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宪法史视角下的美国总统战争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13:49

  本文关键词:宪法史视角下的美国总统战争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战争权 总统 国会 分权制衡


【摘要】:在美国宪法中,战争权是由总统和国会共享的权力。双方经过长期的政治实践,在战争权力的划分和行使上形成了变动不居的宪法秩序。历史的看来,总统的战争权呈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而国会的话语权在不断减弱。法院的司法审查在这其中产生了重要影响。现如今,总统战争权已经偏离了宪法在此问题上的原初设计,对分权制衡原则提出了挑战。而透过总统战争权的变化,可以看出总统权力在三权分立的政体下演变的轨迹和特点,存在出现宪法上失控的可能性,一个更为强势和更具专政色彩的总统将成为政治生活中的常态。文章共分四章。第一章是引论,首先描绘了布什总统在反恐战争中行使战争权的表现,对反恐战争所引起的巨大争议进行了解读,以此为例展示了总统战争权的现状。说明当前总统战争权力扩大以及缺乏有效制衡的事实。第二章回到宪法文本,阐释宪法条文对战争权的规定和背后隐含的意图,之后进入到历史的维度,分别从总统和国会的立场出发,对总统战争权变化的历程进行总结,以此论证总统战争权力的扩大和难以约束并非偶然,而是基于一种时代的延续性,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第三章从最高法院的角度,阐述了司法审查对战争权所产生的影响。说明总统战争权力的变化与最高法院在处理争议时所采取的不同策略息息相关。在内战之前,法院倾向维护国会的权威;而自内战开始至冷战初期,法院在总统没有与国会意见向左的情况下支持总统在战时拥有超常的宪法权威;越南战争后,除涉及公民权利和自由之外,法院开始以政治问题等因素为由回避有关总统战争权的争议。第四章是对宪法在战争权问题上形成的新秩序作以研究。美国军事力量建设以及财税系统的革新增强了总统的单方决策和行动能力,长期存在的安全威胁为总统经常性动用军事力量创造了条件。从而建立起了总统主张独占话语权的新宪法秩序。而这一变化背后则是总统制不断集权的发展趋势,三权分立的政体在衰落,共和面临危机和挑战。结语是对前述问题的总结。对总统在战争权问题上已经越来越难加限制的事实进行了综述。认为至今也没有制度性的有效措施来应对宪政体制所面临的危机。
【关键词】:战争权 总统 国会 分权制衡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71.2;DD911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导言8-15
  • 一、问题的提出8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8-9
  • 三、文献综述9-12
  • 四、主要研究方法12-13
  • 五、论文结构13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13-15
  • 第一章 总统战争权的现状:以“反恐战争”为例15-26
  • 第一节 何谓战争权15-16
  • 第二节 反恐战争:以总统为中心16-19
  • 第三节 争议的总统19-25
  • 一、反恐战争性质19-22
  • 二、监视的合法性22-23
  • 三、人权问题:强制审讯和无限期羁押23-25
  • 第四节 本章小结25-26
  • 第二章 总统战争权的历史回顾:总统与国会26-44
  • 第一节 合作与妥协:宪法中的战争权26-29
  • 第二节 权力扩张的总统29-37
  • 一、审慎的态度:从华盛顿到麦迪逊29-32
  • 二、秩序的打破:林肯与内战32-34
  • 三、倾斜的天平:杜鲁门与冷战34-37
  • 第三节 国会的抵抗37-42
  • 一、早期的努力:从内战到二战37-39
  • 二、1973年《战争权力决议案》39-42
  • 第四节 本章小结42-44
  • 第三章 总统战争权的司法干涉:以最高法院为中心44-57
  • 第一节 维护国会的权威44-46
  • 第二节 平衡的策略46-52
  • 第三节 拒绝裁决:不可决的政治问题52-55
  • 第四节 本章小结55-57
  • 第四章 宪法新秩序与共和制危机57-68
  • 第一节 战争方式的转变57-63
  • 一、军事基础57-60
  • 二、经济基础60-63
  • 第二节 安全威胁的持续63-65
  • 第三节 现代总统制的隐忧65-68
  • 结语68-72
  • 参考文献72-77
  • 后记77-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琦,王寿林;分权制衡理论评析[J];浙江学刊;2004年03期

2 马聪;;分权制衡思想的发展与实践[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杨丹;;浅论国宪法分权制衡原则的价值[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4 赵旭光;O@化强;;分权制衡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理论内核[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雷绍玲;;人性中恶的因素对分权制衡原则的影响[J];兰州学刊;2011年02期

6 李黎明;;西方国家的分权制衡制度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期

7 吴迅;;宋代法律的分权制衡与中央集权[J];法制与社会;2013年06期

8 祁建平;论分权制衡学说的借鉴意义[J];人大研究;1993年01期

9 马聪;;分权制衡思想的理论与实践[J];外国法制史研究;2004年00期

10 祝学文;分权制衡与我国法治制度建设[J];党政干部论坛;200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铁雄;袁兆春;;西方分权制衡学说史考略[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C];2004年

2 马聪;;分权制衡思想的理论与实践[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C];2004年

3 吴韵曦;;大部制改革背景下分权制衡机制的地方实践及启示——基于广东顺德的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洋;;大部制改革下行政分权制衡的问题和完善——以深圳市大部制改革为例[A];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14)——地方大部门制改革与城市科学管理研究[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云挺 陈一波;浙江磐安:9年坚持“一把手”分权制衡防腐[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2 侯文学;实行执行权“分权制衡”好[N];法制日报;2003年

3 记者 朱薇;多地法院探索“分权制衡”促廉[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陆静;分权制衡[N];学习时报;2002年

5 陈育槐;实施分权制衡 加强监督制约[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周文治 周金牛;丹凤试点推行分权制衡机制[N];商洛日报;2014年

7 记者 余虎 见习记者 李幸;市高院全国首创执行权力分权制衡[N];重庆日报;2009年

8 本报评论员 肖畅;分权制衡重在社会监督[N];长江日报;2012年

9 加拿大皇家银行风险管理部资深顾问 陈思进;美国的分权制衡机制[N];新金融观察;2013年

10 见习记者 张学锋;建立分权制衡工作机制[N];法制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余莉霞;西方分权制衡理论的发展历程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小平;从混合制衡到分权制衡[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佳娜;麦迪逊分权制衡思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杨金友;孟德斯鸠分权制衡思想及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启示[D];湘潭大学;2008年

5 付小飞;宪政简论[D];湘潭大学;2004年

6 魏巍;宪法史视角下的美国总统战争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7 王英超;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权制衡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8 谢运生;美国立宪的政治经济背景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94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894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8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