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宪法权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5 01:29
本文关键词:儿童宪法权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儿童 宪法权利 国家义务 国际人权公约 宪法化
【摘要】:宪法是写满人民权利的圣经,人权保障是现代宪法的价值内核。在当代,儿童权利已为多数宪法文本所认可,然而,儿童权利的研究却往往还要面对这样的疑惑或质疑:儿童有权利吗?儿童权利概念是否是已有权利概念的简单重复?儿童权利如果是实存的,那么其存在的理据与价值何在?儿童权利对儿童的生存发展是必要的吗?在当代有关人权的论争场域中,儿童无权论、儿童权利无用论、儿童权利有害论等儿童权利否定论还有较大市场。作为人权研究的主流战场,宪法学有必要发出自己清晰的声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儿童权利问题很大程度上被中国宪法学遗忘了——我国宪法学界极少关注儿童权利问题,即便提到儿童权利往往也是浮光掠影、轻轻一描又随手丢到不为人注意的角落里。实际上,儿童权利绝非可有可无的政治辞藻,也不是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它的产生与发展是历史选择和社会建构的产物,其存在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与价值的合理性。它不仅事关儿童人格确认、生存发展条件的获取,也事关人类社会关系的根本重构,还关系宪法人权理论的重塑。基于此判断与思考,本文试图以宪法文本为基本依托,利用宪法解释学的方法对以下几个重点问题做一点初步的探查:儿童权利在宪法中如何源起又如何进一步发展?其趋势如何?儿童在现代宪法中如何获得权利主体身份?这一主体身份又有何价值特性?什么是儿童权利?它有哪些类型?儿童权利在宪法上有何独立的价值?儿童权利的效力对象是谁?有何特点?我国宪法对儿童权利的保障是否充分?如何重构我国宪法才能使之与儿童权利全面保障的国际潮流相契合?整体而言,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二,一是弥补我国宪法学在儿童权利研究方面的缺失;二是抛砖引玉、呼唤更多的学界同仁关注儿童权利问题。作为社会历史建构产物的儿童权利运动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社会关系的变更而不断演化。近代以来,儿童权利在宪法中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隐性到显性的产生发展过程。在以美法宪法为代表的近代宪法中,儿童是“看不见的”,是“被隐藏的”,没有宪法身份;而在《魏玛宪法》中儿童获得了以受保护权和受益权为核心的社会福利权;二战后宪法以承认儿童的平等权和自主权为标志使儿童权利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当代,儿童公约权利的宪法化又成为儿童权利发展进程中的新趋势。在规范形式上,一般将儿童定义为未满18周岁的任何人;而实质意义上的儿童是指基于年龄而致身心发育不成熟,从而不具有完全法律能力的人。儿童在现代宪法中普遍获得了权利主体资格,这种主体资格既是一般的又是特别的,儿童既是一般意义上的公民又是特殊主体。胎儿属于特殊的儿童,即子宫中的儿童、或未出生的儿童,同出生儿童一样具有人格,应享有宪法的主体资格。这一点不但在伦理上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而且在宪法规范与宪法判例中也获得部分认可。认真对待对待儿童权利,必须承认儿童具有与成人同样的完整人格。儿童权利奠基于儿童特殊的自然的、社会的需要和能力,宪法学意义上的儿童权利是指儿童基于人和儿童的双重身份而应享有的并为宪法规范所认可的、依赖家庭、社会和国家履行一定义务而实现一定利益的资格。从主体角度看,儿童权利可分为儿童基本权利与儿童特别权利。从权利内容角度看,儿童权利包括儿童受保护权、儿童发展权及儿童自主权。儿童权利是由不同权利组成的权利束,其中特殊保护权、游戏权、受义务教育权、自主权等权利对儿童生存发展、人格养成具有关键意义。国家对儿童权利负有承认与尊重、保护与促进的宪法义务。儿童宪法权利的效力是在一定宪法关系中发生的,从效力对象来看,它指向家庭、社会与国家。儿童宪法权利义务人所负责任既不属于有限责任亦非无限责任,而属于最大责任。这种最大责任的产生是由儿童与相关义务主体间的特殊信托关系所决定的。从权利角度看,儿童权利具有防御、受益和救济保护三种权能;从义务角度看,儿童权利具有尊重、保护和关照三大功能。从效力特点上看,儿童权利具有效力优先性和最大化的突出特点。一般情况下,在与其他宪法主体权利或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儿童权利具有优先获得保障和实现的效力,或者说儿童权利相对于其他主体权利具有较高的位阶;在规范和现实许可的范围内,应最大限度的保障和实现儿童权利,以到达其利益最大化。当然,任何一种宪法权利都有自己不能逾越的边界,儿童权利同样有自己的边界。近代以来,儿童权利在中国宪法中同样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隐性到显性的发展历程。我国宪法属于比较典型的“拯救型宪法”,这表现为:其一,承认儿童的宪法身份,但不明确承认儿童权利——即宪法中无明确的“儿童权利”概念;其二、重视儿童保护轻视儿童解放,重视儿童保护权、福利权忽视儿童自由权、参与权等自主权利。以相关国际人权法为标尺、以国外儿童权利立宪典范为参照进行评估,发现当下我国儿童权利保障还存在宪法资源不充足、适用不充分的问题,其特别表现为:理念的偏颇;权利内容的狭隘、滞后;权利规范分散;权利资源适用不充分等。因此,必须适时通过释宪、修宪对其加以重构和选择。