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认定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7 22:10
共享经济随着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而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衍生出新型法律问题。在劳动法领域,富有争议的问题之一表现为:共享经济形态下的新型用工关系是否应当被认定为劳动关系,新型劳务提供者是否应当给予《劳动法》的保护。因我国传统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模糊性和僵化性,基于互联网平台提供劳务是否应当被认定为劳动关系,在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产生了分歧。新型用工关系,其人格从属性弱于传统劳动关系,而经济从属性却强于劳务关系。对于新型用工关系法律性质,传统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并不能给出合理界定。由于不满足传统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因此新型劳务提供者无法得到《劳动法》的倾斜保护。从促进灵活就业、保障劳动者的角度来看,对于衍生的新型用工形式,无论将其纳入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进行处理,既不能很好地回应共享经济的特征,也无法给予劳务提供者最恰当的保护。为了平衡社会发展、促进灵活用工以及倾斜保护新型劳动者,传统的“非此即彼”的认定方式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而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一种融合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部分特征、兼顾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利益的“复合型”劳动关系,则是一种可能的选择。
【文章来源】:江苏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案件总体分布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共享经济视阈下隐蔽雇佣关系的法律规制[J]. 袁文全,徐新鹏. 政法论坛. 2018(01)
[2]互联网时代的双向构建秩序[J]. 马长山. 政法论坛. 2018(01)
[3]共享经济的内涵、模式及创新监管的对策[J]. 李佳颖. 经济体制改革. 2017(06)
[4]共享经济的法律规制[J]. 蒋大兴,王首杰.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9)
[5]德国法中劳动关系的认定[J]. 王倩.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6]论“分享经济”下我国劳动法保护对象的扩张——以互联网专车为视角[J]. 班小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7]适应 渐进 灵活 为“非正规就业”人员织就社会保障网[J]. 毛丙波. 人民论坛. 2017(08)
[8]民法典制定中民事雇佣合同与劳动合同之功能与定位[J]. 郑尚元. 法学家. 2016(06)
[9]意大利准从属性劳动制度剖析及其启示[J]. 王全兴,粟瑜. 法学杂志. 2016(10)
[10]共享经济背景下劳动关系模式的发展演变——基于人力资本特征变化的视角[J]. 陈微波. 现代经济探讨. 2016(09)
本文编号:2922788
【文章来源】:江苏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案件总体分布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共享经济视阈下隐蔽雇佣关系的法律规制[J]. 袁文全,徐新鹏. 政法论坛. 2018(01)
[2]互联网时代的双向构建秩序[J]. 马长山. 政法论坛. 2018(01)
[3]共享经济的内涵、模式及创新监管的对策[J]. 李佳颖. 经济体制改革. 2017(06)
[4]共享经济的法律规制[J]. 蒋大兴,王首杰.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9)
[5]德国法中劳动关系的认定[J]. 王倩.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6]论“分享经济”下我国劳动法保护对象的扩张——以互联网专车为视角[J]. 班小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7]适应 渐进 灵活 为“非正规就业”人员织就社会保障网[J]. 毛丙波. 人民论坛. 2017(08)
[8]民法典制定中民事雇佣合同与劳动合同之功能与定位[J]. 郑尚元. 法学家. 2016(06)
[9]意大利准从属性劳动制度剖析及其启示[J]. 王全兴,粟瑜. 法学杂志. 2016(10)
[10]共享经济背景下劳动关系模式的发展演变——基于人力资本特征变化的视角[J]. 陈微波. 现代经济探讨. 2016(09)
本文编号:2922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922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