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食品侵权救济制度研究
本文选题:缺陷食品 切入点:侵权责任 出处:《新疆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食品安全是关乎到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民以食为本,只有真正落实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切实保障国民“舌尖上的安全”,才能够确保其他事业的稳步进行。然而现阶段虽然我国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无论从制度建设还是治理力度方面都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但是缺陷食品侵权事件仍然层出不穷,其影响规模之大,受害人数之多,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本文便以食品安全为着眼点,通过分析何为缺陷食品侵权,找出目前我国相关救济制度的不足,结合外国相关的制度经验,总结出如何完善我国缺陷食品侵权的相关救济制度。本文的第一部分着重分析了何为缺陷食品。食品虽然包含在产品之中,但是它们的范围却不完全重合,完全运用缺陷产品的相关理论解决目前的问题有所欠缺。其次,本文分析了缺陷食品侵权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等问题,为后文如何进行相关救济进行铺垫。本文的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关于缺陷食品侵权救济的相关制度及其不足。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第一,相关法律规定分散、内容欠缺明确性,在救济实施过程中,行政、刑事方面的制度体系较为健全,而在民事救济方面没有形成科学的食品安全制度体系。第二,民事救济的具体措施存在缺陷,不利于权利的及时保障。第三,在缺陷食品侵权方面的社会共治内容少,社会救济措施不完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发现,明确了目前在缺陷食品侵权救济方面我国存在的问题,以便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的第三部分,主要从民事救济、社会救济制度建设方面着手,分别分析了美国和日本的相关制度经验。通过比较外国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对我国该如何解决相关问题产生一些启发和思考。本文的最后一部分,主要提出一些解决缺陷食品侵权救济的具体措施。通过文章前三部分的铺垫和引入,结合相关经验,具体阐述了我国面对缺陷食品侵权高发的现状应该如何进行多方位救济,通过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一些设想与建议。
[Abstract]:Food safety is an important issue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The people are based on food. Only by truly implementing the solution of food safety problems and ensuring the "safety on the tip of the tongue" of the people can we ensure the steady progress of other undertakings.However, although the food safety problems in our country are constantly improving and developing both in terms of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governance efforts, the infringing incidents of defective food are still emerging in endlessly, with the scale of its impact and the number of victims.To our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stability are not a small challenge.This paper focuses on food safe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what is defective food infringement, to find out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current relevant relief system in China,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system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summed up how to improve the relevant relief system of defective food infringement in China.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what is defective food.Although food is included in the products, their scope is not completely overlapped, and the theory of defective products is completely used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Second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titutive elements of defective food tort, which pave the way for how to carry out related relief later.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fect food tort relief system and its deficiencies.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in this respect. First,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scattered and the contents are lacking in clarity. In the cours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lief, the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and criminal aspects is relatively sound.However, there is no scientific food safety system in civil relief.Second, the specific measures of civil remedies are flawed and unfavorable to the timely protection of rights.Third, the content of social co-treatment in the tort of defective food is less, the social relief measures are not perfect, and it does not play its due role.Through the discovery of the above contents,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medy of defective food infringement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so that we can analyze the specific problems and find out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The third part of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civil relief, the social relief system construction, separately has analyzed the American and the Japanese correlation system experience.By comparing the methods of solving this kind of problems in foreign countries, some enlightenments and reflections on how to solve the related problems in China are produced.In the last part of this paper,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concrete measures to solve the remedy of defective food infringement.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irst three parts of the article,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experience, this paper concretely expounds how to carry out multi-directional relief in the face of the high incidence of defective food infringement in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and suggestions through different angles.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2.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衍方 ,潘益杰;食品安全已引起民众食品消费的忧虑[J];小康;2005年02期
2 何晖;任端平;;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法律体系浅析[J];食品科学;2008年09期
3 汪江连;;行走于破解与重构之间——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强制性”的规范法学解读[J];行政与法;2009年08期
4 吴祖强;;走出食品安全标准之乱象[J];上海人大月刊;2011年06期
5 吴应海;;食品安全标准不能削足适履[J];法人;2011年11期
6 ;尽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J];民主;2012年03期
7 杜春江;;多方构筑监管体系[J];江淮法治;2013年13期
8 张飞天;为了让百姓吃得安心 食品安全监管必下狠心——写在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与监管工作报告审议之后[J];中国人大;2005年15期
9 廖雄军;余贞备;;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与制度创新——广东省“食品安全与监督管理”研讨会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02期
10 肖红;;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世纪行;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纪秀芳;;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安洁;杨锐;;山东省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规划与建设研究[A];2006-2007年度标准化学术研究论文集[C];2008年
3 刘冠军;;我国食品安全与食品安全标准体系[A];2006-2007年度标准化学术研究论文集[C];2008年
4 童涛;;以人为 本全面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刘自林;;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程科;谢健;;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创建食品最安全城市[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A];农业标准化文件汇编[C];2005年
8 蒋士强;;有关食品安全问题当前的形势与应对[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周绪宝;;10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原因剖析与对策刍议[A];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欧朝法;;以人为本,关注食品质量安全——浅淡如何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米立公 唐迎;澳大利亚如何制定食品安全标准[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2 米立公 唐 迎;澳大利亚重视食品安全标准[N];中国质量报;2005年
3 记者 马文生;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正式启动[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胡立彪;让食品安全标准强大起来[N];中国质量报;2010年
5 何勇;安全标准不是食品安全的保证书[N];浙江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吴砾星;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建设[N];农民日报;2012年
7 杨于泽;食品安全标准:一种现代性困境[N];长江日报;2012年
8 山东省政协委员 姜国胜;食品安全标准层次不清[N];江淮时报;2012年
9 沈晓晨 记者 陈银江;吉林全面启动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3年
10 ;着力推进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原;食品安全信任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臧立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白丽;基于食品安全的行业管制与企业行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王华书;食品安全的经济分析与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5 叶海燕;食品安全供求的成本收益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孟菲;食品安全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及其规制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7 韩丹;食品安全与市民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8 何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喇延真;清真饮食文化及其食品行业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何猛;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监管体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研;欧盟食品安全标准的法律分析[D];湘潭大学;2013年
2 王慧;食品安全事件微博舆情演变研究(2013-2014)[D];河北大学;2015年
3 王晶;食品安全公共警告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4 王娟;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D];河北大学;2014年
5 魏安逸;小作坊的食品安全整体性治理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炳钧;食品监管渎职罪司法适用困境及对策[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王悦;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疑难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8 邓欣茹;云南食品安全监管效率评价模型及其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9 陈升麒;云南省区域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洪芬;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26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726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