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博问政的规范化
本文关键词:论微博问政的规范化
【摘要】:网络时代,微博问政成了公众参与的新形式。它以快速、便捷、互动性强等优点,推动了公众参与的发展和创新。但微博问政面临着很多难题。立法规范保护,既是微博问政发展的动力,又是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宪法上的很多规定都可以被援引作为微博问政的依据。促进公众参与,控制政府权力,是微博问政的重要目标。应当设计出具体有效的制度,充分发挥微博的特点,回避其不足。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公众参与 微博问政 规范化
【分类号】:D921
【正文快照】: 从2010年开始,在全国“两会”和地方“两会”上,出现了一种新现象:代表和委员们纷纷注册微博,与网民互动,听取他们的意见,接纳他们的方案,并及时将会议情况、表决结果等通过微博传递出会场。这种新鲜、快速、便捷的问政和议政方式,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热情,也让“两会”上的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焦洪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分析[J];中国法学;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本英;评英国“1830年代理论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储新宇;美国总统与国会争夺外交主导权的根源及实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庄德水,胡松;论政治文明视角下的群众监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陈颖洲,徐钝;基本人权:宪法之终极追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胡文木;论法治与人性——兼论“人性恶”理论之得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叶常林;李瑞华;;公共权力监督模式的历史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刘素英;论欧洲违宪审查模式对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借鉴意义[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关保英;;论内部行政合同[J];比较法研究;2007年06期
10 赵承寿;论政治文明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钟爱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权力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倪峰;国会与冷战后的美国安全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张帆;冷战时期美国的国家安全与国内民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贺绍奇;论法官的职业伦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陈海光;中国法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9 林广华;违宪审查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刘陆天;中国现代化中的政府与政治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娥;国家财政运行法治化的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茹洋;论法律违宪审查与中国实践[D];苏州大学;2001年
3 张冬梅;中国司法独立的制度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巩其庄;政府管理创新若干问题探讨[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5 姜登峰;法治的人性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姚国建;宪政背景下中国检察权的属性定位[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殷志文;行政行为可诉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李瑞昌;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D];厦门大学;2001年
9 王国栋;公共政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10 刘好为;美国公决、创制和罢免机制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连营;李培才;;修宪程序中的法理[J];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2004年00期
2 ;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简介[J];行政法论丛;2010年00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士如;;不动产征收补偿比较研究[A];2009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9年
2 董杜骄;;论环境权的法律本质[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子敬;立法的公众参与有待深化[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2 李雪沣;话说公众参与立法[N];法制日报;2004年
3 沈国明;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制度建设[N];文汇报;2004年
4 赵雯;法治:公民、政府一个都不能少[N];检察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牛晓波;立法民主与公民参与 2005良好开端[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6 纪卓瑶;公开评法是现代立法精神的觉醒[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7 ;让立法聆听民众声音[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林燕;民主与民生仍是宪法学研究热点[N];检察日报;2007年
9 丁爱萍;开门立法彰显法为民立[N];人民代表报;2005年
10 尚晓宇;让宪法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N];检察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训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制度构建[D];延边大学;2010年
2 朱文玲;环境法制建设对公民环境权的保障作用[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3 李茹;论公民环境权的宪法保障[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4 江燕;论公民环境权的法律保护[D];湖南大学;2009年
5 杨晓敏;论规制影响评价[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14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81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