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强险中车上人员向“第三人”转化的案例分析
本文关键词:交强险中车上人员向“第三人”转化的案例分析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是我国首个以法律规定实施的强制性责任保险。交强险对第三人范围作了规定,这对于维护受害第三人的人身安全、保障交通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交强险起步较晚,道路交通安全法仅仅对交强险赔偿的处理原则作了规定,未对受害第三人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相关的条例对交强险第三人规定又过于笼统,导致法官对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中交强险第三人的认定上存在一定的分歧:类似案件得到完全不同的裁判结果、同一案件的不同受害人之间得到的保险赔偿完全不一样。乘客、实际驾驶人等车上人员及上下车的乘客因各种原因脱离了本车,被本车碾压伤亡,其能否转化为第三人,获得交强险的相应赔偿,成为司法实务中争议的焦点。这些争议若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势必将影响司法的公正性、统一性与权威性。因此,如何界定交强险车上人员向第三人转化具有现实的紧迫性。文章通过真实案例来具体分析交强险中车上人员向“第三人”转化的问题,以求最大限度地解决交强险中车上人员向“第三人”转化中相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文章将分四个部分对此问题进行探讨:第一部分,对四个实务案例的基本案情和法律审理情况进行简要的概述。第二部分,分析四个案例存在的争议点并分别对不同的观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三部分,对交强险第三人基础法理进行分析,首先,对交强险第三人的含义与法理定位进行分析;其次,对车上人员向第三人转化的具体情形进行分析;最后,对转化为第三人的车上人员进行小结。第四部分,得出自己的研究结论,提出了对所选实务案例的看法,以期有助于厘清交强险中车上人员向第三人转化的界线。
[Abstract]: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for motor vehicle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raffic insurance") is the first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implemented by law in China. Traffic insurance provides for the scope of the third party. This has played a certain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personal safety of the third injured person and ensuring the traffic safety. However, because of the late start of traffic force insurance in China. The road traffic safety law only provides the principle of compensation for traffic insurance, but not the scope of the injured third party.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on the third party in traffic insurance are too general. Leading to the judge in the motor vehicle traffic accident cases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third person in traffic insurance there are certain differences: similar cases have completely different results. The insurance compensation received between the different victims of the same case was completely different. Passengers, actual drivers, and passengers on and off the vehicle had left the vehicle for various reasons and were crushed by the vehicle. Whether it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a third party and get the corresponding compensation of traffic insurance becomes the focus of disputes in judicial practice. If these disputes are not properly resolved, it will inevitably affect the fairness, unity and authority of the judiciary. It is urgent to define how to transform the vehicle personnel into the third pers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vehicle personnel to the "third person" through real cas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related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vehicle personnel to the "third party" in traffic insurance to the maximum extent, the article will b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o discuss this problem: the first part. The basic facts of the four practical cases and legal proceedings are briefly summarized. The second part, the analysis of the four cases of controversy and the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third par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basic legal principles of the third party in traffic insurance. Firstly, it analyzes the meaning and legal position of the third party in the traffic insurance.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car personnel to the third person. At last, the summary of the third person on board. 4th part, draw their own research conclusions, and put forward the views of the selected practical cases. In order to help clarify the traffic insurance vehicle personnel to the third person transformation line.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琳;构建仲裁第三人制度的设想[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武广韬;确立第三人的有偿担保[J];法学杂志;1997年02期
3 师法起;李金一;;侦查第三人刍议[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王燕;;浅析仲裁第三人的概念、分类和法理基础[J];法制与社会;2011年35期
5 彭杨;略谈两种诉讼第三人[J];法律适用;1996年02期
6 刘宇辉;合同第三人权利探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周兰领;行政第三人研究[J];行政与法;2003年04期
8 肖鹏,刘惠荣,张雷;论第三人与仲裁[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李富君;国有企业出售时第三人债权保护的几个问题[J];兰州学刊;2004年01期
10 杨莉萍;陈力;;对行政第三人理论几个问题的思考[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苗涛;;附保护第三人作用合同刍议[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1辑)[C];2008年
2 丁爱玲;;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可行性探析[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琦;王菲;;我国仲裁第三人制度的构建[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叶永禄;曹莉;;论我国仲裁第三人的理论基础及制度构建[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云波;;缔约利益受第三人侵害时应予救济的基础原因[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段金全;;篮球“三人进攻配合”教学设计[A];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展论文集[C];2013年
7 李锋军;范天云;席学强;;撞车杀人两乘员死亡而驾驶员受伤轻微一例[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陶元露;;浅议仲裁第三人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2010年第4辑)[C];2010年
9 刘树艺;;税法上的第三人责任[A];财税法论丛(第9卷)[C];2007年
10 赖华平;;故意·过失:工伤认定中第三人过错因素考量——兼论工伤认定之实质要件[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双武;执行中能否对第三人变更和追加[N];人民法院报;2005年
2 徐平;本案第三人到期债权能否执行[N];江苏科技报;2007年
3 记者 刘先琴;90后大学生黄河勇救三人[N];光明日报;2013年
4 纪永胜;第三人能否参与劳务抵债[N];江苏法制报;2013年
5 记者 赵广俊;挪威公交车被劫三人死亡[N];光明日报;2013年
6 山东省莒县人民法院 段晓东;以第三人名义登记的车辆能否扣押[N];人民法院报;2013年
7 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 孙兴国 杜文娟;抢劫罪的暴力对象是否包括对财产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N];法制生活报;2013年
8 杨 玲;仲裁中不宜设立“第三人”[N];人民法院报;2004年
9 首席记者 李晓霞 实习生 洪明媛 门云云;我市三人入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N];兰州日报;2013年
10 孔宪根;原告能否申请第三人参加诉讼[N];江苏经济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禹卫华;中国大众媒介信息流程中的第三人效果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郭平宜;第三人侵害缔约关系的民事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仲伟珩;专家第三人责任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红婷;涉及第三人权利的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2 叶秋艳;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重构理论之考察与修正[D];南京大学;2014年
3 张利;第三人侵害劳动债权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4 熊鑫;论《合同法》第121条第三人范围[D];清华大学;2015年
5 李静;附保护第三人作用契约论[D];郑州大学;2016年
6 陈培;交强险中车上人员向“第三人”转化的案例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7 左俣佳;我国第三人撤销诉讼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8 徐红;仲裁第三人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周纹婷;专家对第三人责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赵立公;第三人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360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360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