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行政法视角下的突发事件应对

发布时间:2017-03-30 18:13

  本文关键词:行政法视角下的突发事件应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由于幅员广阔、地理环境复杂,我国自古以来便是灾害大国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迅猛发展,转型期的中国要面对的不仅有传统的自然灾害,而且还有诸如恐怖袭击、罢工、公共卫生事件等新型的突发事件类型。针对突发事件自身的特点,以突发事件基本概念、内涵、外延为中心,深入研究探讨我国当前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已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制度完善建议,不仅是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更是提高党和国家执政能力,特别是风险应对能力的关键。针对发现的问题与不足,作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在本文中用了大量篇幅深入剖析法律规范背后的实质,同时还对比分析了中外在突发事件应对方面的差别,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与成功做法,特别是从行政法的视角去探寻解决路径。主张制度设计化应被动为主动,化单一为多元,化松散为系统,力求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将突发事件给人类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
【关键词】: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应对体系 风险社会理论 预案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5
  • 第一章 突发事件应对概述15-21
  • 第一节 对突发事件的基本认识15-16
  • 一、突发事件的界定15
  • 二、突发事件的种类15-16
  • 第二节 突发事件应对的学理解读16-18
  • 一、突发事件的特征16-17
  • 二、突发事件应对的理论基础——风险社会理论17-18
  • 第三节 突发事件应对的模式18-21
  • 第二章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构成及特征21-32
  • 第一节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主体21-23
  • 一、法定的应对主体21-22
  • 二、社会组织22-23
  • 第二节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客体23-28
  • 一、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主体的权力、义务23-25
  • 二、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相对方的权利、义务25-28
  • 第三节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基本特征28-32
  • 一、法治性28-29
  • 二、科学性29-30
  • 三、综合性30
  • 四、灵活性30-31
  • 五、职能性与人文性并存31-32
  • 第三章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现状32-37
  • 第一节 当前我国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情况32-33
  • 一、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关注度提升32
  • 二、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已经初具规模32-33
  • 三、普通人民群众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的积极性增强33
  • 第二节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面临的挑战33-34
  • 一、现代社会系统的脆弱性日趋加深33
  • 二、自然灾害日趋频繁和加重33-34
  • 三、转型时期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34
  • 第三节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发展34-37
  • 第四章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完善的必要性37-45
  • 第一节 立法层面存在的问题37-38
  • 一、一般法滞后,单行法缺失37
  • 二、立法内容操作性差37-38
  • 三、对行政紧急权的监督立法需完善38
  • 第二节 执法层面存在的问题38-42
  • 一、执法过程协调沟通不畅38-39
  • 二、执法仍以会议形式为主39-40
  • 三、执法实效性差40
  • 四、突发事件情形下的政府信息公开不足40-41
  • 五、行政裁量权任意性过大41-42
  • 第三节 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意义42-45
  • 一、实现突发事件应对法治化的需要42
  • 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需要42-43
  • 三、适应现实变化的需要43-45
  • 第五章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完善构想45-57
  • 第一节 域外突发事件应对经验借鉴45-47
  • 一、美国行政应急的法律体系45
  • 二、日本的行政应急法律体系45-46
  • 三、国外突发事件行政法应对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46-47
  • 第二节 法律层面的完善构想47-49
  • 一、填补专门领域突发事件应对法律、行政法规的空白47-48
  • 二、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则,提高法律的现实操作性48
  • 三、完善突发事件应对监督立法48
  • 四、加快突发事件应对法律法规清理48-49
  • 第三节 实际操作层面的完善构想49-57
  • 一、事前预防49-50
  • 二、事中处置50-54
  • 三、事后恢复54-55
  • 四、建立全程的监管网络55-57
  • 结论57-58
  • 参考文献58-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古力;;国外应急管理的做法[J];安全与健康;2010年01期

2 詹承豫;李程伟;;北京市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发展回顾与趋势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3 翟丽君;;关于新疆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建设的政策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3年11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建始;;从美国没有SARS大流行看美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A];华北五省市区及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防治SAR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凌莉;完善危机应对体系[N];健康报;2003年

2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林荫茂;如何加强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建设[N];解放日报;2009年

3 黄汉清 郑天和;构筑管理应对体系 迎接“入世”[N];中国医药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琪;危机应对体系评估与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官兵;行政法视角下的突发事件应对[D];黑龙江大学;2016年

2 刘伟平;中国全民参与型灾害事故应对体系的探究[D];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14年


  本文关键词:行政法视角下的突发事件应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7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77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4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