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保护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5 18:48
本文首先分析了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的必要性,由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隐蔽性及行政执法的局限性,行政机关通过举报奖励保护制度发动一般群众检举揭发违法行为,以弥补其在行政违法行为发现、调查上之能力不足,即是以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合作来应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本文对上海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保护机制建立和完善过程进行梳理,将2012年版《奖励办法》与2007年版《奖励办法》进行了对比,通过新版《奖励办法》实施后,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2年3月到8月的举报奖励数据与2011年同期数据的比较,对新版《奖励办法》在举报人保护奖励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进行分析。在实证对比的基础上,本文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重点结合我国台湾地区在食品安全举报奖励方面的经验,对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保护机制的完善提出几点思考:第一,推动食品安全举报立法保护;第二,明确受保护举报行为的范围,防止举报权利滥用;第三,保障举报人合法权益;第四,对举报行为进行及时反馈。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保护的必要性
第一节 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特点
一、上海市食品安全违法案件趋势分析
二、食品安全违法典型案件分析
第二节 行政机关执法存在局限性
一、监督乏力造成监管低效
二、监管部门与被监管者信息不对称
第三节 举报在食品安全监督执法中发挥的作用
一、食品安全举报功能分析
二、上海市食品安全举报实践作用
第二章 上海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保护机制实践
第一节 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保护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保护机制的现状
一、引入“隐名举报”概念,对“隐名举报人”实行奖励
二、确立委托申请、申领奖励制度
三、设立不予奖励情形
四、扩大奖励适用范围,提高奖励额度
五、简化奖励程序,建立便捷运行机制
六、设立重奖,充分发挥举报奖励的作用
七、增设“异议申诉”条款,为举报奖励申请人提供救济途径
第三节 2012 年版《奖励办法》在举报人奖励保护方面的初步成效
一、隐名举报数量明显提高
二、奖励总额显著上升
三、单笔奖励金额数大幅提高
四、隐名举报奖励实现零突破
五、奖励发放有效提速
第三章 完善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保护机制的思考
第一节 我国台湾地区有关规定借鉴
一、台湾地区证人保护制度
二、台湾地区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保护制度
第二节 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保护制度的完善措施
一、推动食品安全举报立法保护
二、明确受保护举报行为范围,防止举报权利滥用
三、保障举报人合法权益
四、对举报行为进行及时反馈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研究[J]. 应飞虎. 社会科学. 2013(03)
[2]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有奖举报制度研究[J]. 章志远,孟倩.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2(05)
[3]建立和完善食品行业“深喉”举报制度之探讨[J]. 谭目兰,高修清.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12(01)
[4]关于加强举报人权益保护的思考[J]. 孙博,蒋江. 法制与社会. 2009(06)
[5]国外证人保护制度探析[J]. 王芳.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09(02)
[6]和谐社会内涵及其构建中的合作式治理[J]. 李砚忠.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7]食品卫生举报案件的处理[J]. 袁汝亮,许金莹,赵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1997(04)
[8]由台湾地区“证人保护法”引发的思考[J]. 张韩,邱格磊. 台湾法研究. 2006 (02)
本文编号:3019404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保护的必要性
第一节 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特点
一、上海市食品安全违法案件趋势分析
二、食品安全违法典型案件分析
第二节 行政机关执法存在局限性
一、监督乏力造成监管低效
二、监管部门与被监管者信息不对称
第三节 举报在食品安全监督执法中发挥的作用
一、食品安全举报功能分析
二、上海市食品安全举报实践作用
第二章 上海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保护机制实践
第一节 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保护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保护机制的现状
一、引入“隐名举报”概念,对“隐名举报人”实行奖励
二、确立委托申请、申领奖励制度
三、设立不予奖励情形
四、扩大奖励适用范围,提高奖励额度
五、简化奖励程序,建立便捷运行机制
六、设立重奖,充分发挥举报奖励的作用
七、增设“异议申诉”条款,为举报奖励申请人提供救济途径
第三节 2012 年版《奖励办法》在举报人奖励保护方面的初步成效
一、隐名举报数量明显提高
二、奖励总额显著上升
三、单笔奖励金额数大幅提高
四、隐名举报奖励实现零突破
五、奖励发放有效提速
第三章 完善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保护机制的思考
第一节 我国台湾地区有关规定借鉴
一、台湾地区证人保护制度
二、台湾地区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保护制度
第二节 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保护制度的完善措施
一、推动食品安全举报立法保护
二、明确受保护举报行为范围,防止举报权利滥用
三、保障举报人合法权益
四、对举报行为进行及时反馈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研究[J]. 应飞虎. 社会科学. 2013(03)
[2]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有奖举报制度研究[J]. 章志远,孟倩.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2(05)
[3]建立和完善食品行业“深喉”举报制度之探讨[J]. 谭目兰,高修清.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12(01)
[4]关于加强举报人权益保护的思考[J]. 孙博,蒋江. 法制与社会. 2009(06)
[5]国外证人保护制度探析[J]. 王芳.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09(02)
[6]和谐社会内涵及其构建中的合作式治理[J]. 李砚忠.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7]食品卫生举报案件的处理[J]. 袁汝亮,许金莹,赵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1997(04)
[8]由台湾地区“证人保护法”引发的思考[J]. 张韩,邱格磊. 台湾法研究. 2006 (02)
本文编号:3019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019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