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化加快了各种资源要素的跨境流动,其中包括教育资源。加入WTO的契机促使中国打开教育服务贸易的大门。越来越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落地,不仅源于国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也映射出海外教育机构对中国市场的期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的颁布实施为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化奠定了制度基础。自2004年宁波诺丁汉大学成立以来,内地共设立了九所中外合办大学。独特的优势让这些中外合办大学受到了公众的欢迎,认可度不断提升。在成功办学的背后,也应窥见到中外合办大学的一些困境,其中尤以融资困境为甚。它们既面临着其它公办高校所面临的筹资困难,也受制于自身的特殊处境。本文试图厘清中外合办大学的融资实况和诸多困境,分析缘由背后的法律因素,并试图通过政策与法律导向体现出的理念转变来探讨未来中外合办大学融资的可能路径。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对我国在中外合作办学领域的法律法规沿革进行了梳理,按照三个分段时期解释监管部门的政策导向,明确中外合办大学的含义并对已成立的九所大学作简要介绍,展望中外合办大学未来的发展趋势。第二章详细介绍了中外合办大学的融资状况,归纳了相关的融资特点,并探讨了其所面临的六大融资困境。第三章试图对中外合办大学的融资困境进行法律分析。这其中探讨了中国入世承诺中关于教育服务贸易的“多数拥有权”问题与“合理回报”条款,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者的剩余财产分配权与中外合办大学受限的法人财产权,进而对教育的公益性与营利性进行辨析,最后试图基于政策导向与实践经验对《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与《实施办法》的修订提出建议。第四章则从政策与实务角度提供了中外合办大学融资的数条可能路径,并作出可行性分析,包括财政扶持模式、担保融资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融资模式、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社会捐赠融资模式等,以此试图缓解中外合办大学的融资困难。本文主要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中外合办大学在融资方面遇到的问题及障碍,从实务层面和立法层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其创新之处一是在于大胆运用时下资本市场热点金融工具,尝试论证其用于中外合办大学融资的可行性,二是在于解析政策背后的理念转变,在正确认识教育公益性与营利性两者关系的基础上,突破常规做法,探究营利性与非营利中外合办大学融资的其它可能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2.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立韬;;PPP模式在云南教育融资中应用的探讨[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2 惠京颖;任莹;龙奋杰;;资产置换融资模式在高校新校区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建筑经济;2014年11期
3 赵婧轩;宋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美、英、德、日为例[J];理论导刊;2014年08期
4 刘盛蓉;;我国高校多元化融资模式的构建研究——基于C学院融资现状的考察[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年01期
5 张利国;严翔;;论民办高校的产权流动[J];高校教育管理;2014年02期
6 王云华;;中外合作办学特色化多元融资模式的探索性研究[J];会计之友;2014年01期
7 顾岚敏;;高等教育融资现状分析及对策[J];财会月刊;2013年18期
8 陈大立;;略论中外合作办学监管体系的建立[J];政法论坛;2013年02期
9 李可;薛晨;;地方高校投融资体系建设滞后原因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年07期
10 易凌;;中外合作办学中面临的法律问题及解决途径[J];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黄金鲁克;;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再出发[N];中国教育报;2018年
2 邬大光;;从民办教育看教育的公益性与营利性[N];光明日报;2016年
3 马晖;;中外合作办学:闸门重启之后[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迟永慧;我国高等学校投融资改革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厚刚;我国民办高等院校融资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
2754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754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