在宪法重构过程中必须重视儿童公约权利的宪法融入及树立科学的儿童权利观问题。儿童权利的宪法生长不会是坦途但绝对有前途,有志于儿童权利保护的人们对此应该有足够信心并做好为此而奋斗的准备!总体来看,本文的研究有以下创新之处:一、批驳了儿童无权论,儿童权利无用论、有害论等错误观点,阐述了儿童权利在宪法学上的重要价值;二、在国内宪法学界首次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儿童权利在宪法中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内在动因;三、阐述了儿童公约权利宪法化是当代儿童权利发展的新趋势;四、阐述了儿童在宪法上的主体资格及其主体特性;五、从宪法规范、宪法判例、社会伦理等方面论证了胎儿宪法主体资格的正当性;六、诠释了儿童权利的宪法意涵,从国家义务角度分析了主要的儿童基本权利;七、主张儿童与相关义务主体的关系是特殊的信托关系,论证了优先性和最大化的儿童权利效力特性;八、分析了我国儿童权利宪法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其重构路径进行了论证说明。当然,由于受限于个人的研究能力,本文的缺陷也不容忽视。一、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依靠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导致研究的视野受到很大局限,国际视野不够;二、本文对儿童权利及其特性认识还非常初步、粗浅,从研究深度上看需要进一步深挖;三、本文对特殊儿童权利、儿童与家庭、社会、国家关系等问题都没有展开进行分析,从研究广度上看也需要拓展;四、从研究方法上看,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依赖规范解释的方法,研究手段较为单一。学海无涯,深不见底广不现边,吾将上下而求索!
【关键词】:儿童 宪法权利 国家义务 国际人权公约 宪法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1
【目录】:
- 内容摘要10-13
- Abstract13-18
- 导论18-37
- 一、儿童权利是多余的吗?18-24
- (一) 儿童权利的研究价值18-22
- (二) 事实与价值的背离22-24
- 二、儿童权利的研究现状24-33
- (一) 国外研究概况24-29
- (二) 国内法理学及普通法学研究现状29-31
- (三) 我国宪法学层面的研究缺失31-33
-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33-37
- 第一章 儿童权利在宪法中的产生与发展37-58
- 一、“看不见”儿童的近代宪法37-41
- (一) 没有“宪法身份”的儿童37-39
- (二) 儿童被近代宪法“遗忘”的缘由39-41
- 二、《魏玛宪法》中的儿童保护41-47
- (一) 《魏玛宪法》中的儿童保护条款42-43
- (二) 儿童保护在《魏玛宪法》确立的背景43-47
- 三、儿童权利在二战后宪法中的确立47-58
- (一) 儿童权利在战后宪法中确立的路径47-52
- (二) 儿童权利国际公约的宪法化52-55
- (三) 儿童权利在战后宪法中确立的内生力55-58
- 第二章 儿童的宪法权利主体资格58-73
- 一、儿童之宪法学界定58-61
- (一) 儿童在宪法文本中的语汇表达58-60
- (二) 儿童概念的宪法学界定60-61
- 二、儿童宪法权利主体资格的特点61-64
- 三、作为特殊儿童的胎儿64-73
- (一) 胎儿权利主体资格的宪法依据65-68
- (二) 胎儿人格的伦理证成68-73
- 第三章 儿童权利的宪法学意涵73-101
- 一、儿童宪法权利概述73-80
- (一) 儿童宪法权利的内涵73-76
- (二) 儿童宪法权利的类型76-78
- (三) 儿童宪法权利的特点78-80
- 二、儿童特殊保护权80-83
- (一) 儿童身份保护80-81
- (二) 儿童健康保护81-83
- 三、儿童游戏权83-87
- (一) 儿童游戏权的宪法依据及价值83-85
- (二) 儿童游戏权下的国家义务85-87
- 四、儿童受义务教育权87-93
- (一) 儿童受义务教育权的宪法依据87-90
- (二) 儿童受义务教育权下的国家义务90-93
- 五、儿童自主权93-101
- (一) 儿童自主权的宪法依据及其价值93-96
- (二) 儿童自主权下的国家义务96-101
- 第四章 儿童权利的效力101-117
- 一、儿童权利的效力对象101-105
- (一) 义务主体及责任划分101-103
- (二) 义务主体的责任特点103-105
- 二、儿童权利的效力体现105-110
- 三、儿童权利效力的特点:优先性与最大化110-117
- (一) 儿童权利效力优先性与最大化的宪法依据110-111
- (二) 儿童权利效力优先性与最大化的界定111-117
- 第五章 儿童权利在中国宪法中的重构117-132
- 一、儿童权利在中国宪法中的演化发展117-122
- (一) 49年之前宪法文本与儿童权利117-120
- (二) 49年以来宪法文本与儿童权利120-121
- (三) 儿童权利在中国宪法发展中的特点121-122
- 二、我国儿童权利宪法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122-126
- 三、我国儿童权利重构的宪法路径126-132
- 参考文献132-144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144-145
- 致谢145-147
- 附件147
本文编号:734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734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