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支援法治化研究 ——以预算法治为视角
发布时间:2021-02-16 17:35
对口支援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它早在1979年就被中共中央正式提出,用于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迄今30多年的对口支援发展历程,在平衡地区间经济差距和维持少数民族地区长治久安上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随着对口支援政策开展的深入,其弊端也日渐凸显。对口支援过程常伴随着非制度化、非规范化的非议,学者们开始对其运行及发展趋势有了各种各样的疑虑。依靠中央权威、行政指令运行的对口支援难免带有计划经济色彩,忽视市场机制的作用,从而无法做到长期、统一、科学规划。对口支援中行政权力的扩张也极易滋生寻租腐败现象,影响我国法治化进程。在我国分税制存在不足、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仍需完善阶段断然提出建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不适宜的。因此,笔者建议以预算法治为视角探讨对口支援。《预算法》中第31条对扶助经济不发达民族自治地方、老革命根据地、边远、贫困地区预留的必要资金和《预算法》第32条对预备费的规定将是对口支援法治化的突破口,它可解决对口支援中涉及的大量财政资金、物资的转移,审计、评估、监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分四个部分对其进行论述。首先是对口支援法治化基本理论,包括对口支援的历史沿革、概念厘定、特点、对口...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1.3.1 文献综述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2 对口支援法治化基本理论
2.1 对口支援历史沿革与概念厘定
2.1.1 对口支援历史沿革
2.1.2 对口支援概念厘定
2.2 对口支援法治化涵义和基本要求
2.2.1 对口支援法治化涵义
2.2.2 对口支援法治化基本要求
2.3 对口支援的特点
2.3.1 对口支援的实施具有现实不确定性
2.3.2 对口支援的内容超出了财政转移支付范畴
2.3.3 对口支援的运行依靠政策主导
2.3.4 对口支援的本质具有横向转移支付雏形
2.4 对口支援的正当性与可行性
2.4.1 对口支援的正当性
2.4.2 对口支援的可行性
3 对口支援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口支援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3.2 过于依赖中央权威,存在决策失误嫌疑
3.3 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越位与缺位造成效率损失
3.4 对口支援启动具有不确定性,多头指挥现象严重
3.5 环境影响评估欠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3.6 激励、监督机制不健全,滋生寻租腐败现象
4 预算法治视角下对口支援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理论初探:预算法理念下对口支援分析
4.1.1 对口支援中民主宪政理念缺失
4.1.2 对口支援中社会本位理念扭曲
4.1.3 对口支援中正当程序理念欠缺
4.1.4 对口支援中可诉性理念缺失
4.2 问题深化:预算法治内涵下对口支援分析
4.2.1 问题的根源——财力、事权严重不对称
4.2.2 问题的导火索:预算法对政府行为的约束软化
4.2.3 问题的直面冲击:预算预备费起到的作用有限
5 预算法治视角下对口支援法治化的路径与对策
5.1 明确对口支援改革路径
5.1.1 我国目前不具备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条件
5.1.2 对口支援改革路径:用预算法规制转移涉及的财政资金
5.2 明晰中央、地方财力事权的划分
5.2.1 明确界定事权的范围
5.2.2 考虑税种属性、合理调整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
5.2.3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5.3 加强对口支援中的预算法权威
5.3.1 提高政府、公民的法治意识
5.3.2 控制政府的自由裁量权
5.3.3 加强预算法的权威性
5.4 完善对口支援中人大预算监督权
5.4.1 保证对口支援的财政资金预算清晰易懂
5.4.2 细化对口支援的预算项目
5.4.3 保障人大对对口支援预算进行实质审查
5.4.4 保证人大预算监督权贯穿于对口支援全过程
5.5 规范对口支援中的预算程序
5.5.1 对口支援中应严格预算公开
5.5.2 对口支援中应强化预算执行的监督
5.5.3 加强审计机关对对口支援的预算审计监督
5.5.4 对口支援中应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5.6 完善与对口支援密切相关的预算预备费制度
5.6.1 提高预算预备费的提取比例
5.6.2 开辟高效简捷的拨款流程
5.6.3 将预备费和年度预算分开管理
5.6.4 细化预算预备费的规定
5.7 健全对口支援中的预算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口支援新疆资源开发引发的环境问题[J]. 吴静.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04)
[2]基于预备费视角的应急财政管理[J]. 韩伟,邵威.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3]财政运行法治化研究[J]. 王伟.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2(02)
[4]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立法与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构建[J]. 徐阳光.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5]预算法的修订应“实现公共需要最大化”为目的[J]. 汤,朱大旗. 当代社科视野. 2010(05)
[6]中国能引入横向财政平衡机制吗?——兼论“对口支援”的改革[J]. 王玮. 财贸研究. 2010(02)
[7]我国灾后地方政府对口支援模式初探——以各省市援建汶川地震灾区为例[J]. 王颖,董垒.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0(01)
[8]对科学使用政府预备费的思考[J]. 潘墨涛. 探索. 2009(03)
[9]中国《预算法》的修订:精神、理念和核心命题[J]. 王雍君,王雍君,王雍君,王雍君,王雍君.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9(02)
[10]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与财权问题研究[J]. 刘家庆,徐继之. 财会研究. 2007(02)
