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Abstract]:China's social assistance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and perfected for more than 60 years, and the achievements have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deficiencies in the social assistance system itself, such as the legal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relief mode is unreasonable, the relief service is not professional and the aid is lack of overall management and so on. In the future, China will make great efforts to promote the four transformations of social assistance, that is, from policy-based assistance to rule-of-law assistance, from management-based aid to service-oriented aid, and from survival-oriented aid to development-oriented assistance. From government assistance to pluralistic social assistance, these four transformations not only represent the top-level system design ideas, but also indicate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China's social assistanc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3BS7)
【分类号】:D632.1;D922.18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黎黎;谈志林;;构建我国普惠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战略思考[J];理论与改革;2009年01期
2 唐钧;;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路与对策[J];社会工作;2004年09期
3 唐钧;;当前我国社会救助的现状和前瞻[J];党政研究;2014年04期
4 刘杰;鲁文静;李杨;;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前沿问题——第三届中国社会救助研讨会暨中欧社会救助政策比较研讨会会议综述[J];社会保障研究;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健美;邓大松;;新中国60年社会救助制度的演变与评估[J];改革与开放;2009年12期
2 丁冬;郑风田;;我国涉农资金使用效率现状研究——基于全国、省级、县级三个层面的调查分析[J];调研世界;2013年10期
3 阮雯;;城市社会救助管理的改革与评价——以杭州的实践为例[J];管理观察;2014年23期
4 陈学政;;我国社会救济制度的问题与完善[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5年01期
5 黄建岚;;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考察[J];青春岁月;2013年15期
6 徐倩;;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之反思与重构[J];社会工作;2013年05期
7 陈登源;;关于构建福州市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J];网络财富;2010年11期
8 焦克源;刘振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与公共服务均等化[J];西北人口;2010年03期
9 林闽钢;;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的整合[J];学海;2010年04期
10 陈喜梅;;从城乡统筹视野构建普惠型社会救助[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骆勇;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的城乡社保一体化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符华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3 文雯;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减贫与再分配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义玉;我国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唐时钊;我国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立法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3 赵青山;农村社会救助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袁金萍;完善云南省地方社会救助制度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丹宇;中国发展型扶贫政策的困境与超越[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李娇;沈阳市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福利差距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7 代高丽;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2年
8 张禄;沈阳区域性社会救助政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9 杜佳珈;城市单亲贫困母亲家庭的社会救助服务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10 徐倩;积极福利视角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朱勋克;;社会救助立法的一般指向[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陈成文;许一波;;从构建和谐社会看建立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3 汪雁,慈勤英;中国传统社会救济与城市居民社会救助理念建设[J];理论与现代化;2001年06期
4 李学举;;关注民生 发展民主 服务社会[J];求是;2007年10期
5 唐钧;最后的安全网——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克义;新时期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三大问题[J];中国民政;2004年04期
2 谢永行;试论我国现代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4年04期
3 童玲;边光晓;陈若林;;建立军人社会救助制度的设想[J];军事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4 孙达文;英、美、韩、德四国的社会救助制度[J];价格与市场;2005年06期
5 赵航;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现状及发展浅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5年02期
6 于秀丽,姚建平;中国转型期城镇贫困与完善社会救助制度[J];长江论坛;2005年05期
7 程珊珊;;论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和建设[J];广东科技;2005年12期
8 丁祥艳;杨乃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优化初探[J];桂海论丛;2006年03期
9 王思斌;;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救助制度之发展[J];文史哲;2007年01期
10 焦西俊;;试论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黄勇;陈康海;;建立健全我省低收入群体社会救助制度思索[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吕明晓;;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十大发展方向[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芙蕾雅;;我国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的缺失与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维克;;关于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几点思考——以青岛市为例[A];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青岛市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高中华;;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考察[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6 宋婉琴;;关于宝鸡市社会救助工作的思考[A];慈善事业与社会进步——宝鸡市“慈善事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飞 丘勋锐;任启兴:建立“门类齐全”的社会救助制度[N];人民公安报;2010年
2 黄宁莺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N];福建日报;2011年
3 郑功成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让社会救助制度稳步走向成熟、定型[N];中国社会报;2014年
4 贵州省民政厅;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机制[N];中国社会报;2014年
5 杨宝山;社会救助制度的合理定位[N];中国社会报;2003年
6 高冬梅 刘乃山;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N];中国贸易报;2007年
7 本报通讯员 付国栋;江西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N];华夏时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陈郁;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N];经济日报;2010年
9 太原科技大学思政部 刘荣臻;现代性追求: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社会救助制度建设[N];光明日报;2012年
10 ;社会救助监督将建立长效机制[N];中国改革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邹海贵;社会救助制度的伦理考量[D];中南大学;2010年
2 刘苏荣;战后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高冬梅;1949-1952年中国社会救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仇志娟;公共治理视角下的灾残人口社会救助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建敏;完善我国城市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原则与积极途径[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刘海山;中国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统筹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岩;完善政府责任在社会救助制度设计中的路径选择[D];河南大学;2011年
4 赵义玉;我国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汤敏;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若干问题探讨[D];吉林大学;2005年
6 宋晓艳;社会救助制度的法理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阎昱蓉;论甘肃地方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D];兰州大学;2008年
8 郭虹豆;我国与东南亚社会救助制度的比较[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9 李长平;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郭党叶;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文化影响及比较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31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431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