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人格权的合宪性解释

发布时间:2017-08-25 01:22

  本文关键词:人格权的合宪性解释


  更多相关文章: 私法上人格权 宪法上人格权 合宪性解释


【摘要】:法律解释是法律适用的前提,合宪性解释‘是法律解释的一种方法,而人格权的合宪性解释足以宪法上人格权为依据对私法上人格权的解释。人格权的合宪性解释,主要适用于人格权的司法实践中,它不仅仅是一个宪法的问题,从根本上讲上是从人格权的角度来看如何将宪法上人格权的价值在私法上得到贯彻的问题。 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其中正文由四章组成。 第一章是阐述私法上人格权与宪法上人格权的关系。笔者从私法上人格权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私法上一般人格权的产生,以及私法上人格权的发展对宪法基本权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创设了与之相对应宪法上的人格权。本章的核心足探讨私法上人格权与宪法上人格权的互动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宪法与民法、宪法基本权利与民事权利之间关系的缩影。对这两者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更深入的理解接下来所讲的人格权的合宪性解释的真正含义,即将宪法人格权价值通过合宪性解释的方法贯通到私法上,在私法上得以实现。在这个解释的过程中它是在以宪法人格权为依据,以私法上人格权为解释对象的。 第二章是阐述了人格权合宪性解释的性质和意义。关于性质方面,人格权的合宪性解释不能与“宪法司法化”等同起来,而是将宪法人格权价值通过合宪性解释的方法贯通到私法上。笔者从法律解释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合宪性解释的性质,从而得出人格权的合宪性解释的实质是上以宪法上人格权为依据对私法上的格权进行解释;人格权的合宪性解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司法实践中,在现实生活中会发生很多侵害人格权的案件,这就可能会涉及到人格权与其他权利的价值冲突,以及对哪种价值优先保护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法官会依据人格权的合宪性解释对冲突的价值进行判断。 第三章是阐述了宪法人格价值在私法上的贯通。宪法的基本权利除了具有防止国家公权力侵害的原始的防御功能外,还有客观规范功能, 1尽管在国内外对于合宪性解释内涵存在诸多的分歧,但基本上都逃不出法律体系秩序、价值取向以及避免违宪宣告的范围,合宪性解释应当在坚持法律位阶规则的基础上,根据宪法的规范意旨和价值精神来解释普通法律,指导普通法律的运用,并以宪法规范为指导通过对普通法律的一般条款等规定的解释将宪法的精神贯彻到普通法律的实施当中。其实质是将其客观价值放射到整个私法领域,对于这一功能主要通过宪法基本权利的私法效力来实现的。宪法基本权利效力以“间接效力说”为通说,该学说认为宪法基本权利对于私人关系的效力只能通过私法中的概括条款间接地通过私法来实现。作为宪法基本权利,宪法上人格权对私法的间接效力,使法官负有宪法义务,将宪法的人格权价值贯通到私法中。 第四章是关于人格权合宪性解释方法在我国的适用及限制。在合宪性解释中,有必要区分作为解释对象的文本和作为解释依据的文本,作为解释对象的文本,是拟适用于具体案件中的部门法规定,而作为解释依据的文本,就足宪法文本。具体到私法上人格权的合宪性解释来讲,宪法上的人格权就是合宪性解释的依据,私法上关于人格权条款就是解释的对象。这种方法的适用具有一定的前提,只有在宪法上人格权存在,私法上人格权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形下,才能进行合宪性解释。
【关键词】:私法上人格权 宪法上人格权 合宪性解释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13;D911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引言13-15
  • 一、私法上人格权与宪法上人格权的关系15-20
  • (一) 私法上人格权的发展15-16
  • 1、私法上一般人格权的确立15-16
  • 2、私法上人格权的发展对宪法基本权利的影响16
  • (二) 宪法上人格权的创设16-18
  • 1、宪法上一般人格权的确立16-17
  • 2、宪法上基本权利的扩大17-18
  • (三) 私法上人格权与宪法上人格权的互动18-20
  • 1、宪法基本权利对民事权利的渗透18-19
  • 2、私法上人格权的发展对宪法基本权利的更新19-20
  • 二、人格权合宪性解释的性质和意义20-26
  • (一) 人格权合宪性解释的性质判断20-23
  • 1、对人格权合宪性解释的误读20-21
  • 2、人格权合宪性解释的实质是对私法上的人格权的解释21-23
  • (二) 人格权合宪性解释的实践意义23-26
  • 1、推动了一般人格权的确立23-24
  • 2、解决人格权与其他权利之间的冲突24-26
  • 三、宪法人格权价值在私法中的贯彻26-34
  • (一) 宪法人格权的客观价值秩序26-31
  • 1、宪法人格权的最高价值—人格尊严27-29
  • 2、宪法人格权的私法效力29-31
  • (二) 一般人格权是宪法价值民法化的工具31-34
  • 四、人格权合宪性解释方法的适用及其限制34-44
  • (一) 我国人格权合宪性解释的适用前提34-39
  • 1、我国宪法上人格权规范的存在35-36
  • 2、私法上人格权立法的不足36-39
  • (二) 一般人格权的适用限制39-44
  • 1、合宪性解释中的利益衡量问题39-42
  • 2、一般人格权适用的一般原则42-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6
  • 参考政策法规46-47
  • 发表文章目录47-48
  • 致谢48-49
  • 个人简况49-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慧敏;;罢工权问题研究——以出租车罢运事件为例[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5期

