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宪政建设要树立中国品牌

发布时间:2017-09-07 09:42

  本文关键词:宪政建设要树立中国品牌


  更多相关文章: 宪政建设 宪政制度 中国宪政 中国品牌 宪政体制 宪政模式 民主化 实际需要 中国国情 西方国家


【摘要】:正谈到中国的宪政,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又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话题。宪政之令人激动,是因为人所向往,现实必需;而宪政之令人沉重,则是指其实现历程在中国征途漫漫,举步维艰。如果说以前关于宪政的奋斗与探索,主要以思想普及和体制建构为目标和成就,我以为今天的的中国宪政建设因为有民主普及的民望基础和经济进步的物质条件,就应该致力于优化宪政体制,树立中国的宪政品牌。
【作者单位】: 西北政法大学;
【关键词】宪政建设 宪政制度 中国宪政 中国品牌 宪政体制 宪政模式 民主化 实际需要 中国国情 西方国家
【分类号】:D921
【正文快照】: 谈到中国的宪政,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又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话题。宪政之令人激动,是因为人所向往,现实必需;而宪政之令人沉重,则是指其实现历程在中国征途漫漫,举步维艰。如果说以前关于宪政的奋斗与探索,主要以思想普及和体制建构为目标和成就,我以为今天的的中国宪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连营;李培才;;修宪程序中的法理[J];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2004年00期

2 夏明圣;;宪政语境下公民意识的培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3 戴涛;上官丕亮;;中国宪政进程的助力者——杨海坤教授之宪法学治学评介[J];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2007年00期

4 刘淼;;公民监督在我国建设法治政府中的困境与出路[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5 文正邦;文培阳;;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张千帆;;宪政、法治与经济发展——一个初步的理论框架[J];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2005年00期

7 廖旺荣;;试论人大质询制度的运用与完善[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8 吴新平;;人权保护原则的确立与我国的宪政模式转换[J];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2005年00期

9 苗连营;;社会失衡的宪政根源与宪政建设的功能定位[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王涵;;论宪政建设进程中的政府治理变革[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小青;;延安时期宪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2 李升军;;如何完善我国的宪政制度[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宋向杰;;刍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宪政建设之共性[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占云发;叶蕾;;浅析董必武政权建设思想对于加强宪政建设的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5 陈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宪政素质,推动民主法治建设[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6 傅小青;;延安时期宪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7 王继军;;董必武宪政思想的历史解读——以法权观念为视角[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8 王继军;;董必武宪政思想的历史解读——以法权观念为视角[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9 王士如;;从宪法到宪政的思考——立宪主义思想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10 王连峰;;董必武宪政思想与政治文明[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肃政法学院教授郑家奎;与时俱进推进我国宪政建设[N];甘肃日报;2002年

2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 侯欣一;无民众参与宪政建设不可能成功[N];深圳特区报;2011年

3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俞荣根;从民主法制到人权法治[N];法制日报;2008年

4 上海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 浦增元;研讨市场经济与宪政建设[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武汉大学资深教授 李龙;夯实宪政基础是宪政建设的根本之道[N];湖北日报;2009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 刘海年;提高法律文化自觉 推进当代宪政建设[N];光明日报;2002年

7 原玉苗;宪政制度和宪法发展的基石[N];人民代表报;2004年

8 浙江大学副校长 博士生导师 胡建淼 但伟;国家权力的分化与制衡[N];法制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蒋安杰;弘扬契约精神 推进宪政建设[N];法制日报;2003年

10 田世锭;贝特尔·奥尔曼对美国宪法的解读[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戴小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宪政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高宝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宪政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褚江丽;当代中国宪政进程中的公共利益原则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道刚;思想的自由与约束[D];山东大学;2005年

5 李伯超;宪政危机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王青林;宪法概念演进的宪政史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U喎

本文编号:808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808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e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