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的区域立法协作
本文关键词: 自组织理论 区域法制协调 紧密型地方立法协作 出处:《法商研究》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组织理论通过对不同学科共同规律的总结,揭示了自组织形式是自然界和社会长期演化而形成的一种优良方式。根据自组织理论,我国的区域发展已经具备了自组织的条件和特征,是真正意义的自组织形态。因此,在区域法制构建过程中,要按照自组织自身的规律来推动区域法制的发展,要减少不必要的外在干预,充分发挥地方立法主体在立法协作中的作用。要按照自组织运行规律,加强区域内地方立法主体间的协同作用,提高立法协作程度,采取紧密型地方立法协作方式,包括共同制定"区域规章"来实现地方规章间的紧密协作,引入示范法方法来加强地方性法规间的紧密协作,赋予一定级别的政府协议以法律效力来创新地方立法协作形式,建立交叉备案制度来加强地方立法完成后的相互监督,最终实现区域法制的和谐、统一、协调,加速实现区域间的一体化。
[Abstract]:By summarizing the common laws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the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reveals that the self-organization form is an excellent way for the long-term evolution of nature and society, according to the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has already possessed the condi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self-organization, which is the true self-organization form.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he regional legal system, we sh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legal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self-organ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reduce unnecessary external interference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local legislative subjects in legislative cooper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of self-organizing oper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synergy among local legislative subjects in the region and improve the degree of legislative cooperation. Adopting the close local legislation cooperation way, including making "regional regulations" together to realize the close cooperation between local regulations, and introducing the model law method to strengthen the close cooperation between local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give a certain level of government agreements to the legal force to innovate the form of local legislation cooperation, to establish a cross-filing system to strengthen the local legislation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mutual supervision, and ultimately to achieve the regional legal system of harmony, unity, coordination. Accelerate the realization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11JZD010)
【分类号】:D927
【正文快照】: 所谓自组织,是指系统在演化过程中,在没有外部力量强行驱使的情况下,系统内部各要素协调一致,使得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进行联合行动,出现有序的活的结构。“如果一个体系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涉,我们便说该体系是自组织的。”1与“自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克;法治经济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中国首届区域经济开发法律问题高层论坛述评[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李宏伟,远德玉;对非线性科学的几点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崔卓兰;孙波;;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与价值——我国地方立法观念的推陈出新[J];当代法学;2007年03期
4 马章良;;长江三角洲两省一市对外开放度的实证研究:2000-2009[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5 罗俊杰;易凌;;区域协同立法博弈分析[J];时代法学;2009年02期
6 吴彤;耗散结构理论的自组织方法论研究[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年06期
7 谭波;;论完善中央与地方权限争议立法解决机制[J];法学论坛;2009年03期
8 冯玉军;法律供给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9 宣文俊;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法律问题思考[J];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10 吴彤;论系统科学哲学的若干问题[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应品广;;政府间立法合作的制度阻力和规范化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孙显元;;科学发展模式的哲学解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李毅飞;易凌;;论区域人口流动及权益保障的制度性障碍协调——以长三角养老保险法规政策冲突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高春凤;;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2期
5 王行靳;高冰;;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农村组织创新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6 裴德超;李国;;协同学视野下竞技体育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任红勇;范方;;系统自组织与体育教学模式的再构[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6期
8 张一方,黄兆雄;易经、三十六计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J];安阳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张一方;;易学与现代科学基本原理的一致性,量子易学和易热力学[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韩志红;付大学;;地方政府之间合作的制度化协调——区域政府的法治化路径[J];北方法学;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元聪;向志勇;;经济法律制度变迁的法经济学分析[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杨航;;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的城市规划[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孙显元;;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谭长贵;;多样性与动态平衡态势的稳定性[A];200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闫旭晖;;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组织管理本质研究——基于复杂系统演变的分析[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6 杨文志;;现代学术交流运行原理研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7 昌灏;;以超循环系统理论解读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汤兆云;;风险管理中的社会协同问题——基于人口风险管理的研究[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黄绳;;建筑的时代性与建筑的科学性[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鲍宗豪;;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需求理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静;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钟琪;危机应对体系评估与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王念;中国轿车自主品牌生态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6 邱涛;通信网络结构与城市功能模块的系统自适应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段伟花;企业信息技术外包关系及其演化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袁烨;基于生态理论的企业信息系统重构[D];吉林大学;2011年
9 赵贝;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与公交优先政策协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永杰;中国电力与电煤市场协同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威;鄂西南古集镇空间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三保;吉林省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乔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都市社区治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黄志钦;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对广西的借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谷小科;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系统论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杨慧玲;新学习共同体的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玉成;天津港与滨海新区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马腾;天津“三维”物流集散网络的系统性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茵茵;旅游影响下村落向小城镇形态演变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海涛;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的旅游村落形态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忠洲;;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7年05期
2 崔卓兰;孙波;;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与价值——我国地方立法观念的推陈出新[J];当代法学;2007年03期
3 冯玉军;;《兰州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的成本效益分析[J];发展;1998年08期
4 郑吉昌;李文杰;;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12期
5 郑展鹏;;中部六省对外开放度的实证研究:2000-2007[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12期
6 樊纲;作为不同思想方法的“计划”与“市场”[J];科技导报;1993年05期
7 刘景钊;欧阳绛;;对人类思维发展进程的反思——兼论“左脑革命”与 “右脑革命”[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2年04期
8 苗东升;把复杂性当作复杂性来处理──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6年01期
9 武杰,李润珍;非线性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终极原因吗?[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06期
10 叶必丰;;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行政协议[J];法学研究;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14488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448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