干部架起“连心桥”[N];秦皇岛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成琳;突发群体事件演化及其应对预案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龙双喜;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政府治理创新[D];吉林大学;2013年
3 于景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赐江;基于不满宣泄的集群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永富;浙江省山林权属争议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6 田自安;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朱海龙;场域、动员和行动: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赵晗;中国地方政府回应机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马琼丽;当代中国行政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10 巴志鹏;土地家庭承包制下的农民负担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晓霞;群体事件传播中我国媒体角色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曹嘉霖;网络群体事件演化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冯志栋;社会学视角下的泄愤型群体事件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4 叶明翠;大学生网络群体事件传播动机问卷编制及初步应用[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5 金研;网络群体事件诱发机制与应对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6 王建;群体事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7 刘淑文;网络群体事件现状及监督引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刘丽;网络群体事件成因及其治理机制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9 陈泽锋;网络群体事件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汤乃慧;我国劳资性群体事件的预防及调处机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30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530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