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我国海洋油气管道泄漏生态损害补偿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3 08:29

  本文选题:海洋油气管道泄漏 + 生态损害补偿 ; 参考:《广西社会科学》2015年07期


【摘要】:海洋油气污染作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海洋环境、渔业生产和观光旅游都会产生广大的破坏性影响。然而,目前我国海洋油气管道泄漏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仍面临专门立法缺失、程序立法存在漏洞、生态补偿的法律地位未确立、海洋油气管道泄漏生态补偿实施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对此,应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海洋油气管道建设新机制,建立油气资源开发环境风险评价法律制度及多元化的生态补偿金筹措机制,建立完善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税制度及专门的生态补偿管理机构,并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从而为海洋油气事业提供环境保护的法律保障,促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协调科学发展。
[Abstract]:As a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blem, marine oil and gas pollution will have a large number of destructive effects on natural ecosystem, marine environment, fishery production and tourism. However, at present, the legal system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or the leakage of offshore oil and gas pipelines in China is still faced with the lack of special legislation, the loopholes in the procedural legislation, and the legal statu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or offshore oil and gas pipeline leakage is relatively simple. In view of this, we should establish a new mechanism of offshore oil and gas pipeline construction with shared risks and benefits, establish a legal system for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 a diversified mechanism for raising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To establish a perfect tax system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or the exploitation of offshore oil and gas resources and a special management institution fo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nd to perfect the legal system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o as to provide legal protection for marine oil and gas undertakings,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system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offshore oil and gas resources.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石油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法学研究所;
【基金】:四川石油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川油气科SK A11-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2XGL013)
【分类号】:D92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贤桂;天然气管道的疲劳可靠寿命计算[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7期

2 曹明德;;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之探究[J];法商研究;2007年02期

3 姬德峰;潘云华;;论我国政府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年04期

4 张晶;;我国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法律制度研究[J];环保科技;2008年01期

5 曾江宁;徐晓群;寿鹿;廖一波;陈全震;郑平;;海底石油管道溢油的生态风险及防范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年03期

6 张明;;海洋油气管道现状及新技术的研发[J];科技传播;2013年07期

7 马明飞;周华伟;;完善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2013年12期

8 崔凤;崔姣;;海洋生态补偿:我国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J];鄱阳湖学刊;2010年06期

9 张建;夏凤英;;论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主体:理论与实证[J];青海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10 曹明德;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简论[J];政法论坛;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nalysis on Farmers' Land Right Protection[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1期

2 陆维研;杨朔;董琰;张硕新;;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1期

3 高u!;刘建;吴大千;葛秀丽;王仁卿;;基于条件价值法的行业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以山东日照花岗石材行业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4 刘红卫;贺世杰;王传远;;渤海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5 魏凤秀;;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6 邓燔;陈秋波;章芸;;森林生态补偿体系的现状和局限[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0期

7 崔金星;;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环境法解释与制度构造[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11期

8 马存利;王琦;;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及其法制保障[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9 袁华江;;论矿产权利金对产权关系的法律改造[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李德智;李启明;;房地产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框架[J];城市问题;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芸芳;;中外矿产资源若干法律制度比较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2 孟庆瑜;李慧;;生态补偿立法问题简论[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3 史玉成;;生态补偿的理论蕴涵与制度安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世进;何晶晶;;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完善——以江西省为例[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谢雯;谢军安;;草原资源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胡佳;张芬霞;;通过集体林权改革看《森林法》修改[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唐颖;刘华;;林权改革中生态公益林存在的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以广西省平果县为例[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王莹;;论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贺思源;;论湿地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以鄱阳湖湿地为例[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王宇彬;;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思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欣;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陈绍志;公益林建设市场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巩芳;政府主导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及在内蒙古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4 仲冰;“资源—资产—资本”视角下我国矿产资源价值实现路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彭诗言;中国环境产业发展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楠;我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白永利;民族地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柳军;疲劳裂纹扩展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在核压力管道LBB分析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9 马爱慧;耕地生态补偿及空间效益转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何艳;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建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云文;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梁维维;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崔姣;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周艳;渤海环境治理的政策建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江秀娟;生态补偿类型与方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刘翠;建立生态补偿的依据及其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施燕;环境法视野下海洋生态补偿制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赵继平;长株潭地区城市森林效益评价及可持续经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9 刘炜煌;毁林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博;集体生态公益林法律制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青,洪尚群,段昌群,曾广权,夏丰,陈国谦,叶文虎;区际生态补偿机制是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关键[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2 沈振宇;矿产资源资本化[J];中国地质;1999年07期

3 王广成,李祥仪;论矿产资源的价值及价值构成[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1996年06期

4 陈尚;张朝晖;马艳;石洪华;马安青;郑伟;王其翔;彭亚林;刘键;;我国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计划[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11期

5 洪尚群,马丕京,郭慧光;生态补偿制度的探索[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05期

6 洪尚群,吴晓青,段昌群,陈国谦,叶文虎;补偿途径和方式多样化是生态补偿基础和保障[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S2期

7 曹明德;对建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J];法学;2004年03期

8 曹学文;两相混输管道技术探讨[J];管道技术与设备;1995年03期

9 张德明,刘树臣;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矿山环境的综合治理——方法与政策[J];国土资源情报;2004年05期

10 任勇;俞海;冯东方;孔志峰;高彤;杨姝影;;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战略与政策框架[J];环境保护;2006年1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程范淦 通讯员 林志猛;[N];海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尤艳馨;我国国家生态补偿体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六届中国海洋油气国际峰会2011”进入筹备阶段[J];中外能源;2011年03期

2 王勇智;丰爱平;石洪华;李平;;关于海洋油气合作开发对国家安全危害的初步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年09期

3 刘均安;;第三届中国海洋油气国际峰会在京举行[J];中外能源;2008年03期

4 由然;;海洋油气增长——高峰可期[J];中国石油企业;2010年12期

5 李志刚;;海洋油气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1年02期

6 郭越;宋维玲;;海洋油气助推中国经济发展[J];海洋经济;2011年02期

7 ;第四届亚太海洋油气大会将于12月1日至2日在越南河内举行[J];中国海上油气;2011年05期

8 石艺;;海洋油气技术大会展示能源勘探“朝深海进军”新趋势[J];石油钻采工艺;2012年03期

9 吴家鸣;;世界及我国海洋油气产业发展及现状[J];广东造船;2013年01期

10 耿福东;;海洋油气工程概况[J];中国海上油气(工程);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位平;;我国海洋油气工程技术最新进展[A];LNG绿色船舶和LNG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创新发展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2 宁波;关利永;王显庄;王启中;;海洋油气增产作业船现状分析[A];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装备及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绍红;全球海洋油气投资持续快增[N];中国化工报;2013年

2 华夏证券研究所 张剑;海洋油气业 站在起跑线上[N];中国证券报;2004年

3 饶兴鹤;亚太海洋油气工业将引领全球油气增长[N];中国石油报;2004年

4 记者 张晓波;探寻海洋油气时代新价值源[N];中国石化报;2010年

5 熊九蒙;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N];经理日报;2004年

6 记者 王巧然;中挪海洋油气技术论坛在京举行[N];中国石油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仝晓波;海洋油气或成油气资源接替主力[N];中国能源报;2010年

8 叶宇星;非地震油气勘探从陆地走向海洋[N];中国石油报;2005年

9 吴莉;中石油海洋油气业务添利器[N];中国能源报;2014年

10 熊九蒙;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潜力巨大[N];中国矿业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奇泳;中国海洋油气产业演化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闫伟;我国海洋油气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及合作模式选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范红红;产业规制中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56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056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7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