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学校权益保护的校企合作法治化
本文关键词: 校企合作 权利 义务 法治 出处:《继续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政府职能定位存在偏差,校企合作法律机制缺失,高职学校单方推进校企合作以自身权益受损为代价。将校企合作法治化,通过立法来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以此保护高职学校权益,推动校企合作良性发展。
[Abstract]:Enterprises lack enthusiasm for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government functions are biased, the legal mechanism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s missing, and the unilateral promotion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is at the expense of their own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s governed by law. Through legislation,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all parties involved are clearly defined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作者单位】: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广西同望律师事务所;
【基金】:2013年度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学校权益法律保护研究”(编号:SK13YB158)
【分类号】:G719.2;D922.16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体现了学校内涵建设和办学特色,也是学校提高自身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有学者指出,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学校和企业的风险与机会不对等,一旦合作,学校就能较快得到所需要的设备、资金等资源,而企业则有许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庞世俊;庞少召;;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驱动方式解构、问题与策略[J];交通职业教育;2010年02期
2 杜世禄;黄宏伟;;高职校企合作中地方政府的角色与功能[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1期
3 何文涓;;浅析德国的“双元制”与我国的“校企合作”——德国的“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继光;;税收法律关系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强昌文;;法理学教改的基本思路——从素质教育谈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翟继光;;经济法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4 王清平,段斌;企业会计涉假民事法律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郭哲;;对“见死不救”的法理学再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吕明;;制度、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对法治“本土资源论”的一种补充[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欧建海;;论政治文明和依法治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王广庆;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张萍;;论大学生现代意识——从素质教育谈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张艳霞;;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与利益本位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建泉;;刑事和解与公诉权浅论[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衣文静;;判决错误对诉讼与守法的激励机制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戴激涛;;预算法:宪法之下的财政基本法——从预算法的修订说起[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王敏志;翁国民;;社会自治组织之生成及我国相关立法之完善——以贸易救济中的行业协会为视角[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5 张志伟;;农村水污染问题初探[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赵美珍;戈琳;;论生态文明与环境法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爽;卞洋洋;;刍论气候资源的法律保护[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9 叶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法律思考[A];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层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10 张昊;;试论我国现行法律解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梁睿;美国清洁空气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曹和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本取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海胜;当代中国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凌艳;我国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法规制的思考[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芳;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彭慧玲;论交通肇事罪的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黄兰;小议社会变迁下转型中国的法院司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昌明;;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评介[J];教学研究;2007年03期
2 马成荣;;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年23期
3 邱永成;;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年26期
4 雷正光;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三个层面及其可借鉴的若干经验[J];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方丛蕙;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金凤;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其合法权益受损时如何索赔[J];中国农村科技;2003年07期
2 王庆彤;;浅析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原因和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3 范姝;蒋永宁;;失地农民权益受损表现及原因分析——以沈阳市东陵区东陵街道小甸子村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李丹;;少数派股东权益受损原因[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1期
5 彭建;;旅游发展与农村社区权益受损刍议[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6 ;应当高度重视和解决妇女土地权益受损问题[J];世纪行;2010年02期
7 张兆利;;出境游权益受损如何索赔[J];长寿;2014年01期
8 杨谓源;消费者权益受损如何索赔[J];中国食品;1994年05期
9 田素格;;大学生实习权益受损校方责任制度完善[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年03期
10 马骋;;权益受损后为什么要及时与商店交涉 马骋[J];上海成人教育;1997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梁捷;近八成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N];光明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马超 本报通讯员 宋华俊;调研显示老年人权益受损严重[N];法制日报;2014年
3 李宗长;农民消费权益受损面下降一半[N];新华日报;2007年
4 周志魁;用种者权益受损的五大类型[N];湖南科技报;2006年
5 龙露;500元——消费者权益受损讨说法的底线[N];江苏经济报;2008年
6 记者 曾祥素;游澳门权益受损可在北京投诉[N];中国质量报;2004年
7 卢纯佶邋厉琦;东阳市 严防职工权益受损[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8 记者 杜颖梅 通讯员 沈消;三成受访老人认为消费权益受损[N];江苏经济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张燕 通讯员 干海光;宁波三成老年人遇过权益受损[N];宁波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梁捷;三分之一老年消费者权益受损[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琛;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受损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钟永海;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林磊;权益受损与抗争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秦文华;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受损与政策支持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5 马小敏;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孙丰明;农民的权益保障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64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464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