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的选择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的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类历史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行政程序法律规范体系对约束和规制行政权力正确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取得的重大成效也受到了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普遍认同。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在这样一个改革的攻坚时期,无论从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还是满足国内发展需求的角度,我国都需要制定一部行政程序法典。行政程序法的制定前提就是确定该法的目标模式,因为它是整个行政程序法的中枢神经,决定着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法律规则和制度构架。某种程度上,目标模式就是行政程序法的风向标,对行政权力的运行方向有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由此,研究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对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的重大意义可见一斑。本文对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的基本理论进行深度挖掘,涵盖了行政程序法的内涵、分类、功能等方面,为探讨我国行政程序法确立公正与效率并重型目标模式的结论夯实其理论基础。除了对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基本理论进行深度挖掘之外,本文还对世界主要国家所选择的目标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对其目标模式的确立、特点等内容进行考察之后,对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我国行政程序法选择目标模式做一个技术参照。公正与效率两种目标模式的分析与选择是本文的核心,笔者对公正、效率这两种目标模式和行政程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无论片中哪一种模式,都有一定程度的危害,因此我国在选择目标模式时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因此,我国行政程序法公正与效率并重的模式选择才是最合理、最可行的,笔者针对这一结论,对并重型目标模式的确立依据、判断标准和执行方法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行政程序法 目标模式 公正 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序言10-11
- 一、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理论概述11-21
- (一) 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学说12-14
- 1.控权、保权及效率模式12
- 2.控制、效率和权利模式12
- 3.维护模式和保护模式12
- 4.权利模式与效率模式12-14
- (二) 影响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确立的主要因素14-16
- 1.价值因素对目标模式的影响14-15
- 2.经济因素对目标模式的影响15
- 3.法律文化对目标模式的影响15-16
- (三) 行政程序法价值定位的目标模式的种类分析16-21
- 1.公正模式16-18
- 2.效率模式18-19
- 3.公正与效率并重模式19-21
- 二、国外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比较21-24
- (一) 以美日为代表的公正型目标模式21-23
- 1.公民权益的保障为首要目的21-22
- 2.设置详尽的公民直接参与行政行为的相关程序22
- 3.以行政行为的透明和公开性为核心特征22-23
- (二) 以德国为代表的效率型目标模式23-24
- 1.整个行政程序以效率价值为首要目标23
- 2.效率目标指引之下较为宽泛的行政自由裁量权23
- 3.效率型目标模式更为注重相关的期限规制23-24
- 三、我国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的选择24-27
- (一)我国目标模式“公正与程序并重”模式24-25
- 1.公正、效率与行政程序之间的关系24
- 2.我国行政程序法公正与效率统一型目标模式分析24-25
- (二) 行政程序法公正与效率并重型目标模式确定的合理性25-26
- 1.公正与效率之间存在积极的作用25
- 2.公正与效率并重型目标模式也是行政程序立法的发展趋势25
- 3.确立公正与效率并重型目标模式是国依法治国的需要25-26
- (三) 行政程序法与效率并重型模式确定的可行性26-27
- 1.公正与效率两个目标并重程序的设置依据26
- 2.实现行政程序法公正与效率并重的方法探讨26-27
- 结语27-29
- 参考文献29-31
- 致谢31-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艳;行政程序法调整对象的认定及其影响[J];当代法学;2002年06期
2 刘超,张昊;试论新形势下我国行政程序法典的制定[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杨建生;行政程序法价值探析[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10期
4 胡建淼;我国行政程序法的模式与结构——依据对世界上行政程序法规范结构的统计与透视[J];政法论坛;2004年05期
5 应松年;《行政程序法(试拟稿)》评介[J];政法论坛;2004年05期
6 宇光;试论构建我国行政程序法制度的几个问题[J];理论界;2004年05期
7 吕学军;;论行政程序法的功能及其制度[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5期
8 张弘;;公正抑或效率——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问题研究[J];学术探索;2006年05期
9 肖磊;;论我国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J];法制与社会;2006年23期
10 潘牧天;;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的实践形态评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凤城;;行政程序法的三个前提[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贝尔;;把握原则 推进行政程序法制化[A];政府改革与行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苗红培;;行政程序法治与民主政治建设——山东省“行政程序年”活动引发的思考[A];东方行政论坛(第二辑)[C];2012年
4 李廷勇;祁亮;;行政程序20年回顾与展望[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启超;;我国行政程序法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6 肖金明;;关于行政程序法治的几个问题[A];东方行政论坛(第二辑)[C];2012年
7 王成栋;;中国行政程序法理论与实践20年之回顾与反思[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赵显东;;论消防行政程序法制化的社会意义[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9 高存山;;我国行政程序统一立法必要性之管见[A];东方行政论坛(第二辑)[C];2012年
10 王锴;;论行政程序法上的听证制度[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曙宏 冯慧;行政程序法[N];中国审计报;2000年
2 郑二根;韩国行政程序法的特征与评价[N];人民法院报;2002年
3 记者 陈丽平;制定行政程序法建议将继续研究[N];法制日报;2013年
4 ;行政程序法亟待制订[N];组织人事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王逸吟;加快制定行政程序法是重要任务[N];光明日报;2014年
6 苏州大学法学院院长 杨海坤;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立法构想[N];法制日报;2002年
7 马怀德;制定行政程序法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N];法制日报;2005年
8 姜明安;为什么要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N];检察日报;2002年
9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刘 莘;制定行政程序法的必要性[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应松年;应尽快制定行政程序法[N];人民政协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云鹤;中国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的确立[D];延边大学;2003年
2 石丽艳;我国行政程序法的发展历程及走向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3 李景阳;论我国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的选择[D];辽宁大学;2015年
4 杨威;推进我国行政程序法治化的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晶;论行政程序法的价值与目标模式[D];山东大学;2009年
6 邓志宏;美国行政程序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毕雁英;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取向及其关联因素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韩冰冰;规范性文件与我国行政程序法治建设[D];延边大学;2004年
9 李先广;我国行政程序法治化问题探讨[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朱丽琴;我国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及相关制度设计[D];安徽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的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71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