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宪法解释的新转向——非原旨主义方法探究
本文关键词:美国宪法解释的新转向——非原旨主义方法探究
【摘要】:在美国宪法解释方法的研究中,原旨主义和非原旨主义是相互对应的解释方法。在美国宪法发展的初期,原旨主义解释方法受到了大法官和学者的推崇,成为主要的宪法解释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原旨主义解释方法忽略了社会变迁的现实而逐渐失去了主流的地位。相应地,关注于公民权利保护的非原旨主义解释方法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尊重个人权利的宪法条款需要在社会的发展中回应不断发展的权利需求,这是非原旨主义解释方法受到重视的根本原因。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关键词】: 宪法解释 非原旨主义 活的宪法
【分类号】:D911;D971.2
【正文快照】: 关于美国宪法解释方法,学界存在诸多不同的说法,主要有制宪者原意、宪法的文字的简单含义或历史含义、宪法的结构、宪法的道德解读、宪法条款追求的目标、解释主义与非解释主义,当然还有不可忽视的先例、价值判断等等。[1]61虽然存在如此众多的研究进路,关于主流的宪法解释理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进学;;美国宪法解释方法论之辨思[J];现代法学;2006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侯学宾;宪法解释中原旨主义的内在困境[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权晶晶;论罗伯特·博克原初理解理论[D];山东大学;2007年
3 杨淑霞;论斯卡里亚的文本主义[D];山东大学;2007年
4 袁伟华;我国宪法文本中“公共利益”条款的解读[D];湘潭大学;2007年
5 顾佳;美国司法审查理论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童之伟;;《物权法(草案)》该如何通过宪法之门——评一封公开信引起的违宪与合宪之争[J];法学;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纪宏;;日本违宪审查制度的演变和发展[J];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2007年00期
2 吕亚萍;;美国法对死刑的限制适用及对中国的启示——基于法律解释方法的视角[J];刑事法评论;2010年02期
3 刘志;;文明,是可以触摸的[J];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09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颖颖;解禁集体自卫权触动和平宪法[N];法制日报;2007年
2 于青邋刘畅;日本参院通过《国民投票法案》[N];人民日报;2007年
3 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 刘连泰;法律与文学[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王颖颖;日本成立专家组讨论集体自卫权[N];工人日报;2007年
5 ;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朱冬传;乌克兰面临宪政危机考验[N];法制日报;2007年
7 周 晨;刚性宪法和“活的宪法”[N];人民法院报;2002年
8 北京市东城区地方税务局 王峥 赵书明;浅谈宪法在司法过程中的适用[N];华夏时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洪伦;论美国宪法原意主义方法论之争[D];山东大学;2012年
2 丁玮;美国宪法上的正当法律程序[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施嵩;美国宪法解释的原意主义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郭海清;美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侯学宾;美国宪法解释中的原旨主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王彬;法律解释的本体与方法[D];山东大学;2009年
7 陈红梅;司法审查为什么是正当的?[D];吉林大学;2010年
8 李炳烁;司法制度的政治功能[D];吉林大学;2008年
9 姜福东;返回方法论的法律解释学[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夏泽祥;美国宪法第九修正案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广丹;美国宪法解释的创造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尹飞飞;论惠尔的现代宪法观[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童雅闻;论刘少奇对1954年宪法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4 张林;论德国平等权的宪法实践[D];苏州大学;2011年
5 刘伟;美国公民持有枪支权的宪法解释[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陈道英;日本和平宪法第9条及其演变[D];武汉大学;2004年
7 Hoang Ngoc Dong Phuong (黄玉东芳);中越现行宪法中人权保障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顾佳;美国司法审查理论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9 徐珉川;美国司法权力动作中的法律解释[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白利寅;近代法国宪法及宪政制度变迁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59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659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