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公众人物”理论实证考察与名誉侵权过错判断路径检讨

发布时间:2017-09-10 17:34

  本文关键词:“公众人物”理论实证考察与名誉侵权过错判断路径检讨


  更多相关文章: 表达自由 名誉权 “公众人物”理论 “雷诺兹特权”


【摘要】:我国现行法难以实现表达自由与名誉权之间的平衡,存在过度限制表达自由的弊端,诸多学者主张引入美国"公众人物"理论,司法实务中采纳"公众人物"术语并做出"公众人物"名誉权退让宣示的案例逐年增多。通过对样本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原告的"公众人物"身份与名誉侵权认定实际上毫无关联,美国"公众人物"理论并非值得借鉴的制度样本。我国现行名誉侵权法律制度认定过错采取结果判断路径,不仅有违法理,而且因不当配置当事人举证负担而不利于表达自由。英国司法实践中诞生的"雷诺兹特权"认定过错采取行为判断路径,不仅有利于简化认定过错,且均衡配置当事人之间举证负担,对于克服我国现行法缺陷、实现表达自由与名誉权之间的平衡具有积极借鉴价值。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关键词】表达自由 名誉权 “公众人物”理论 “雷诺兹特权”
【分类号】:D923;D921
【正文快照】: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法研究中心主任李本教授曾经对1994年至2004年间我国法院审理的名誉侵权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原告的胜诉率高达68%,其中,官员和国家机关作为原告的胜诉率为69%,“名人”作为原告的胜诉率为65%。1陈志武教授据此认为,面对名誉权与表达自由的冲突,我国法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晨光;;法律移植与转型中国的法制发展[J];比较法研究;2012年03期

2 魏永征;;名誉权案事实真伪的举证责任及相关问题——以杨义巢诉胡肖琼侵害名誉权案为例[J];国际新闻界;2008年02期

3 王伟亮;;以自律换取自由——英国媒体的负责任报道、自律及其与诽谤法的互动[J];国际新闻界;2010年10期

4 白净;魏永征;;论英国诽谤法改革的趋势[J];国际新闻界;2011年06期

5 韩震;美国自由主义思想的演变[J];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07期

6 梁淑英;英国1998年人权法案[J];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03期

7 潘诗韵;;英美诽谤法的特殊抗辩事由研究[J];环球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安军;;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合法性问题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2 蒋志如;;试论法官与法学家的关系——以美国为语境的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3 赵坤;;论移植宪法的权威性[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4 万志鹏;;没收财产刑废止论——从历史考察到现实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余秉颐;;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核心理念[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6 胡美灵;;农民自治权探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7 尹延安;;荷马史诗的一种哲学解读——兼论荷马与柏拉图的哲学思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吴义龙;;自由还是安全:一种经济学的进路——兼评《并非自杀契约》[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9 郝秀辉;;航空器对地(水)面第三人侵权责任归责原则论[J];北方法学;2008年01期

10 魏建国;;普遍信任:法制现代化的深层内驱力[J];北方法学;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韬;;考察我国法院处理不良金融债权争议案件的政治维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葛洪;;编辑活动的范式转换[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4 ;专门法庭的法律构造与机构建制[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高建明;;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量化模式研究[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洪;;《逻辑的训诫》前言:法律的生命[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蒋德海;;我国法制建设应严格区分制约和监督[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8 彭君;;司法服务大局与构建和谐社会[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9 郭锋;胡晓珂;;强制责任保险研究[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10 许建兵;薛忠勋;;论“民事法益”的司法救济及其限度——基于法益、权利的二元关系维度[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5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陈晓敏;大陆法系所有权模式的历史变迁[D];吉林大学;2011年

7 周国兴;寻求现实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琳琳;城市化进程中农地使用权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胡宜奎;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公司参加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付夏婕;论英国土地法律制度变迁与经济转型[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吴飞;英国宪政成因的初步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朱燕佳;试论容隐制度之现代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孟志立;论过错责任在合同法中地位与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梁小利;企业社会责任的三维度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周音;英国宪政建立的宗教原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冯辉;在法官、行政官与村官之间[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林;;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立法发展(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陈小君,易军;论中国合同法的演进[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3 徐迅;以自律换取自由——英国媒介自律与隐私法[J];国际新闻界;1999年05期

4 任尔昕;我国商事立法的经济分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李晓明;王春福;;论无罪推定原则及其立法完善[J];检察实践;2005年06期

6 佘国华;关于中国合同立法的比较研究[J];求索;2000年02期

7 吴瑞珊;;呼唤立法推进“无罪推定”[J];人民政坛;2005年07期

8 陈亚东;肖亚平;;社会保险法立法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J];社会保障研究;2009年06期

9 张剑源;;移植法律的“病症”与“诊断”——以中国艾滋病法律政策为考察对象[J];思想战线;2010年04期

10 周少元;二十世纪中国法制变革与法律移植[J];中外法学;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晓静;浅析新闻自由与名誉权之关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王四新;;天价诉案与表达自由制度的完善[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胡弘弘;;论公职人员的名誉权救济[J];法学;2009年02期

4 王伟;于冰;;侵害公民名誉权抗辩事由的法律界定——法制讲堂(二)[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S1期

5 陈建云;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抗辩事由[J];新闻爱好者;2003年03期

6 吴飞;;名誉侵权的“实际恶意”原则评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蔡健晖;;博客相关法律权利初探[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8年01期

8 杨柳;李o,

本文编号:825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825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0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