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排放交易权法律监管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碳排放交易权法律监管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全球范围内,以排放配额为基础的碳排放权交易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减排工具已受到了广泛运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商品市场,在构建和运行上更为复杂和专业,因此需要有效的监管以实现预定的减排目标。作为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相比欧盟、美国等,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立法层级不高、法律规范内容不协调、法律监管不够等问题。碳排放权交易法律监管的研究对于我国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良性发展、有效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第一,揭示碳排放权交易法律监管的重要价值、基本原则与主要措施;第二,结合七省市试点实践,厘清我国现阶段监管现状及不足;第三,借鉴域外国家或地区有关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监管经验,提出完善建议。2013年6月开始,深圳、北京、上海、广东、湖北、天津与重庆“两省五市”相继启动试点工作。中国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市场。本文重点分析七省市在法规政策、法律监管方面的实践,总结经验与不足,为全国市场的构建提出政策建议。目前,我国碳交易存在的不足包括立法层次不高;各地标准不统一;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存在不公;报告与核查机制不够完备;信息披露过于简单;违规企业处罚不够等。与之相对的完善措施是要改进立法模式,提高立法层级,完善立法程序,适度保留地方立法的自主性;确保政府监管的适当性,监管的透明和公开性,包括完善总量控制、改进初始分配;制定控排企业的灵活履约制度;强化政府监管力度,包括建立控制企业的定期报告制度,审查第三方核查机构资质,加大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完善信息披露,确定披露的主体、客体和方式。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监管主要有是三个层级,第一是一级市场监管;第二是二级市场监管;第三是衍生品市场监管。一级市场的监管要注重记录碳配额和碳信用的初始所有权、监管配额买卖和碳抵消信用的创设和核证。二级市场主要包括即期交易和远期交易,其主要的监管方向是配额所有权变更、市场价格操作行为、信息披露、交易商品地位滥用。衍生品市场包括期货交易、期权交易和互换,监管的重点在于要重点关注相关法律的遵守、市场操纵行为、交易过程监管、市场参与者保护等问题。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监管的基本工具包括制定评估、自律、责任体系、市场地位报告、交易监管、交易价格和规模报告、市场参与及地位限制等方面。其监管应首先关注整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本制度构建;其次是行业团体的自律,监管机构应定期审计和评估交易所的监管工作;市场参与地位报告制度可以提高市场透明度的基础;交易监管可以减少市场操作与违规;交易价格机制可以反映价格的有效性和影响性;市场地位限制措施可以防止潜在的操作市场行为。总的来说,在进行法律监管问题思考时,评价监管是否有效合理,主要是看其能否保障价格机制的实现,保障市场的透明度,保障充分的市场参与,防范操纵市场、欺诈和其他违法行为等几个方面。当然,由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特殊性,在监管时也要结合其内在属性。另外,复杂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设计、多元的市场参与者等因素都给法律监管带来了挑战。未来,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构建要充分考虑碳市场法律监管。有效地监管可实现机制有效、公平和公开的运行。监管机构应关注市场透明度、价格真实性、市场参与度及操纵、欺诈等市场违法行为的防范。要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实现有效监管。
【关键词】:碳排放权 碳排放权交易 法律监管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3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创新及不足16-18
- 第二章 碳排放权交易法律监管概述18-28
- 第一节 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依据18-20
- 第二节 碳排放权交易法律监管的重要价值20-22
- 第三节 碳排放权交易法律监管的基本原则22-24
- 第四节 碳排放权交易法律监管的主要措施24-28
- 第三章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监管的现状与不足28-39
- 第一节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监管的制度建设28-32
- 第二节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监管的主要实践32-34
- 第三节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监管存在的不足34-39
- 第四章 域外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监管经验及启示39-46
- 第一节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的监管经验及启示39-42
- 第二节 美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监管经验及启示42-44
- 第三节 新西兰碳排放权交易的监管经验及启示44-46
- 第五章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监管的完善建议46-52
- 第一节 完善制度建设46-47
- 第二节 强化监管机构建设47-48
- 第三节 优化监管程序48-50
- 第四节 落实监管效果50-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6
- 附录56-57
- 致谢57-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丘丽丹;;论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监管[J];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24期
2 崔艳;郭德忠;;农业转基因植物的法律监管与保护[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年02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国臣;;对烟草行业实施系统化法律监管的深层思考[A];中国烟草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暨2003年学术年会会刊[C];2003年
2 吕忠梅;张宝;;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健康的法律监管转型论纲[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力清 孙建新;广告法律监管体系若干问题探析(上)[N];中国工商报;2013年
2 沈力清 孙建新;广告法律监管体系若干问题探析(下)[N];中国工商报;2013年
3 吴睿鸫;“黑油”缺的是法律监管[N];湖北日报;2014年
4 刘建国;“短工”,不该成法律监管的短板[N];人民法院报;2013年
5 刘宪权;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不能“真空”[N];解放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王莹;社区银行呼之欲出 法律监管亟待完善[N];中国企业报;2013年
7 沈闻涧;法律监管要跟上互联网创新步伐[N];中国企业报;2014年
8 吴成臣;“打车软件”应有法律监管[N];人民法院报;2014年
9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叶林;创新期货市场法律监管[N];人民日报;2014年
10 记者 倪泰;网购食品纳入法律监管范畴[N];中国工商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熊玉莲;金融衍生工具法律监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东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监管[D];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
2 乔晶晶;论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法律监管[D];厦门大学;2009年
3 钱晨;中国金融衍生产品的法律监管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李辉;金融危机视角下的金融衍生产品法律监管制度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5 张纪涛;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法律监管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杨艳茹;场外金融衍生产品法律监管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李志刚;我国慈善组织法律监管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8 张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法律监管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9 曲英杰;论金融衍生产品的法律监管[D];华侨大学;2010年
10 张璐;论我国网络银行法律监管的完善[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碳排放交易权法律监管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2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62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