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劳动争议中恶意诉讼的侵权责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7 15:16
   我国劳动争议诉讼案件数量的逐年递增,其中用人单位利用劳动争议诉讼程序拖延诉讼、劳动者利用举证责任的分配优势恶意起诉以及“劳动碰瓷”等现象频频发生。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不但侵犯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也大大浪费了有限而宝贵的司法资源,不利于维护我国司法的权威。而我国《侵权责任法》对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责任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劳动争议恶意诉讼行为引发的侵权纠纷解决缺少法律依据,无法有效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劳动争议恶意诉讼的侵权责任展开研究:首先,论文从劳动争议恶意诉讼概念和特征分析入手,认为劳动争议恶意诉讼是指劳动争议纠纷的一方当事人,经过劳动争议仲裁之后,在无事实根据或正当理由的情况下直接提起劳动争议诉讼,或是在劳动仲裁之后恶意提起劳动争议诉讼,或在劳动争议诉讼过程中滥用诉讼权利,通过误导法院裁判、拖延诉讼进程等形式,给他人的合法利益造成损害的诉讼行为。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主体具有特殊性,其发生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而且劳动争议恶意诉讼行为往往会给相对人的合法利益造成损害,具备民事侵权性质,当劳动争议诉讼相对人因行为人的恶意诉讼行为而遭受损害时,其可以要求行为人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另外,论文还将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与滥用诉权、诉讼欺诈进行了区分,以便于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行为的认定。其次,论文分别对英国、美国以及法国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责任制度进行考察,从而对各国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责任制度的发展现状有个整体的了解。另外,借鉴国外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责任制度中对我国有益的立法经验,例如借鉴英国、法国立法经验将劳动争议恶意诉讼行为确定为民事侵权行为的一种类型,为相对方因劳动争议恶意诉讼所遭受的损害提供救济,通过增加劳动争议恶意诉讼成本,遏制劳动争议恶意诉讼的发生。再次,论文对司法实践中的一些案例分析后认为应当将过错责任原则作为我国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另外,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构成也需要满足一般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如行为人主观上存有过错、实施了劳动争议恶意诉讼行为、有损害发生以及存在因果关系。除此之外,对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责任主体、侵权损害赔偿范围以及侵权责任承担形式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构建我国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责任制度的建议,如确立平衡保护民事权益与诉讼权利的指导原则、明确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责任立法等,从而有效遏制劳动争议恶意诉讼现象,有效保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
【学位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2.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比较分析法
        1.3.3 实证研究方法
第2章 劳动争议中恶意诉讼侵权责任概述
    2.1 劳动争议中恶意诉讼的界定
        2.1.1 劳动争议中恶意诉讼概念
        2.1.2 劳动争议中恶意诉讼特征
        2.1.3 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2.2 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责任的理论基础
        2.2.1 劳动争议恶意诉讼行为具备民事侵权性质
        2.2.2 劳动争议恶意诉讼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
        2.2.3 劳动争议恶意诉讼行为违反侵权责任法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目的
第3章 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责任合理性的制度考察
    3.1 我国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责任的制度依据
    3.2 国外劳动争议恶意诉讼追究侵权责任趋势的制度考察
        3.2.1 英国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责任制度
        3.2.2 美国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责任制度现状
        3.2.3 法国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责任制度现状
    3.3 国外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责任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第4章 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责任构成
    4.1 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责任归责原则
    4.2 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责任构成要件
        4.2.1 行为人主观上存有过错
        4.2.2 行为人实施了加害行为
        4.2.3 有损害发生
        4.2.4 损害后果与恶意诉讼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
第5章 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责任承担
    5.1 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责任主体
    5.2 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责任赔偿范围
    5.3 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第6章 构建我国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责任制度建议
    6.1 确立平衡保护民事权益与诉讼权利的指导原则
        6.1.1 民事权益保护是制度构建的核心内容
        6.1.2 坚持保护诉讼权利行使的自由
    6.2 扩大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责任赔偿范围
    6.3 构建劳动争议恶意诉讼侵权责任立法
第7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寒冰;史慧敏;;新民诉法实施后民事诉讼权利滥用问题研究——以广东省某基层法院的司法实践为样本[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2 郝晶晶;;论恶意诉讼应有的实体法规制——以程序法规制及其不足为基点[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10期

3 任重;;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的实施——德国的认知与实践[J];法学家;2014年04期

4 郭阳平;;浅析劳动争议案件中的恶意诉讼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3年13期

5 宋强;;劳动争议中劳动者的恶意诉讼及防范[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年07期

6 吴大华;王晓伟;;诉讼欺诈行为概念辨析[J];法治研究;2012年11期

7 肖建华;;论恶意诉讼及其法律规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8 李小军;;劳动争议中用人单位恶意诉讼的防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9 刘金波;吕军英;;论恶意诉讼侵权[J];人民司法;2012年01期

10 于海生;贾一峰;;论恶意诉讼侵权责任中的损害[J];学术交流;2010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海生;恶意诉讼侵权责任法律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成慧;论恶意诉讼侵权责任的承担[D];云南大学;2015年

2 周红;论我国恶意诉讼侵权责任制度之构建[D];河北大学;2014年

3 王璐;工伤恶意诉讼法律规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4 张建琴;恶意诉讼的侵权责任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刘洋;论恶意诉讼的法律规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刘明堂;诉权滥用及其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肖青山;论侵权损害赔偿范围之确定[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74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874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f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