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保障应当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逻辑起点——以基层维稳机制有序运行为视角
本文关键词:民权保障应当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逻辑起点——以基层维稳机制有序运行为视角
【摘要】:民权保障包括公民的经济权利保障、社会权利保障与政治权利保障。从和谐社会构建的层面看,民权保障与基层维稳是一对相互伴生的命题。在基层维稳过程中我国公民的各项权利目前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甚至被公权力公然侵害的发展态势,这是造成社会失序的根源。和谐社会构建属于社会管理创新的范畴,社会管理创新不仅仅是基层政府治理方法上的变革,核心应当是通过依法保障民权,使基层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能通过权力与权利的良性互动而相互制约,基层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矛盾,能通过权力与权利的制衡得以消解。要实现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目标,其逻辑起点应当基于维稳与维权关系的分析框架,从"民权保障"入手,谋求建立一个动态的、均衡的"政府维稳与公民维权"的良性互动关系。
【作者单位】: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
【关键词】: 公民权保障 基层维稳机制 逻辑起点
【基金】:笔者主持的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广西基层维稳运行机制的理性化建构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1FSH01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21.5;D921
【正文快照】: 一、民权话语: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分析框架1949年,英国社会学家T.H.马歇尔在其传世名著《公民权与社会阶级》(Citizenship and Social Class)一书中认为,公民权是给予那些是一个共同体的完全成员的一种地位(status),所有拥有这种地位的人就这种地位所授予的权利和义务而言是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晓峰;论关系创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吴昌珍;当代国外社会政治稳定思想及其启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吴忠民;形成社会阶层之间的良性互动——社会分层中的公正规则初探[J];东岳论丛;2005年01期
4 蔡志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钮松元;弱势群体对社会稳定的影响[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刘晓宁;浅谈推行SA8000标准对调整劳动关系的意义[J];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王继奎;全球化时代联邦制的宪政冲突及其治理[J];国际观察;2003年02期
8 陈建先;;政府责任的多维度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丁建定,孙健;从社会分层到社会冲突——基于我国阶层现状的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李义凡;关于邓小平理论逻辑起点的新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黄华生;论刑罚轻缓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李庆霞;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冲突[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李琼;冲突的构成及其边界[D];上海大学;2005年
6 蔡志强;价值变迁与治理成长[D];复旦大学;2005年
7 扶松茂;开放与和谐[D];复旦大学;2005年
8 章延杰;论政府信用[D];复旦大学;2005年
9 王全林;“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青林;宪法概念演进的宪政史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异h,
本文编号:916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916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