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我国休假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9 09:06
   随着中国小康社会的实现,劳动者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精神需要尤其是对美好生活需要将会更加丰富和强烈,休假立法将会越来越成为劳动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期待休假观念将逐渐深入人心并引入立法实践中,我国的休假立法体系将越来越完善,国家立法机关会越来越重视休假对保护劳动者休息权的重要作用和社会价值,而且休假立法的技术、质量将会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的休假立法体系仍然存在结构性的缺陷,缺少休假立法的明确定位和原则统领,存在调整领域空白,在整个立法体系中有的内容叠加导致法律规范冲突,同时也因调整领域不全面而使休假法律制度无法覆盖休假管理的所有方面。其后果是休假立法形式上的“碎片化”、实践中的“虚置化”,理念上的“轻视化”。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对休假立法的研究,把关注休假制度的研究转向关注休假立法的研究,以休假立法为视角透视休假权对劳动者体面生活、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劳动标准体系的新目标和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将劳动基准立法列入第三类立法规划,指出这是我国劳动基准立法的风向标,劳动基准立法已经进入国家立法视野,迫切需要立法者和法学家在劳动基准立法进程中对休假立法的模式作出选择,这既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也是一种历史的偶然性。因此,有必要将休假立法置于新时代的语境下,立足休假立法的国际标准和发展趋势,深刻分析新时代劳动者对美好生活需要与制度供给不足这矛盾对休假立法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注意到休假法文化培育对于构建休假立法体系、完善休假立法的重要意义。总之,我们应该抓住休假立法的时机,顺势而为,推动劳动基准法的制定和休假制度在劳动基准法中的确立。就休假立法而言,对劳动者休假权的救济以及侵害劳动者休假权的类型化分析也是本文的必要考量。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922.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休假基本理论研究
        (二)休假制度研究
        (三)休假立法研究
    三、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休假立法的一般理论
    一、休假立法的权利基础
        (一)休假与休假制度解析
        (二)休息权是休假立法的权利基础
        (三)休息权的法律属性及制度需求
    二、休假立法的价值追求
        (一)自由与休假主体资格的建立
        (二)尊严与休假立法宗旨的确立
        (三)和谐与休假立法原则的确立
    三、休假立法的法益思考
        (一)法益的内涵解析
        (二)休假立法中的法益体现
        (三)休假立法中的利益平衡
第二章 休假立法的模式探寻
    一、国外休假立法模式评析
        (一)立法模式的内涵分析
        (二)德国的单独立法模式
        (三)法国的综合立法模式
        (四)日本的统一立法模式
    二、我国休假立法的模式选择
        (一)立法模式选择的相关学术观点
        (二)我国休假立法发展呈现的特点
    三、我国休假立法体系之实然构造
        (一)立法体系之释义
        (二)我国休假立法体系之构成
        (三)我国休假立法体系之不足
第三章 休假立法之实体规则
    一、休假的类型化分析
        (一)法定休假
        (二)年休假
        (三)特别休假
    二、法定休假构成与立法考量
        (一)法定休假之构成
        (二)法定休假之立法优化
    三、年休假构成与适用
        (一)年休假之构成
        (二)年休假适用中困惑及其排解
    四、特别休假构成之立法探讨
        (一)探亲假、婚丧假之立法反思与重构
        (二)生育(产)假之创新发展
        (三)病假、事假之立法探讨
第四章 休假立法之程序规则
    一、休假程序规则的基本原理
        (一)休假程序规则的人性基础
        (二)休假程序规则的秩序价值
        (三)休假程序规则的利益平衡
    二、我国请假制度之现状
        (一)休假程序规则的立法缺失
        (二)休假程序规则的实践操作混乱
    三、休假程序之考量
        (一)请假程序规则
        (二)审批程序规则
        (三)销假与复职程序规则
        (四)休假程序规则的法律效力
第五章 休假立法之未来走向
    一、我国休假立法的应然选择
        (一)休假立法的国际趋势
        (二)新时代休假制度变革之动因
        (三)新时代休假法文化之培育
    二、休假类型之拓展
        (一)独生子女护理假
        (二)生育陪护假
        (三)学术休假
        (四)培训休假
    三、休假立法体系之应然构成
        (一)休假立法体系之定位
        (二)休假立法体系之重构
        (三)休假权遭受侵害类型及责任考量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2860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860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8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