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用人单位规避劳动法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7 07:24
【摘要】:法律规避行为是指以合法形式逃避法律规定的责任和义务的行为。用人单位规避劳动法行为则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形式合法的方式逃避雇主责任和义务的行为,其突显出了独特的劳动法部门特征。这不同于国际法中涉及的法律规避,也区别于私法中的“欺诈”和“虚伪”行为。用人单位规避劳动法行为主要采取三种方式来达到规避法律适用的效果:一是将劳动关系与合作关系混同;二是以“强迫”为“自愿”;三是变更劳动关系主体。这些方式的共性就是以平和、“协商一致”、隐秘的手段来达到规避效果,使出现了劳动者的身份不明确、法律规定的制度难以适用和劳动关系处于不稳定状态等不利情形,损害到劳动者的权益。用人单位规避劳动法行为是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这一法律事实的发生能否对原有的劳动关系产生影响,一要看行为有效与否,即用人单位实施规避行为是否与劳动者达成合意,二要看是否对劳动者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在实务中则需要借助法律关系分析方法对其结果进行法律评价,以认定其无效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用人单位实施规避劳动法行为的背景就是依托法律制定的漏洞或是法律实施中的衔接差,巧妙的规避法律规定的雇主责任和义务,加之具有处于优势话语权的劳资地位和违法成本低的便利,使用人单位频频实施规避行为具有了外部环境和内部关系等各方面的优势,这也就是该行为发生的现实原因。着眼于从规避的源头到纠纷的处理整个阶段,才能有效地减少用人单位规避行为的发生,实现劳资关系和谐化。在完善法律规定的基础上,要对用人单位规避行为进行充分的法律分析和定性以提升司法裁判的能力,同时建立完善的劳动法律实施机制以充分发挥工会和劳动执法部门的监督保障作用。最后,要构建完善的、可持续的劳资平等对话机制,建设自主良性的劳资关系互动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法律规避行为及其裁判方法[J];中外法学;2015年03期

2 魏下海;董志强;金钊;;工会改善了企业雇佣期限结构吗?——来自全国民营企业抽样调查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15年05期

3 朱瑜;李云健;马智妍;王小霏;;员工组织规避劳动合同法认知、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报复行为的关系:基于华南地区新生代员工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4年03期

4 董淳锷;;合法形式掩盖下的非法合同问题研究——以企业间借贷的法律规避现象为例[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5 梅夏英;邹启钊;;法律规避行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解释与评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3年04期

6 常凯;;劳动关系的集体化转型与政府劳工政策的完善[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7 吴文平;李长友;;从应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避行为看《劳动合同法》完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8 董保华;;劳务派遣的题中应有之义——论劳务派遣超常发展的“堵”与“疏”[J];探索与争鸣;2012年08期

9 周莹;;初探三段论演绎推理对法律的反规避作用[J];时代金融;2012年14期

10 邹靖宇;方遴;;隐蔽型劳动关系的司法确认[J];人民司法;201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常翠祯;用人单位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对策[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2 史运芳;劳动合同法中的法律规避[D];山东大学;2012年

3 胡小兵;防范企业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宁小凤;用人单位规避劳动合同法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丁苏;论当代中国的法律规避及其解决机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31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731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2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