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杨兆龙先生“活宪法”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17-09-07 07:14

  本文关键词:杨兆龙先生“活宪法”思想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杨兆龙 宪法 宪政 重心 宪法生命素


【摘要】:20世纪国际公认的著名法学家杨兆龙先生认为,宪政不同于纸面上的宪法,它是"活宪法",是实际政治受宪法的抽象原则支配的结果。宪政是"法治国加上法律的民主化",要实行宪政,首先应该实行法治,宪政比法治更重要。实施宪政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要培养"知法"的高素质人才,二要树立尊重并奉行宪法的"重法"风气,实施宪政的中心工作不是"制宪",而在于信仰宪法而见之于实际行为的重宪风气,即"宪法生命素"的培养,但这非一朝一夕之功,有赖于多数人的长期努力。这些宪政思想在今天对我国宪法的全面贯彻实施及宪政的实现仍具有启示意义。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关键词】杨兆龙 宪法 宪政 重心 宪法生命素
【基金】:笔者所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法律适用中的宪法实施研究”(批准号10BFX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09.2;D921
【正文快照】: 关于宪政,近来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其实,早在20世纪40年代,当时中国就曾经发生过一次宪政讨论热潮。其巾,《联合国宪章》的中译者、1948年被荷兰海牙国际法学院评为世界50位杰出法学家之一的杨兆龙先生于1944年5月在《中华法学杂志》第3卷第5期上发表了《宪政之道》一文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蔡定剑;法治与宪政[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张千帆;法治、德治与宪政[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文正邦;宪政——人类法治文明的最高结晶[J];现代法学;2002年05期

4 周永坤;;杨兆龙法律观与新中国初期法治[J];中西法律传统;2006年0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宗璋;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宪法解释制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2 李静;;陪审制度的文化解读——兼论我国新陪审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程乃胜;;论法制现代化研究中的历史哲学研究范式[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何承斌;;试论人权的刑法保障的若干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王莉;美法两国违宪审查制度之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殷艳梅;;我国刑事诉讼中当事人权益保障探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邓娟;;行政合理性原则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制约[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李春火;农村法治建设亟需法治精神的培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曹世华;法律信仰的语境与定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聂隽;人本主义刑法观的意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锦荣;;浅谈学校法制教育与礼仪教育[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刘茂林;陈新;;论宪法秩序与社会和谐[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3 杨海坤;章志远;;实现宪政背景下的中国行政法治[A];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春燕;;简论行政法保护公民财产权的三部曲——来自行政征收案件的启示[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施建辉;;财产权与行政法[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何海波;;晨光初现的正当程序原则[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王成栋;;论“正当法律程序”入宪[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姚建龙;;犯罪学与刑事司法的融合:少年司法研究30年[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田莉;;论开发控制体系中的规划自由裁量权[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剑文;魏建国;翟继光;;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法律保障制度[A];财税法论丛(第3卷)[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l,

本文编号:808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808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f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