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权视域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
本文关键词:环境权视域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以环境权为核心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问题。具体应包括两个维度,即环境权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两个维度的关联是:环境权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核心,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环境权的救济机制。 本文在探讨环境公益诉讼的缘起、国内外实践及成就、中国当前实施着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论证了以环境权为核心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对环境权的概念及属性、内容与权能、地位与作用、功能和救济机制等作出明确界定的同时,认为:环境权作为一个历史性、社会性发展着的概念,是指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享用清洁、健康的环境的权利,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属于基本权利,是环境法学的基石范畴和逻辑起点,更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运行起点和功能依归所在。环境权贯穿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运行的始终,环境权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指导核心。 本文对我国现有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本体论(概念与属性)、运行论(实际运行与具体功能)逐一进行讨论,并对其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本文认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指普通公众因环境权遭受侵犯或者存在重大风险时有权诉请司法机关进行救济的制度。我国当前存在的以环境社会公共利益为主要内容的公益诉讼制度与本文所界定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有着根本的不同,不同的关键在于,本文所讨论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强调以环境权为核心。 本文认为,构建以环境权为核心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构建以环境权为核心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全局性选择,也是治理环境危机、维护环境权现实和制度实践需要,更是诉讼理念发展及完善诉讼制度体系的历史必然;而拓展完善当前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普通公众拥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积极参与环保事务的激情和执政党、中央政府及其环保部门更加强调自身的环境保护义务无疑给构建以环境权为核心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提供了巨大可能性;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应当遵循规定环境权条款、扩充、修正环境公益诉讼条款、使环境权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二者相互结合共同统治于环境法治之建设等原则。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生命在于实践。因而除了将环境权逐步纳入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之外,最主要的是通过既有法律框架下的司法诉讼这一具体工作落实环境权,故强调作为国家机关的司法机关应更加注重环境权,司法工作人员应当提高环境权意识和理念,整个司法过程应是全面融入环境权内涵的操作过程,应更加强调公众参与对以环境权为核心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落实。 总之,深化对以环境权为核心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法理的视角去分析解决环境公益诉讼问题。
【关键词】:环境权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实践 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68;D925.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3
- 一、 环境权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核心13-20
- (一) 环境权的界定及其属性13-14
- (二) 环境权的内容与权能14-15
- (三) 环境权的地位与作用15-16
- (四) 环境权的救济机制——环境公益诉讼16-20
- 二、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存在不足是未以环境权定位20-28
- (一)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本体论20-23
- (二)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运行论23-26
- (三) 对我国现有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评价26-28
- 三、 构建以环境权为核心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体系28-35
- (一) 必要性28-31
- (二) 可行性31-33
- (三) 具体制度设计33-35
- 四、 以环境权为核心实施与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35-39
- (一)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实施35-36
- (二)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36-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4
- 作者简介及研究成果44-45
- 后记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先年;;环境公益诉讼[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别涛;;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建议[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王艳;;论建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张海峰;王晓;;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马平;;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探析[J];前沿;2009年08期
6 陈可;;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健全和完善[J];科技信息;2009年19期
7 蔡守秋;;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几个问题[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8 周小青;;浅议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的原则[J];才智;2009年34期
9 黄中显;;公民环境公益诉讼的动力机制[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10 李镇炎;;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宁;杨芳纳;;浅议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春梅;;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周琪雪;许玲;高勤琴;;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卫国;;关于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5 曲妍;;环境公益诉讼主体问题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6 王亚男;;能动司法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推进[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张捍卫;;新形势下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的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8 程守太;;浅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郭小东;;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问题[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田红梅;;试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N];团结报;2009年
2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中国项目律师 高洁;环境公益诉讼与环保法庭的生命力[N];人民法院报;2010年
3 记者 李严;环境公益诉讼案最高获20万元救济[N];昆明日报;2010年
4 胡娜;首次明确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六大主体[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孙秀英 胡娜;海南明确环境公益诉讼主体[N];中国环境报;2011年
6 记者 徐珊珊 通讯员 张泽彪;推动我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设[N];海南日报;2011年
7 许平飞 曲永生;海南设立环境公益诉讼资金保护蓝天碧海[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记者 傅勇涛;海南设立“省级环境公益诉讼资金”[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9 本报记者 丁国锋 本报见习记者 马超 本报通讯员 王云兰 周超 ;200吨受污染淤泥引发环境公益诉讼[N];法制日报;2012年
10 记者 魏如松 通讯员 詹沛嘉;省政协专题调研环境公益诉讼实施情况[N];海南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冬;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美国环境公民诉讼为中心[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2 胡中华;论环境保护之为普遍义务[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初探[D];兰州大学;2009年
2 马晓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3 周立坤;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基本问题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4 骆丽莉;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王海涛;浅议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D];河南大学;2010年
6 苏翠芸;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立法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妮娜;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齐依南;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9 汤永林;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立法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莉;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环境权视域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92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