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公民宪法信仰的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17-09-05 21:28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公民宪法信仰的培养模式
【摘要】:公民对宪法信仰是法治中国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为一个实现法治化的重要指标,也是法治中国实现的重要形式,我国在公民宪法信仰的培育过程中,由于传统和现实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公民宪法信仰依然比较薄弱。因此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宪法信仰的国度,解决公民的宪法信仰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针对宪法信仰的研究,我国宪法学界相对研究较少,而对于公民宪法信仰的培养模式研究,几乎没有学者对于该问题进行系统研究过,这种研究现状并不能满足当前法治中国建设的需要,这也使本文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从本文研究的内容来看,文章紧紧围绕公民宪法信仰的培养模式进行系统的研究,其中以公民宪法信仰的基本理论入手,通过对传统公民宪法信仰的类型化分析,同时指出传统模式的困惑所在,并结合我国对公民信仰模式的探索,提出完善我国公民宪法信仰培养模式的对策。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充分运用了理论分析法、调查分析法、文献分析法这三种研究方法,其中使用了大量的数据和材料进行分析,这是本文的研究更具有说服力。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在于案例分析,本文借鉴了西方的案例分析法,运用了大量的案例来支撑观点和理由,让文章摆脱只有理论而无案例的空洞性。二是在于对于传统模式的反思,我国法学在论述某些学术问题时,言必称西方制度的优越性,本文在分析其具有的优点同时指出了其可能由移植带来的不足,从而根据我国的国情重新构建属于本国的模式。当然,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性,对于国外的学术观点和案例的分析基本上来源于国内的资料,缺乏直接的一手资料的采集和确认,这是本文的不足所在。
【关键词】:宪法信仰 培养模式 公民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绪论9-15
- 第一章 公民宪法信仰概述15-24
- 第一节 公民宪法信仰的内涵15-17
- 一、信仰的内涵15
- 二、法律信仰的内涵15-16
- 三、宪法信仰的内涵16-17
- 第二节 公民宪法信仰的传统培养模式的类型化17-24
- 一、以违宪审查为主导的培养模式17-20
- 二、以普法宣传为主导的培养模式20-22
- 三、以执政党推动为主导的培养模式22-24
- 第二章 我国公民宪法信仰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24-37
- 第一节 我国公民宪法信仰的现状24-28
- 一、阶层现状24-25
- 二、群体现状25-28
- 第二节 我国公民宪法信仰的影响因素28-32
- 一、经济因素28-29
- 二、思想因素29-30
- 三、政治因素30
- 四、文化因素30-31
- 五、教育因素31-32
- 第三节 我国公民宪法信仰的借鉴经验32-37
- 一、泰国的经验32-34
- 二、埃及的经验34-35
- 三、乌克兰的经验35-37
- 第三章 我国对公民宪法信仰培养模式之探索37-44
- 第一节 对违宪审查为主导培养模式的探索37-40
- 一、围绕受教育权引发的探索37-38
- 二、围绕行政法规合宪性引发的探索38-39
- 三、围绕特别行政区终审权引发的探索39-40
- 第二节 对普法宣传为主导培养模式的探索40-43
- 一、国家机构对普法宣传模式的推动40-42
- 二、宣誓制度的推动42-43
- 第三节 对执政党推动为主导培养模式的探索43-44
- 第四章 我国公民宪法信仰培养模式的完善44-50
- 第一节 我国公民宪法信仰培养模式的选择44-45
- 一、传统公民宪法信仰培养模式的未来展望44-45
- 二、我国公民宪法信仰培养模式的现实选择45
- 第二节 我国公民宪法信仰培养模式的制度完善45-50
- 一、优化宪政运行环境45-46
- 二、完善宪政体制建设46-48
- 三、规范执政党的行为48
- 四、发展宪法实践形式48-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3
- 附录53-54
- 后记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武俊;;解读十八大报告的法治精神[J];中国司法;2012年12期
2 蔡杰锋;俄罗斯总统制剖析[J];河北法学;2000年04期
3 闾小波,束锦;建立“一府两院”官员宣誓制度刍议[J];人大研究;2005年03期
4 周艺津;;香港基本法的四次释法[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S1期
5 杨其炎;依法行政的理性思考[J];行政与法;2000年06期
,本文编号:800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800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