2 秦博;;少数民族考生享受高考优惠政策的合宪性[J];法制与社会;2010年23期

3 舒砚;;试论开发区的宪法地位[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年11期

4 闫桂芳;试论我国立法法的基本原则[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杨福忠;试论法律规范的正当性[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陈红梅;;学费制度的合宪性之辩——以南非为个案[J];西亚非洲;2007年09期

7 田芳;;行政区划体制合宪性问题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何贵忠;;简论我国改革的合法性问题及其出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王贵松;;中国计划生育制度的合宪性调整[J];法商研究;2008年04期

10 李娟;;美国行政纠纷仲裁的合宪性问题及其启示[J];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光明;;论“两规”的必要性、限制性、合宪性[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源泉;;德国之信息自决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姚轶琳;;论公民宪法意识的基本内涵[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4 王涛;;宪法上隐私权保护之逆行?——日本最高法院住基网判决评析[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李刚;;我国《宪法》第56条与税收法定主义——与刘剑文、熊伟二学者商榷[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苏雁;李秀雅;贾静;张树兴;;关于我国民法典立法中环境问题的几点思考[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7 王丛虎;;论对行政机关实施宪法平等权分类的审查[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世涛;;中国的引咎辞职法律化评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方明;;中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宪政透视[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金栓;;关于公正司法的思考[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曾祥素;人格权案件将出现三点新变化[N];中国质量报;2010年

2 北京知名律师 陈永苗;地方规定和上级批准的合宪性分析[N];东莞日报;2010年

3 张尤佳;取消户口界限的合宪性分析[N];法制日报;2005年

4 何兵;通过程序挑战法律[N];法制日报;2000年

5 甘正气;美国宪法的总统保障[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阿计;“民告法”离我们有多远[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3年

7 江铮;法德违宪审查机关之比较[N];江苏法制报;2007年

8 田玉振 邓清;确保被拆迁者的利益[N];人民政协报;2004年

9 袁建华 陈新玲;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违宪审查[N];人民政协报;2007年

10 王晓雁;确立个人信息财产权属性[N];商务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新东;人格权的理念与制度构建[D];山东大学;2012年

2 严城;论人格权的衍生利益[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陈龙江;人格标志上经济利益的民法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匡敦校;大众传播侵害人格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王琳琳;论私权及其体系化[D];吉林大学;2012年

6 钱俊文;国家征税权的合宪性控制[D];苏州大学;2006年

7 李成;宪法视域中的高等教育机会平等与少数民族录取优惠政策[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简海燕;媒体报道司法活动的法律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姜福东;返回方法论的法律解释学[D];山东大学;2009年

10 霍银泉;一般人格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晓辉;人格权的合宪性解释[D];山西大学;2012年

2 杜慧谦;论公法中的人格权[D];山东大学;2010年

3 雷瑟琴;论人格权商品化的法律保护[D];暨南大学;2010年

4 郑星;人格权的商品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茜;我国人格权商品化法律保护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王晓晴;论环境人格权的法定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丽瑶;消费者人格权的法律保护[D];兰州大学;2011年

8 梁晨;二元人格权论[D];湘潭大学;2011年

9 梁波;人格权商品化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马霞;我国人格权商品化法律保护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34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734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3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