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农村宅基地“一户多宅”的类型与产权处置——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29 09:25

  本文选题:农村宅基地 + 一户一宅 ; 参考:《东南学术》2017年04期


【摘要】:在广大农村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存在。以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福建省晋江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一户多宅的类型及原因,并从重构产权关系的角度提出疏解一户多宅的办法。研究表明,晋江市的一户多宅可以分为没有分户的"一户多宅"、有合法产权的"一户多宅"、没有合法产权的"一户多宅"三种类型。"一户多宅"问题的解决必须从理顺产权关系入手,构建产权处置的制度和机制。对于有合法产权的一户多宅,重在建立宅基地集体内部流转机制、建立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和落实宅基地"拆旧建新"。对于没有合法产权的一户多宅,因历史原因造成的,建立宅基地流转有偿使用制度;不符合规划或超过面积过大的、私自圈占土地建房的,严格拆除取缔;通过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盘活闲置宅基地。
[Abstract]:In the vast rural areas, the phenomenon of multiple homes is widespread. Taking Jinjiang City, Fuji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ypes and causes of multiple homes in one household, and puts forward a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lem from the angle of reconstructing the property right relationship.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multiple homes in Jinjiang city: "one family with multiple homes" without individual households, "more homes with legal property rights" and "multiple homes" without legal property rights. "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one family and more houses", we must start with straightening out the relationship of property right, and construct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property right disposal. For a family with legal property right, it is important to set up the internal circulation mechanism of the homestead collective, to establish the voluntary withdrawal mechanism of the homestead and to carry out the homestead "demolishing the old and building the new". For a family without legal property rights, due to historical reasons, the establishment of homestead transfer paid use system; not in line with the plan or over the area, the private occupation of land construction, strict demolition ban;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ettlements renovation, activation of idle homestead.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政策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社会治理视域下新中国农地制度沿革与变迁趋势研究”(项目编号:16CGL047)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滚动资助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土地政策变迁的历史与逻辑”(项目编号:2014QW04) 北京优秀人才资助项目“北京智慧农业建设中的土地流转政策问题研究”
【分类号】:D922.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成文;农村宅基地违法出现新情况[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01期

2 何玉婷;;流转:农村宅基地的改革路向[J];法制与社会;2007年03期

3 赵林;;关于农村宅基地的产权隶属问题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3年18期

4 刁其怀;;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J];中国房地产;2013年15期

5 宋纪元;[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知识讲座](二) 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的基本原则[J];新农业;1992年02期

6 石启江;[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知识讲座](十) 关于级差收费法的问答[J];新农业;1992年10期

7 马爱慧;张安录;;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分析——以湖北省鄂州市为例[J];广东土地科学;2013年06期

8 刘铮,雷志松;农村宅基地的使用和管理若干问题初探[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苏珍;;农村宅基地的现状调查与思考——以河南省平舆县为例[J];农村.农业.农民(B版)(三农中国);2006年06期

10 叶和礼;连永燕;;农村宅基地及住宅的相关法律规定[J];农家科技;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程迎春;;浅谈农村宅基地的法律制度[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2 李炳星;罗彩云;林启炎;;浅析沙县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徐培华;包卫兵;;必须重视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六大问题[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二十个全国“土地日”: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 集约用地论文集[C];2010年

4 张卿;;行政法限制物自由流通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兼评我国农村宅基地建房的限制流转制度[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郄建荣;农村宅基地供地今年将单列[N];法制日报;2013年

2 祝桂峰;广东再探“法律雷区” 农村宅基地有望上市流转[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本版编辑 江苏省泗洪县国土资源局 张同佑 重庆市垫江县周嘉国土所 朱建波 本报记者 许光辉 山东省阳谷县国土资源局 吕华清 河北省阳原县国土资源局 米友君;农村宅基地超占怎么处理?[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朱莉;农村宅基地超标的原因及对策[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董小军 通讯员 杨惠燕 孙奇观;农村宅基地能否“继承”?[N];宁波日报;2012年

6 黄福军;夫妻离婚农村宅基地房该如何处理[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3年

7 屈春雷;农村宅基地不能擅自改变用途[N];吉林农村报;2013年

8 记者 朱文彬;土地改革“破冰”:广东农村宅基地可一定范围内转让[N];上海证券报;2013年

9 记者 桂运安;宁国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N];安徽日报;2013年

10 山西省临汾市政协委员 李伦;农村宅基地超占现象严重[N];人民政协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明珠;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探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2 郭琼莲;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乔;论农村宅基地房流转纠纷的处理[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欢;农村宅基地退出法律程序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何晓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退出法律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6 毛玉美;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马亚伟;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创新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

8 李凡;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规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

9 韩尚明;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6年

10 姚小勇;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50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950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9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