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食品行业产品伤害危机的社会危害与政府治理机制更新

发布时间:2018-07-06 17:55

  本文选题:产品伤害危机 + 政府治理机制 ; 参考:《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摘要】:我国政府治理食品行业的成效主要由食品安全法规、监管人员的执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公众参与的意愿以及辅助监管执法的技术设备等因素共同决定,各因素协调配合、相辅相成的健康运行形成有效的政府治理机制。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因素丧失其应有功能,就可能助长厂商生产经营不安全食品的行为进而引发伤害危机。产品伤害危机,对企业仅是一场"突发"危机,对社会却是一场"人造"灾难。本文在分析食品行业产品伤害危机的社会危害基础上,明确指出食品行业政府治理机制的缺陷即《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不利于维护消费者权益、执法部门疏于日常监管或监管缺失、监管人员整体执业素质不高、监管技术设备落后以及社会公众检举黑心厂商的主观意愿不高等导致产品伤害事件频发,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更新和健全政府治理机制的制度安排,以减少乃至避免危机的发生,消除其社会危害,保障食品安全。
[Abstract]: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government in managing the food industry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food safety regulations,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of the supervisors, the willingness of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and the technical equipment to assist in the supervision and enforcement of the law. Complementary healthy operation forms an effective government governance mechanism. If any one of these factors loses its proper function, it may encourage manufacturers to produce and operate unsafe food, thus causing a crisis of injury. Product injury crisis is a "sudden" crisis to the enterprise, but a "man-made" disaster to the societ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social harm of food industry product injury crisis, this paper points out clearly that the defects of food industry government governance mechanism, that is, the Food Safety Law (revised draft), are not conducive to safeguard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onsumers. The lack of daily supervision or supervision on the part of the law enforcement departments, the low quality of the overall practice of the supervisors, the backward technical equipment of the supervision and the low subjective will of the public to report the black-hearted manufacturers lead to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product injury incidents. In order to reduce and even avoid the crisis, eliminate the social harm and ensure the food safe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to renew and perfect the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the government in order to reduce or even avoid the crisis.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品牌国际化路径研究”(谌飞龙主持,编号为13CGL06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玉;;产品危机中品牌资产的作用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1期

2 王海忠,赵平;品牌原产地效应及其市场策略建议——基于欧、美、日、中四地品牌形象调查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1期

3 段桂敏;余伟萍;;副品牌伤害危机对主品牌评价影响研究——消费者负面情感的中介作用[J];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04期

4 崔彬;伊静静;;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形成机理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862份调查数据[J];经济经纬;2012年02期

5 徐和清;;品牌企业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及治理机制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05期

6 唐钧;林怀明;;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社会态度与管理建议——基于2008年问题奶粉事件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3期

7 刘建丽;叶树光;原磊;;“三鹿奶粉事件”对乳制品消费及食品安全控制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6期

8 王小龙;;论我国食品安全法中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9 张淑萍;陆娟;;产品伤害危机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恢复研究——以乳品行业为例[J];宏观经济研究;2013年10期

10 邱晓燕;施显东;李宁;李宝珠;;食品安全监管政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荣;姚琪;;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2 张维平;裴世军;;危机与我国社会危机的特点及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熊继;刘一波;谢晓非;;食品安全事件心理表征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4 郑元;;政府危机管理浅谈[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8期

5 周向红;陈伟荣;李宇;;城市重大体育事件突发性公共场所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6 杨富堂;;基于利益博弈的食品安全治理困境与对策[J];商业研究;2012年05期

7 隋月红;;原产地效应:企业跨国经营行为的一种解释[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李俊彦;;刍议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危机管理[J];才智;2009年30期

9 晏鸿鹰;;政府应对危机的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综述——对期刊论文的评估[J];才智;2010年11期

10 范杰逊;;公共危机基本模式探讨[J];才智;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远强;王冲;;信息化背景下基于工作流的政府危机管理模式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2 王海忠;魏玉杰;王颖晖;;消费行为中的民族中心倾向与民族淡漠心态[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高小平;侯丽岩;;危机管理方法论初探[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4 裴乐;;论城市政府信用危机的应对[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裴乐;;论城市政府信用危机的应对[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福东;王爱东;孙金凤;;公共危机中政府会计信息基于“事项法”的采集与整合[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7 吴金明;赵俊;;城市品牌定位的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冲;夏远强;;信息化背景下基于工作流的政府危机管理模式研究[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肖枭;秦立鹏;;运动员丑闻事件与体育赞助管理的关系[A];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佘升翔;王卓;黄海林;赵瑞峰;;情绪视角的汽车产品伤害危机沟通策略实证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与决策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彬;品牌危机对品牌关系质量和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沈斌;基于博弈视角的中国安全生产管制体制运行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3 朱凌;消费者暂时性抵制外国产品行为的动因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郭淳凡;不确定条件下企业景区投资决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玉龙;农业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颜新;非常规突发事件情境重构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成荣敏;区域形象对其特色产品购买行为作用机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贺正楚;企业危机管理:组织与组织管理的视角[D];中南大学;2004年

9 毛宝铭;科技政策的公众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胡国清;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健;应急管理中的多主体协调决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昊;城市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应急管理问题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党元波;企业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4 范若云;高校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D];南昌大学;2010年

5 魏诗林;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叶光营;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锋;高校校园网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巍;中国地方政府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刘继德;原产地形象对感知服务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10 周扬明;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程序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亚妮;;产品伤害危机市场恢复策略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1期

2 李响;;我国食品安全法“十倍赔偿”规定之批判与完善[J];法商研究;2009年06期

3 付自科,顾士圻,王铁战,刘印国,齐林;我国卫生监督队伍研究进展及其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2年05期

4 王海忠;国际市场产品来源地形象及其规避策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5期

5 彭飞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专家治理模式的重构[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吕荣胜;李璨;;基于消费者认知导向的品牌延伸边界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周学荣;浅析食品卫生安全的政府管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戚建刚;;向权力说真相:食品安全风险规制中的信息工具之运用[J];江淮论坛;2011年05期

9 曾娜;;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的问题探析[J];昆明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崔金欢,符国群;产品危害事件对品牌资产变动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方正;可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对顾客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03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103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7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