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对医务人员过失判断依据之辨析——以《侵权责任法》施行以来相关判决为主要考察对象
本文选题:医疗损害责任 切入点:过失 出处:《现代法学》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法院在判断医务人员过失时对相关依据的适用多有偏差,实践中的结果常常与理论中的预设相左。因此,应妥当适用相关依据:医疗常规和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不得仅以是否与之相符为由全然判定过失,其通用性规定可推定过失,但如行为符合患者利益可予推翻。鉴定意见限于提供法官裁判素材,不能做出过失鉴定。关于医疗水平,应确定与当事医方条件相符的参照对象,并以个案情况确定其行为模式,即斟酌患者情况、诊疗行为的风险、收益、成本、发病概率及损害后果。然后将当事医方的行为与之相比以判定过失。总之,对过失的判断不仅要依据医疗常规、法律规范等通用性规定,更要考察个案的具体情况,没有统一内容的模式可循。
[Abstract]:In judging the negligence of medical personnel, the court often deviates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levant basis, and the result in practice is often contrary to the presupposition in theory. Therefore, the relevant basis should be properly applied: medical convention and law,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The rules and other relevant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norms shall not be solely based on whether or not they are consistent with them. The generality of the fault may be presumed, but if the conduct conforms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patient, it may be overturned. The appraisal opinion shall be limited to the provision of material for the judge's decision, No fault determination can be made. With regard to the level of medical treatment, reference objects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medical conditions of the parties concerned should be determined, and their patterns of conduct shall be determined on a case-by-case basis, that is, the risk, benefits, and costs of the patient,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s appropriate, Incidence probability and damage consequence. Then compare the behavior of the medical party concerned with it to judge the fault. In short, the judgment of fault should not only be based on the general rules of medical practice and legal norms, but also examine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the case. There is no uniform content model to follow.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分类号】:D923;D922.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梁慧星;;论《侵权责任法》中的医疗损害责任[J];法商研究;2010年06期
2 刘文杰;;过错概念的内涵[J];中外法学;2009年05期
3 朱虎;;规制性规范违反与过错判定[J];中外法学;2011年06期
4 杨立新;;《侵权责任法》改革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成功与不足[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新宝;任鸿雁;;我国产品责任制度:守成与创新[J];北方法学;2012年03期
2 冯杰;;医疗纠纷举证责任的法理探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杨琳;赵军;;医患双方权利义务之均衡分析[J];当代医学;2012年08期
4 刘鑫;梁俊超;;论我国医疗损害技术鉴定制度构建[J];证据科学;2011年03期
5 肖柳珍;;医疗损害鉴定研究:江苏模式与北京模式比较——基于《侵权责任法》的视角分析[J];证据科学;2011年03期
6 杨鑫鑫;;我国医疗损害诉讼举证责任分配[J];证据科学;2011年03期
7 孙东东;张鹏;;医疗损害赔偿诉讼难题及审判对策[J];证据科学;2011年03期
8 赵西巨;;关于我国医疗过失与因果关系之鉴定和认定的思考[J];证据科学;2011年04期
9 魏建;王峻峰;;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效率分析——以法经济学为视域[J];法学杂志;2011年07期
10 张铁薇;;侵权法危机的伦理诊断[J];法学家;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海怡;;责任规则威慑与激励效应的异化及矫正——兼评《侵权责任法》第七章[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尹珊珊;;论我国环境损害赔偿法定范围的拓展[A];生态文明法制建设——2014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晓霞;药害事故防范与救济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于林洋;广告荐证的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杨静毅;医疗侵权的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4 刘海安;过错对侵权法上无过错责任赔偿范围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0年
5 刘静波;侵权法一般条款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吕群蓉;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法理基础分析与制度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陈亦聪;证券交易异常情况的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8 韩朝炜;证券交易所自律司法介入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9 邓冰宁;美国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张静;中医视域下患者知情同意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叶名怡;;论违法与过错认定——以德美两国法的比较为基础[J];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05期
2 杨立新;;论医疗过失损害赔偿责任的适当限制规则[J];政法论丛;2008年06期
3 解亘;;论管制规范在侵权行为法上的意义[J];中国法学;2009年02期
4 杨立新;;医疗损害责任概念研究[J];政治与法律;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军;许岩丽;;优化医疗损害责任鉴定及解决路径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2年02期
2 平付敏;;医疗损害责任鉴定一元化路径构建[J];现代预防医学;2012年10期
3 王继风;;关于医疗损害责任构成要件的思考[J];人民论坛;2013年02期
4 刘彦亭;宋文华;;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的调研报告[J];山东审判;2013年01期
5 杨立新;;中国医疗损害责任制度改革[J];法学研究;2009年04期
6 王琦;吕鹏;;美国医疗损害责任体制改革的启示[J];中国卫生法制;2010年01期
7 谭志学;贺光军;;《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之关键词解读[J];磁共振成像;2010年04期
8 李学成;王丰民;;论医疗损害责任中的“过错推定”[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6期
9 魏建;王峻峰;;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效率分析——以法经济学为视域[J];法学杂志;2011年07期
10 杨彪;;公共政策、医疗行为与责任配置——关于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绩效的观察和评论[J];现代法学;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丽华;;医疗损害责任与法律风险预防策略[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宋民宪;李婷;;药品缺陷概念的研究[A];四川省药学会第七次全省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左志平;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多发[N];人民法院报;2012年
2 杨立新;医疗损害责任的立法原则和基本类型[N];法制日报;2009年
3 河南省温县医患纠纷社会法庭 赵思春;医疗损害责任≠医院内损害责任[N];健康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袁场;避免小病大治 慎用有过错假设[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王秋苹 实习记者 陈述采写 福建省涉台法律研究中心 陈新雨 收集整理;改革医疗损害责任制度应遵循基本原则[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6 记者 周婷玉 邹声文;明确“医疗损害责任”,开“啃”医疗纠纷“硬骨头”[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李蕴明 铭匀 整理;以法为基 安全至上[N];医药经济报;2010年
8 林仁聪;医疗损害责任的认定及赔偿标准[N];广西法治日报;2013年
9 姚岚 (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 北京市律师协会医疗法律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临床路径的隐性力量[N];医药经济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杨宜中;拟增加伤亡“一揽子赔偿”规定[N];人民法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姜凤武;医疗损害责任制度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2 张英;一元处理机制下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恩思;论我国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反思与完善[D];吉林财经大学;2012年
2 朱小梅;我国医疗损害责任制度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许立;医疗损害责任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唐春芳;医疗损害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韩新;论医疗损害责任中的过错[D];烟台大学;2011年
6 杨迪;医疗损害责任因果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7 李媛媛;医疗损害责任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娄金龙;论我国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薛腾;医疗损害责任的认定及赔偿分担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熊勇;医疗损害责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59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559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