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行政法视野下的网络舆情管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08:11

  本文关键词:行政法视野下的网络舆情管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内容摘要:2014年网络舆情继续“肆意飞扬”的影响大众的生活,“广东茂名PX项目群体事件”、“兰州自来水苯含量超标事件”等网络舆情热点事情受到全社会的持续关注。网络为民众的言论自由、意见表达、利益诉求、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也是负面信息和网络暴力的“温床”,它不仅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更是对公民的基本权利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网络舆情必须管制已然成为一种国际惯例,或法律规制,或政府引导,或多种手段结合管制,世界各国都没有放任这块“自由无序”之地,有差别地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管制方式不仅相同,同样,我国亦是如此。但是,若将我国网络舆情管制至于行政法的视野下,则会发现我国网络舆情管制方面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的突出问题更是不少。一方面,法律规定不够完善且位阶不高,缺乏权威性的法律依据;行政主体权力交义、责任设定不清等问题,导致网络舆情管制执法依据出现“缺位”,易造成行政相对人对其合法性产生质疑;另一方面,我国行政领域长期存在“管理论”理念、封建“官木位”思想的残留,行政管制过程时有侵犯公民基木权利、漠视行政程序规定等情况。此外,行政监督机制、救济机制的乏力,导致权力行使缺乏必要的监管,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和救济。在这种情况下,自山表达虚拟空间不公是民众的利益诉求重要平台,更是网络谣言、网络暴力和群体性事件舆论的汇聚地。因此,如何规范行政管制行为,保障网民的表达自由,同时将其限定在合法范围之内,是我国行政法管制网络舆情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文章以我国行政法管制网络舆情的现状为出发点,“控权论”为管制理念,结合域外管制经验和教训,意图通过行政法调整管制主体与网民之问的法律关系,即网络舆情管制行为的扩张与网络言论自由权之间的紧张与冲突。主要从管制的法律依据、明确程序性保障以及监督、救济机制的提出完善的建议,希望对我国网络行政法管制所有裨益。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尾三大部分,其中正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基本概述,首先讲述了网络舆情概念、特点及传播主体和渠道多元化;其次论述了网络舆情管制概念及管制存在的基础。第二部分:网络舆情管制现状之行政法审视,主要讲述了我国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基本情况,其中包括网络舆情管制基本立场分析及我国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三部分:网络舆情管制域外经验与借鉴,通过介绍了美、德、新加坡、韩国等国网络舆情管制的实践经验以及对我国舆情管制启示。第四部分: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原则遵循。首先论述了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之实体性遵循,如保障网络言论自由原则、维护网络秩序原则。其次是网络舆情管制之程序性原则,事中原则和事后原则。第五部分: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的具体路径,根据前面几部分的论述对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基本路径进行具体展开,分为完善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的法制化、完善以行政程序规范管制行为及完善监督、救济机制。
【关键词】:网络舆情 行政管制 控权论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1
【目录】:
  • 内容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3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 研究背景9
  • 2. 研究意义9-10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0-11
  • 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0
  • 2. 国外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及水平10-11
  • (三) 研究方法11
  • (四) 创新之处和研究不足之处11-13
  • 一、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基本概述13-21
  • (一) 网络舆情概念界定及外延辨析13-18
  • 1. 网络舆情的概念13-15
  • 2. 网络舆情的特点15-17
  • 3 网络舆情传播主体和渠道多样化17-18
  • (二) 网络舆情管制概念及存在基础18-21
  • 1. 网络舆情管制的概念18-19
  • 2. 网络舆情管制存在的基础19-21
  • 二、网络舆情管制现状之行政法审视21-27
  • (一) 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基本立场分析21-22
  • (二) 我国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中突出问题22-27
  • 1. 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22-24
  • 2 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24-27
  • 三、网络舆情管制域外经验与借鉴27-31
  • (一) 网络舆情管制域外实践27-29
  • 1. 美国:以言论自由为基础管制模式27
  • 2. 德国:有法可依,分工明确27-28
  • 3. 伊朗:专制式模式28
  • 4. 韩国:“网络实名制”兴废28-29
  • (二) 域外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的启示29-31
  • 1. 健全网络舆情法律依据,以言论自由为追求目标29
  • 2. 缓冲行政法管制核心矛盾——控权29-31
  • 四、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原则31-34
  • (一) 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之实体性原则31-32
  • 1. 保障网络言论自由原则31-32
  • 2. 维护网络秩序原则32
  • (二) 网络舆情管制之程序性原则32-34
  • 1. 事中控制原则32-33
  • 2. 事后审查原则33-34
  • 五、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的具体路径34-40
  • (一) 完善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的法制化34-35
  • 1. 提高法律位阶,加快专项立法进程34-35
  • 2 网络舆情管制的法律基本内容35
  • (二) 完善以行政程序规范管制行为35-37
  • 1. 促进信息公开及时、真实35-37
  • 2. 公众利益诉求渠道畅通37
  • 3. 完善行政程序基本制度37
  • (三) 完善监督、救济机制37-40
  • 1. 加强行政监督制度的可操作性38
  • 2. 完善行政救济制度,拓展多元化救济渠道38-40
  • 六、结语40-41
  • 致谢41-42
  • 注释42-45
  • 参考文献45-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琳;汪海燕;吴武忠;张建升;张敬博;孟澍菲;;如何做好涉检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应对工作[J];人民检察;2009年21期

