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土地征收中的农民抗争、谈判和补偿——基于大样本调查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15 06:37

  本文选题:征地 切入点:征地补偿 出处:《农业经济问题》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研究基于2009年全国12个城市征地大样本抽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就征地谈判对征地补偿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研究表明,只要存在谈判,被征地农户实际获得的征地补偿就高于当地政府制定的征地补偿标准;从边际上看,存在谈判将使征地补偿水平高出当地政府制订的补偿标准的概率提高37.2%。因此,在征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就征地程序的某些环节做一定的改进,比如增加协商谈判的环节,不仅是可行的,对被征地农民也是有利的。
[Abstract]:Based on the sample survey data of land expropriation in 12 cities in China in 2009, this study uses Logit model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land expropriation negotiation on land expropriation compensation. The study shows that as long as there are negotiations, The actual compensation for land expropriation is higher than the compensation standard set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From the marginal point of view, the existence of negotiations will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compensation for land expropriation higher than the compensation standard establish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process of land expropriation system reform, it is not only feasible but also beneficial to the peasants who have been expropriated to make some improvements in some aspects of the land requisition procedure, such as increasing the link of negotiation and negoti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土地管理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073138,71341032)
【分类号】:F3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潘扬彬;郑庆昌;;城市化过程中征地博弈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邹卫中;农地征用中利益分配零和博弈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3 刘守英;;以地谋发展模式的风险与改革[J];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02期

4 韩纪江;;征地过程中利益主体的矛盾演变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8年04期

5 陶然;陆曦;苏福兵;汪晖;;地区竞争格局演变下的中国转轨:财政激励和发展模式反思[J];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6 郎翠艳;张英魁;;试论城市化进程中征地冲突及其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王朝华;;对农户土地征用意愿的调查分析[J];农业经济;2009年02期

8 谭术魁;涂姗;;征地冲突中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以地方政府与失地农民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桂梅;;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与农民博弈的根源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2 冯艳芬;王芳;杨木壮;;基于农户行为的耕地利用影响评价方案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3 晋洪涛;;博弈论在我国农业经济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2期

4 刘志阔;;晋升激励和财政分权下的环境管制:一个文献综述[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0期

5 李涛;;土地市场收益分配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6 常世旺;李齐云;;中国省级税收负担与征管绩效:基于主体税种的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7 陈志勇;陈莉莉;;财税体制变迁、“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J];财贸经济;2011年12期

8 李郇;刘逸;;中国城市化模式的混合性解析[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年03期

9 汪晖;王兰兰;陶然;;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的中国地方试验——背景、模式、挑战与突破[J];城市规划;2011年07期

10 朱晋华;;农地征用过程中的利益博弈[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罗必良;李尚蒲;;地方政府间竞争:基于土地出让反应函数的估算——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验证(1993-2009)[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全林;焦方辉;丛欢;;“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与县域工业企业发展——以山东省为例[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万江;;土地制度困境与工业用地价格管制失败[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刘耀彬;万力;;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冲突研究综述[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柏银玲;马晓强;;农耕地改革中农民的“双保障”制度理论阐释与政策选择[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6 林凯旋;黄亚平;;反思与检讨:城市空间发展的现实困境初探[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C];2014年

7 GUO Guan-cheng;WANG Xun-jie;;Motivation,Capability,Restriction and Effect of Local Governments' Land Finance:An Analytical Framework[A];Journal of Contemporary Finance and Economics(English Version 2014)[C];2014年

8 _5嘉麟;瞿宛文;;近十年中W 掽掽掽高速v|展之成因[A];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暨宏观经济青年学者论坛——“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论文集[C];2011年

9 付强;杨建璞;;政府竞争如何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关系再探讨[A];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暨宏观经济青年学者论坛——“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子靖;转型经济中的分层俘获[D];浙江大学;2011年

2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齐睿;我国征地冲突治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丽;农地城市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军超;发展战略、要素收入分配与需求结构失衡[D];复旦大学;2011年

6 邵挺;二元土地市场、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结构体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左翔;中国公共品供给失衡与地区差距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马爱慧;耕地生态补偿及空间效益转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贾丽杰;制度约束、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互动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林敏;参与式预算、分权治理与地方政府责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雄;土地使用权征用法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丘文荣;南登屯村庄规划的人类学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刘承毅;我国流域水污染问题的政府管制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4 周春晖;土地出让与县级政府行为[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李岩;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静;中国模式下的地方政府“政绩”导向行为及其风险[D];南京大学;2011年

