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权确地之下的新人地矛盾——兼与于建嵘、贺雪峰教授商榷
本文选题:确权确地 + 所有权 ; 参考:《探索与争鸣》2015年09期
【摘要】:"确权确地"作为当前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主要方式,在强化对既有农户承包权的保护的同时,也引发了农户争夺承包权、承包权与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之间的矛盾:否定了集体成员后来者的承包权,无益于无地、少地农户的利益增进,培育了一个"在城地主阶层";压缩了经营者的利益,不利于农地规模经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虚化了农村土地所有权,易引发乡村治理危机。"确权确地"应进行调整并适时跟进配套措施:调整土地承包关系;对农地进行合并、成片整治;推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制度联动改革,建立农地退出机制;改革农业补贴制度,调控土地租金;鼓励土地股份合作制和土地信托制经营,探索集体所有制新的有效实现形式。"确权确利不确地"更加能够保障集体成员权,有利于推动规模经营和公共事务的建设,能够兼顾公平和效率,对其实施范围不应加以严格限制。
[Abstract]:"True right" as the main way of registration and certification of the current rural land confirmation,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contracted rights of the existing farmers, it also leads to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farmers' contending for the contracting right, the contract right and ownership, the contract right and the management right, which negates the contractual right of the collectives as the later members, and is useless to the landless and less farmers. The benefit enhancement, cultivate a "in the city landlord class"; compressed the interests of the operators,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cale of agricultural land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virtual rural land ownership, easy to lead to rural governance crisis. "True right" should be adjusted and timely follow suit measures: adjustment of land contract relations; land consolidation, tablet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social security and public service system, to establish the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land withdrawal, to reform the agricultural subsidy system, to regulate the land rent, to encourage the land share cooperation system and the land trust management, to explore the new and effective form of collective ownership. The construction of dynamic scale operation and public affairs can give consideration to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and the scope of its implementation should not be strictly restricted.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8F22001) 复旦大学“985”学科建设项目 复旦大学2013年度本科教学研究及教改激励项目(2013JL32)
【分类号】:D422.6;D922.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汪先平;;当代日本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曹伟;;厉以宁:土地确权带来的好处[J];小康;2013年12期
3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J];农村工作通讯;2014年15期
4 于建嵘;;要让农村宅基地流转起来[J];探索与争鸣;2014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张晓山;[N];光明日报;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敬胜;;论邓小平“两个飞跃”战略思想的现实意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汪青松;;邓小平企业管理实践与理念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3 李正华;;邓小平、陈云的改革思想比较[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4 周新城;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前途的一个大问题——科学地研究苏联演变问题的重大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胡安全;;新时期中共党内教育活动的历史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胡安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意识的嬗变与执政党的思想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王新建;中国共产党利益整合的宽广视阈[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马小林;刘沧海;;以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当代社会思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王开琼;;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及增进民族团结的策略[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王心月;;邓小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权文荣;;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2 程淑兰;;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本质要求[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3 廖胜华;;科学发展观地域化的广东类型[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4 黄卫平;郑超;;经济特区的政治逻辑——献给深圳经济特区30周年[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5 彭先兵;倪新兵;;基于东莞看实施“和谐共享战略”建设幸福广东的路径[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王东;;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哲学基础与四大难题[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雅儒;;论新一轮思想解放——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每个人的全面发展[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8 程中原;;毛泽东理论问题指示平议[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正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冯静;;关于避免收入两极分化的政府责任思考[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艳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6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9 燕泰翔;中国工农关系演进与农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10 王群生;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晓宇;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庆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陈达;毛泽东民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燕杰;现阶段高校研究生兼职本科辅导员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波;和谐社会构建中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白宇;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发展历程及现实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敏;中国共产党党建主线演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唐建阳;和谐社会理论的思想渊源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于晓军;邓小平经济改革创新思维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刘莹;基于马恒昌小组精神的企业创新精神的思考[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辽承;产业化不得侵害农民承包权[J];农业装备技术;2002年02期
2 ;承包权被收回不能继承[J];农家致富;2012年22期
3 邓大才;论承包土地稳定与流动的关系[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4 ;承包权可否继承?[J];农家顾问;2004年09期
5 李德勇;;承包权能继承吗?[J];农家之友;2006年10期
6 王其良;李德勇;;承包权可以继承吗?[J];科学种养;2007年08期
7 潘家永;;儿媳改嫁后是否还对原承包地享有承包权[J];新农村;2008年02期
8 楚德江;;我国农地承包权退出机制的困境与政策选择[J];农村经济;2011年02期
9 明晶晶;;结婚分得责任田,离婚仍享承包权[J];资源导刊;2012年02期
10 白现军;;农地承包权退出机制构建[J];开放导报;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胡新艳;罗必良;;农地承包权的再分配:利益、法律、强力与情面——湖南H村调田规则的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潘俊;;新型农地产权权能论纲——基于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权利体系[A];2014年第五届全国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维;务工村民返乡索要承包权纠纷增加[N];法制日报;2012年
2 李盟;荒山的承包权能否继承[N];人民武警;2003年
3 本报记者 钟荣华 林鸿 张肖斌;承包权变股权:“变”出新活力[N];台州日报;2013年
4 王明存;“土政策”剥夺了村民承包权[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5 记者 范非 通讯员 于夫;洪洞拍卖城区清扫保洁承包权[N];山西日报;2007年
6 宋润生 陈 淳;承包权不可以继承[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记者 邵海鹏;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需坚持三条底线[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8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熊万胜;如何实现农民收入倍增[N];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何庆苏 沙志亮;中建获央视新址主楼施工总承包权[N];科技日报;2005年
10 驻粤记者 陈国雄 通讯员 何万华 雷建新;赢得6.5亿元工程承包权[N];中国水运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熊夏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法律规制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74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774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