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视角下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发布时间:2017-08-12 01:38
本文关键词:宪法视角下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摘要】:农耕时代,人们交流方式无非是口头或书信,传播范围也是有限的,但是工业革命的到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提升,增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但此时这种联系范围也是有限的且成本较高。不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规模爆炸式的扩张,,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的方式正被方便而快捷的网络模式所取代,信息的传播范围也更加广阔。但当人们尽情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同时,个人隐私也被更多的曝光在这一平台上,使得个人隐私在公众面前变得更加透明。例如,网站只要利用“cookie”技术就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轻易获得用户的邮箱等个人隐私。现如今,网络侵权的现象日益增多,人们对隐私权的保护显得举步维艰,而我国对隐私权的保护起步晚且尚未成为明文规定的独立权利,仅在民法《侵权责任法》中对其有粗略的规定,而且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无论是在理论还是法律条文对隐私权的规定上面都远远落后,所以,当人们隐私权在遭到侵害时很难得到有效救济。尤其是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的往来不断增加,有效的保护公民在电子商务中的网络隐私权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在我国由于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和监控存在不足,寻求我国法律法规获得保护极为困难,也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更突显了我国网络安全存在着重大隐患,而这个问题被西方国家利用进而作为对我国施压的有力武器。加之最近斯诺登事件和英国情报部门利用互联网窃取数以百万计的网络用户视频资料、聊天记录、照片的丑闻被爆出,使得舆论一片哗然,由此可见,加强网络隐私权保护已经迫在眉睫了。 网络隐私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各国的宪法都有对网络隐私权的相关规定,但是我国对网络隐私权保护面临着诸多障碍。本文基于现有的理论观点,采用对比比较的方式,首先,整理国内外学者对网络隐私权的界定,从而对隐私权的概念加以明确,其次,明确宪法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为文章打下重要的理论依据。最后,从隐私权在各国的发展和各国对其的立法保护情况,分析、比较并立足与本国国情,提出对我国网络隐私权宪法保护方面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将隐私权引向宪法层次。
【关键词】:宪法 网络隐私权 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1;D9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第1章 传统隐私权与网络隐私权11-19
- 1.1 隐私和隐私权概念探源11-13
- 1.1.1 隐私探源11
- 1.1.2 隐私权概念发展探源11-13
- 1.2 网络隐私权13-19
- 1.2.1 网络隐私权的概念13-15
- 1.2.2 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范围15-16
- 1.2.3 网络隐私权的特点16-19
- 第2章 网络隐私权宪法保护的必要性19-26
- 2.1 网络隐私权宪法保护是人权保护的应有之义19-20
- 2.2 弥补普通法立法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不足的要求20-24
- 2.2.1 普通法对网络隐私权的相关规定21-22
- 2.2.2 普通法立法的缺陷22-24
- 2.3 防范公权力机关就网络隐私权的侵害24-26
- 第3章 美欧网络隐私权的宪法保护26-37
- 3.1 美国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相关经验26-30
- 3.1.1 美国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模式26-27
- 3.1.2 美国保护网络隐私权的特色27-29
- 3.1.3 美国保护网络隐私权的缺陷29-30
- 3.2 欧盟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相关经验30-32
- 3.2.1 欧盟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模式31-32
- 3.2.2 欧盟立法模式保护隐私权的优点和缺陷32
- 3.3 两种保护模式的比较、冲突与协调32-37
- 3.3.1 美国与欧盟保护模式的比较32-34
- 3.3.2 美国与欧盟两种模式的冲突与协调34-37
- 第4章 我国保护网络隐私权的现状37-40
- 4.1 我国网络隐私权的宪法保护37-38
- 4.2 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缺陷38-39
- 4.3 我国网络隐私权行业自律保护的缺陷39-40
- 第5章 对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建议40-46
- 5.1 立法思路——以法律保护为主,行业自律保护为辅40
- 5.2 完善我国网络隐私权宪法保护的建议40-42
- 5.2.1 增加宪法对网络隐私权直接保护41-42
- 5.2.2 完善宪法对网络隐私权间接保护42
- 5.3 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保护42-44
- 5.4 网络隐私保护的限制44-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丽;;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个人资料的保护[J];研究生法学;2000年03期
2 李群;;个人数据信息隐私权研究在欧美的发展趋势[J];档案与建设;2008年11期
3 孙智英;从霍布斯的人性论到其契约观[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7年05期
4 王磊;;人权的宪法保护的几个误区[J];法学家;2004年04期
5 齐爱民;;个人信息保护法研究[J];河北法学;2008年04期
6 罗玉中,哈斯;信息高速公路立法初探[J];科技与法律;1997年Z1期
7 韩学平;陈璐;;网络空间隐私权保护探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肖红;;论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机制的构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年05期
9 易斌;潘亚南;;网络个人信息隐私认证机制探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年05期
10 王全弟,赵丽梅;论网络空间个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法学论坛;2002年02期
本文编号:659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659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