7 刘锦;“土地财政”问题研究:成因与治理[D];暨南大学;2011年

8 吕爱震;建设用地需求方和农用地保护方间的威慑动态博弈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传叶;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失地农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许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乡镇政府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春禧;土地征用中利益差序格局的制度重构[J];财经科学;2005年01期

2 吴毅;农地征用中基层政府的角色[J];读书;2004年07期

3 郑庆昌,陈勇;向城市社区居委会跨越性转变——“城中村”转型发展系列研究之二[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鲍海君,吴次芳;关于征地补偿问题的探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2年06期

5 母小曼;;土地征用市场中的博弈分析[J];经济师;2006年07期

6 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J];经济学(季刊);2002年04期

7 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8 杨其静;聂辉华;;保护市场的联邦主义及其批判[J];经济研究;2008年03期

9 张德茗;黄琼;;城市化进程与失地农民利益维护的探讨[J];金融经济;2006年10期

10 叶艳妹;吴次芳;;地产市场成长的地方政府阻力及其对策[J];建筑经济;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宏东;;河南征地补偿纠纷产生的原因[J];农业经济;2008年07期

2 ;各地征地补偿有新招[J];河南国土资源;2004年04期

3 邹晓云 ,张晓玲 ,柴志春;征地补偿测算方法研讨会综述[J];中国土地科学;2004年03期

4 韩纪江,孔祥智;不同类型的失地农民及其征地补偿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06期

5 李明月,江华;论提高征地补偿的改革路径[J];国土资源;2005年06期

6 兰云;征地恩仇录[J];中国改革;2005年06期

7 李明月,江华;论提高征地补偿的改革路径[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年05期

8 史潮,毕书宏;征地补偿要以社会保障为核心[J];江苏农村经济;2005年07期

9 ;征地补偿要解决好两个问题[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34期

10 ;征地补偿新标准即将出台[J];农村财务会计;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佳;杨仁厚;;完善征地补偿分配法制,保障农村社会和谐发展[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辑)[C];2006年

2 杨永梅;郭志林;卓玛措;杨海镇;李惠梅;高泽兵;蒋贵彦;李东;;青海黄河上游水库建设征地补偿问题研究[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张宏东;;河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征地补偿分配案件的研究[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4 乔荣锋;高进云;;江浙及湖北地区征地补偿比较研究[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谢荣;李建新;;改革征地补偿办法 探索征地机制模式[A];“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土地流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高进云;乔荣锋;胡永进;;两种征地补偿模式的评述与借鉴[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胡文政;;现行征地补偿、垂直管理和占补平衡体制的弊端与成因——以若干个案为例[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郑启洪;;实施征地补偿区片综合价 依法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磐安县土地征用工作的思路[A];“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土地流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办法的通知[A];农村养老保障专集——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八)[C];2005年

10 徐剑裕;;合理确定安置方案 确保土地持续供应——温州市区留地安置政策实践分析[A];“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土地流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阮华宁 记者 杨金发;征地补偿直接发给农民[N];农民日报;2004年

2 ;征地补偿,要保障有力[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3 岳德亮;浙江:征地补偿争议可申请裁决[N];江苏经济报;2007年

4 胡柏华;征地补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中国审计报;2007年

5 记者 李秋 通讯员 马道州;征地补偿实行平均产值标准公示制[N];焦作日报;2009年

6 李风;建立全省征地补偿最低标准制[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我市征地补偿继续执行 已公布的现行政策和标准[N];重庆日报;2010年

8 记者 岳德亮;浙征地补偿“底线”:地方调整要先听证[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9 徐娟;征地补偿应避免“一锤子买卖”[N];福建日报;2012年

10 江苏省兴化市昌荣国土资源所 周春山;征地补偿不宜“一锤子买卖”[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心良;基于农民满意度的征地补偿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刘祥琪;我国征地补偿机制及其完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郭玲霞;农地城市流转对失地农户福利影响及征地补偿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4 齐睿;我国征地冲突治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恒坤;政府不同征地目的与征地补偿策略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乔芳;征地补偿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3 高素清;我国农村征地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文爱娱;征地补偿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5 王丹;征地补偿及其标准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昊;征地补偿计算方法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7 储焘;常州市征地补偿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党轶琳;长沙市征地补偿改革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向俐双;政府征地补偿政策执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焱;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征地补偿问题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14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614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b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