2 潘辉;;关于新时期网络舆情工作的思考[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9年06期

3 王克群;;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应对[J];长白学刊;2010年01期

4 顾明;;论涉检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J];法制与社会;2010年18期

5 曹劲松;;政府网络舆情的研判机制研究[J];领导科学;2010年15期

6 李昌祖;;网络舆情研判的类型分析及其制度建设的途径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年06期

7 李飞;;推进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引导及调控机制建设[J];大连干部学刊;2010年06期

8 姜胜洪;;把握网络舆情规律 加强正面舆论引导——以杭州飙车案的网络舆情变动为例[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07期

9 马映红;;关于网络舆情基本特点的思考[J];学理论;2010年18期

10 林苇;;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铭;陈俊鑫;;我国网络舆情及管理策略研究[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潘崇霞;;网络舆情演化的阶段分析[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潘庆芳;周萍;;涉路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应对建议[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大鹏;;加强新形势下检察机关网络舆情体系建设[A];第27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曹俊喜;刘云;徐希源;;电力行业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冉治平;;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几点思考[A];浙江烟草(2012年第3期总第122期)[C];2012年

7 疏学明;郑魁;张辉;袁宏永;;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方式探讨[A];中国突发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优秀成果选编[C];2009年

8 耿骞;刘颖;;网络舆情的形成、传播及监测方法[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9 韩伟;张洪涛;;网络舆情与青少年媒介认知能力构建[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10 曾华艺;;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指标体系探讨[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自贤 通讯员 吴涛;网络舆情助推汉江中院司法为民[N];湖北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 王宏杰;注重网络舆情监督 网上网下良性互动[N];检察日报;2010年

3 唐莉 记者 郭树仁;梅河口检察院加强涉检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工作[N];北方法制报;2010年

4 记者 卢志坚 通讯员 胡连芳;江苏大丰:征聘百名“网络舆情监督员”[N];检察日报;2009年

5 见习记者 施燕燕;应对网络舆情与三项重点工作息息相关[N];检察日报;2010年

6 记者 吴汉松;提升引导网络舆情能力[N];石狮日报;2010年

7 四川省内江市工商局 吴明显 杨晓彬;建议加强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及引导工作(下)[N];中国工商报;2010年

8 吴明显;内江积极加强网络舆情监测[N];中国工商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白真智;探秘网络舆情市场[N];人民日报;2010年

10 方山县政协主席 林祥;加强网络舆情实时监测 做好网络舆情应对工作[N];山西政协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广发;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巨慧慧;针对网络舆情的情感倾向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肖轲;网络舆情事件的应对模型探讨[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朱佳佳;浅析网络公共领域中的网络舆情[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刘婷;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6 任洪涛;政府网络舆情把关能力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7 江瑾;政府在网络舆情中的有效回应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戴笑慧;网络舆情与政府电子治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王文峰;网络舆情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强;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管的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行政法视野下的网络舆情管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48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948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9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