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体外受精胚胎法律地位及其归属

发布时间:2017-04-09 07:11

  本文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法律地位及其归属,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体外受精胚胎的利用和研究,关乎众多不孕家庭的生命传承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关乎我国社会传统伦理道德的守护和现代生命科技发展。研究其法律地位,是解决实践纠纷和促进科技发展的要求;探索相应的法律保护,是理性社会对普遍意义生命关怀的体现。立足于传统民法框架,分析国外各种学说主张和立法实践,结合体外受精胚胎的生物和伦理属性,确定其法律地位和行权规则,对体外受精胚胎的保护、我国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存在深远意义。就体外受精胚胎法律地位,国外学者形成了主体说、中介说和客体说三种观点。各国陆续出台相应法律规定对此予以规制。我国学界在司法实践的推动下陆续展开了相关研究,并形成了主体说、中间说和特殊物说等多种学说观点。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体外受精胚胎法律地位的认定主要为特殊物和中介体之争。体外受精胚胎是融合物之财产利益和特定人格利益的权利客体,相较于一般物有所不同。体外受精胚胎的本质特征在其具有可能为人的生理活性,该生物学特征所包含的伦理道德要求对其特殊保护,不能进行买卖等商业化流转。权利主体不能任意处分,对其支配必须在符合民法基本原则的同时不违背社会伦理道德。受术夫妻对受精胚胎享有除商业化流通之外的占有、支配和处分等权利;受术夫妻双亡后,受精胚胎可以依法继承,继承人享有受限制的管理权和处分权;医疗技术实施机构和冷冻保存机构在保管期间,负有高度的注意义务,可对受赠的体外受精胚胎进行研究,且研究需以相关领域普遍接受的伦理规范为前提;各方权利受到侵害的,相关主体可主张物权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寻求救济。立法的滞后阻碍了我国辅助生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体外受精胚胎相关研究在诸多法律争议中停滞不前。我国应结合本国伦理道德和实际发展需要,积极借鉴国外立法的成熟经验,尽快完善民事立法和辅助生殖技术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生命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 特殊物 受术夫妻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051;D922.16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导言9-16
  • 一、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9-10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10-11
  • 三、文献综述11-14
  • 四、主要研究方法14
  • 五、论文的内容框架14-15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15-16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16-28
  • 第一节 体外受精胚胎背景素描16-23
  • 一、体外受精胚胎的产生16-19
  • 二、体外受精胚胎的具体应用19-21
  • 三、体外受精胚胎法律地位及归属研究的必要性分析21-23
  • 第二节 体外受精胚胎实例所引发的民事法律问题23-28
  • 一、受术夫妻双方就体外受精胚胎的处分23-24
  • 二、婚姻关系终结后体外受精胚胎的处置问题24-26
  • 三、医疗技术机构或保存机构对体外受精胚胎的处置问题26
  • 四、综述26-28
  • 第二章 体外受精胚胎的法律属性28-55
  • 第一节 体外受精胚胎法律地位的比较法分析28-39
  • 一、国外主要学说及评析28-33
  • 二、各国的规制应对33-37
  • 三、结论37-39
  • 第二节 我国体外受精胚胎法律地位的分析39-42
  • 一、我国学界体外受精胚胎法律地位之争39-41
  • 二、我国目前的规制41-42
  • 第三节 体外受精胚胎法律地位的研究路径42-53
  • 一、体外受精胚胎法律属性的研究基础42-45
  • 二、体外受精胚胎非“人”之法律分析45-49
  • 三、体外受精胚胎为“物”之法律分析49-53
  • 第四节 结论53-55
  • 第三章 体外受精胚胎的归属及处置55-68
  • 第一节 体外受精胚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要素55-59
  • 一、配子提供者与受术夫妻55-56
  • 二、技术实施机构和冷冻保存机构56-57
  • 三、从事胚胎研究的科研机构57
  • 四、代孕母57-59
  • 第二节 相关主体对体外受精胚胎的行权规则59-64
  • 一、受术夫妻对体外受精胚胎的权利与义务59-62
  • 二、医疗技术机构与冷冻存储机构的权利及义务62-63
  • 三、科研机构的权利及限制63-64
  • 四、结论64
  • 第三节 体外受精胚胎的保护64-66
  • 一、体外受精胚胎之私法保护64-65
  • 二、体外受精胚胎保护之完善65-66
  • 第四节 体外受精胚胎的消灭66-68
  • 第四章 体外受精胚胎的立法构想68-72
  • 第一节 体外受精胚胎的立法选择68-69
  • 第二节 体外受精胚胎未来立法构想69-72
  • 一、立法之必要性69-70
  • 二、体外受精胚胎相关制度构想70-72
  • 结语72-74
  • 附录74-75
  • 参考文献75-81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81-82
  • 后记82-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自然周期法应用于体外受精[J];上海医学;2005年11期

2 ;自然周期法应用于体外受精[J];上海医学;2006年01期

3 K釨llé n B.;Finnstr銉m O.;Nygren K.- G.;Olausson P.O. ;张剑萍;;瑞典体外受精分娩儿童的长期发病率及癌症风险[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2006年01期

4 王玉蓉;;体外受精成功夫妇的情感适应[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06年02期

5 Detti L.;Williams D.B.;Robins J.C.;M.A. Thomas;张剑萍;;进行体外受精的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应用3种不同降调方案的比较[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2006年03期

6 Klonoff-Cohen H.S.;Natarajan L.;Victoria Chen R. ;张e,

本文编号:294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94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5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