博士论文
[1]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研究[D]. 倪志龙.西南政法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当前对口援疆政策的实施现状研究[D]. 罗斌.中南大学 2011
[2]对口支援: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间合作模式研究[D]. 兰英.西北师范大学 2011
[3]中国人大预算审批权与预算法治建设研究[D]. 刘涛文.湖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36699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1.3.1 文献综述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2 对口支援法治化基本理论
2.1 对口支援历史沿革与概念厘定
2.1.1 对口支援历史沿革
2.1.2 对口支援概念厘定
2.2 对口支援法治化涵义和基本要求
2.2.1 对口支援法治化涵义
2.2.2 对口支援法治化基本要求
2.3 对口支援的特点
2.3.1 对口支援的实施具有现实不确定性
2.3.2 对口支援的内容超出了财政转移支付范畴
2.3.3 对口支援的运行依靠政策主导
2.3.4 对口支援的本质具有横向转移支付雏形
2.4 对口支援的正当性与可行性
2.4.1 对口支援的正当性
2.4.2 对口支援的可行性
3 对口支援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口支援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3.2 过于依赖中央权威,存在决策失误嫌疑
3.3 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越位与缺位造成效率损失
3.4 对口支援启动具有不确定性,多头指挥现象严重
3.5 环境影响评估欠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3.6 激励、监督机制不健全,滋生寻租腐败现象
4 预算法治视角下对口支援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理论初探:预算法理念下对口支援分析
4.1.1 对口支援中民主宪政理念缺失
4.1.2 对口支援中社会本位理念扭曲
4.1.3 对口支援中正当程序理念欠缺
4.1.4 对口支援中可诉性理念缺失
4.2 问题深化:预算法治内涵下对口支援分析
4.2.1 问题的根源——财力、事权严重不对称
4.2.2 问题的导火索:预算法对政府行为的约束软化
4.2.3 问题的直面冲击:预算预备费起到的作用有限
5 预算法治视角下对口支援法治化的路径与对策
5.1 明确对口支援改革路径
5.1.1 我国目前不具备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条件
5.1.2 对口支援改革路径:用预算法规制转移涉及的财政资金
5.2 明晰中央、地方财力事权的划分
5.2.1 明确界定事权的范围
5.2.2 考虑税种属性、合理调整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
5.2.3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5.3 加强对口支援中的预算法权威
5.3.1 提高政府、公民的法治意识
5.3.2 控制政府的自由裁量权
5.3.3 加强预算法的权威性
5.4 完善对口支援中人大预算监督权
5.4.1 保证对口支援的财政资金预算清晰易懂
5.4.2 细化对口支援的预算项目
5.4.3 保障人大对对口支援预算进行实质审查
5.4.4 保证人大预算监督权贯穿于对口支援全过程
5.5 规范对口支援中的预算程序
5.5.1 对口支援中应严格预算公开
5.5.2 对口支援中应强化预算执行的监督
5.5.3 加强审计机关对对口支援的预算审计监督
5.5.4 对口支援中应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5.6 完善与对口支援密切相关的预算预备费制度
5.6.1 提高预算预备费的提取比例
5.6.2 开辟高效简捷的拨款流程
5.6.3 将预备费和年度预算分开管理
5.6.4 细化预算预备费的规定
5.7 健全对口支援中的预算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口支援新疆资源开发引发的环境问题[J]. 吴静.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04)
[2]基于预备费视角的应急财政管理[J]. 韩伟,邵威.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3]财政运行法治化研究[J]. 王伟.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2(02)
[4]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立法与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构建[J]. 徐阳光.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5]预算法的修订应“实现公共需要最大化”为目的[J]. 汤,朱大旗. 当代社科视野. 2010(05)
[6]中国能引入横向财政平衡机制吗?——兼论“对口支援”的改革[J]. 王玮. 财贸研究. 2010(02)
[7]我国灾后地方政府对口支援模式初探——以各省市援建汶川地震灾区为例[J]. 王颖,董垒.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0(01)
[8]对科学使用政府预备费的思考[J]. 潘墨涛. 探索. 2009(03)
[9]中国《预算法》的修订:精神、理念和核心命题[J]. 王雍君,王雍君,王雍君,王雍君,王雍君.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9(02)
[10]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与财权问题研究[J]. 刘家庆,徐继之. 财会研究. 2007(02)
博士论文
[1]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研究[D]. 倪志龙.西南政法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当前对口援疆政策的实施现状研究[D]. 罗斌.中南大学 2011
[2]对口支援: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间合作模式研究[D]. 兰英.西北师范大学 2011
[3]中国人大预算审批权与预算法治建设研究[D]. 刘涛文.湖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36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036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