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我国宪法上人格尊严权和民法上人格权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7-09-30 12:06

  本文关键词:我国宪法上人格尊严权和民法上人格权之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人格尊严权 人格权 民事权利 宪法保障 司法救济


【摘要】:宪法与民法的关系一直以来在法学界备受争议,宪法上的人格尊严权和民法上的人格权,都涉及到人民切身的利益问题,但是我国宪法在理论上对于人格尊严的规定很狭窄,甚至在实践中是一片空白。我国民法上对于人格权的规定比较广泛,而且在学术界针对民法上人格权的关注度也是很高的,民法上的人格权在法学界被高度重视的情况下,在立法上也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基于以上状况,我们不得不深入透彻研究人格尊严在法学领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对于宪法上人格尊严权和民法上人格权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比较,通过正确认识和完善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来促使我们尽早的走出法律盲区,,使得宪法上的人格尊严权在不同的部门法中得以正常指导和延伸,宪法上人格尊严权在部门法中正常运行的同时,也促使部门法中的相关权利反作用于宪法,进而促使宪法中人格尊严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在我国民法上的人格权讨论较多的现状下,宪法上的人格尊严权却才刚刚起步,人格权作为一项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事权利,一直以来备受法学界高度、广泛的关注,并且在我们的立法体系中得到了确认。宪法上的人格尊严权和民法上的人格权之比较是很有必要的。人格尊严是宪法的核心价值,国民主权原则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强调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被当成手段,而是社会的目的,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自我价值都应当受到尊重,国家需要在立法中不断完善对人格尊严权的相关规定,从而促进个人尊严的实现。虽然,我国宪法和民法都有人格尊严的相关规定,但对人格尊严的规定比较模糊,甚至出现了交叉使用的现象,从而导致人格尊严实现的陷入困境。因此,有必要正确理解宪法上的人格尊严权和民法上的人格权,并且对他们的关系进行探析。由于人格尊严权在我国的实现状况堪忧,除了需要在我国民法中增加人格尊严侵权责任的规定,更要在宪法上体现出人格尊严权的核心地位,与此同时,规定具体救济途径。
【关键词】:人格尊严权 人格权 民事权利 宪法保障 司法救济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1;D9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引言8-12
  • 一、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8-9
  • 二、 人格尊严权和人格权在我国的研究现状9-10
  • 三、 本文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0-12
  • 第一章 人格尊严的本体论12-16
  • 第一节 人格尊严的概述12-14
  • 一、 人格尊严的来源12-13
  • 二、 宪法语境下的人格尊严13-14
  • 第二节 国际及国外对人格尊严权的相关规定14-16
  • 一、 国际人权文件对人格尊严权的相关规定14
  • 二、 国外宪法对人格尊严权的相关规定14-16
  • 第二章 民法上的人格权16-20
  • 第一节 人格权概述16-18
  • 一、 人格权的内涵和内容16
  • 二、 人格权在我国法律上的地位16-17
  • 三、 我国民法上人格权的保护17-18
  • 第二节 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18
  • 一、 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的关系18
  • 二、我国一般人格权的规定18
  • 第三节 人格权的价值趋向18-20
  • 第三章 宪法上的人格尊严权与民法上的人格权之关系比较20-26
  • 第一节 宪法上的人格尊严权与民法上的人格权之联系20-21
  • 一、 宪法上的人格尊严权和民法上的人格权之内容联系20-21
  • 二、 宪法上的人格尊严权和民法上的人格权之权利主体21
  • 三、 宪法上的人格尊严权和民法上的人格权之共同目的21
  • 第二节 宪法上的人格尊严权与民法上的人格权之区别21-26
  • 一、 宪法上的人格尊严权与民法上的人格权之功能不同21-22
  • 二、 宪法上的人格尊严权与民法上的人格权之地位不同22
  • 三、 宪法上的人格尊严权与民法上的人格权之传统观念不同22-23
  • 四、 宪法上的人格尊严权与民法上的人格权之主体不同23-24
  • 五、 宪法上的人格尊严权与民法上的人格权之客体不同24
  • 六、 宪法上的人格尊严权和民法上的人格权之救济途径不同24-26
  • 第四章 我国公民人格尊严权之构建与完善26-39
  • 第一节 我国公民人格尊严权立法现状26-30
  • 一、 我国宪法上对人格尊严权的规定26-28
  • 二、 我国民事法律上对人格尊严权的规定28-29
  • 三、 我国刑事法律上对人格尊严权的规定29-30
  • 四、 我国行政法上对人格尊严权的规定30
  • 第二节 我国人格尊严权的司法救济不足的原因30-34
  • 一、 传统法律观念的不良影响30-31
  • 二、 苏联社会主义法律的负面影响31-32
  • 三、 现阶段宪法和部门法律对人格尊严权的立法滞后性32-33
  • 四、 我国人格尊严权宪法保障的不足之处33-34
  • 第三节 人格尊严权实现的途径34-39
  • 一、 人格尊严权的实现要加强革新力度从而摆脱传统的束缚34-35
  • 二、 人格尊严权的实现要树立全民“人权意识”35
  • 三、 完善人格尊严权相关条款35-36
  • 四、 建立实现人格尊严权的法律保障机制36-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2
  • 后记42-44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建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司法能动论[J];金陵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2 齐晓琨;;德国民法中的一般人格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3 侯宇;;论人性尊严的宪法保障[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真田芳宪;鲍荣振;;人的尊严与人权[J];环球法律评论;199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德强;论人的尊严[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48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948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c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