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企业劳动者工时与工时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0 04:26
  本研究采用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hina Labor-force Dynamic Survey,CLDS)数据,构建层级回归模型与有序Probit模型,对劳动者的工时情况、工时影响因素以及工时满意度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劳动者平均周工时远超标准工时,且加班现象较为普遍。劳动者的工时满意度在整体上为“一般”。不同人口学因素、企业因素会影响劳动者的工时及对工时的偏好。非农户口劳动者的工时较短,教育年限与工时长度成反比。对于已婚劳动者,男性工时显著长于女性,未婚劳动者的工时长度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国企劳动者的工时显著较短。与企业签订书面合同、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企业有工会的劳动者的工时显著较短。当工时超过法定标准工时后,工时满意度大幅下降。女性、已婚、大专及以上学历劳动者的工时满意度更容易随着工时增加而下降,特别是对于女性已婚劳动者,工时满意度下降幅度更大。当工时与民营、私营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工时相同时,国企劳动者整体的工时满意度最低,但随着工时增加,国企劳动者的工时满意度下降幅度最为缓和。随着工时延长,相比低收入劳动者,高收入劳动者的工时满意度下降幅度更大;获取加...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概念界定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与工作时间相关的理论
    2.2 工作时间长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2.3 工作时间对劳动者的影响
        2.3.1 过长工时对身心健康与家庭和谐的影响
        2.3.2 工作时间对劳动者主观满意度的影响
        2.3.3 不同特征劳动者的工时效用差异
    2.4 研究评述
第三章 模型设定与数据处理分析
    3.1 计量模型的设定
        3.1.1 工时长度的模型设定
        3.1.2 工时满意度的模型设定
    3.2 数据来源与处理
    3.3 样本分布与分组统计
        3.3.1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分布情况
        3.3.2 不同特征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3.3.3 工时满意度与工作时间的关系
第四章 工时长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劳动者人口学因素对工时长度的影响
        4.1.1 性别、婚姻状况与工资率对工时长度的影响
        4.1.2 学历对工时长度的影响
        4.1.3 人口学因素对工时长度的回归结果
    4.2 用人单位因素与劳动合同因素对工时长度的影响
        4.2.1 不同类型企业的劳动者工时长度分布与变化特征
        4.2.2 有无工会对于劳动者工时长度的影响
        4.2.3 是否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对劳动者工时长度的影响
        4.2.4 用人单位因素、劳动合同因素对工时长度的回归结果
        4.2.5 劳动合同期限对劳动者工时长度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时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5.1 工时与工时满意度的整体关系
    5.2 不同特征劳动者的工时满意度变化程度
    5.3 工时与不同因素的交互效应对劳动者工时满意度的影响
        5.3.1 性别与婚姻对工时满意度的影响
        5.3.2 学历与户籍对工时满意度的影响
        5.3.3 收入水平对工时满意度的影响
        5.3.4 不同类型企业劳动者的工时满意度差异
        5.3.5 不同加班补偿对工时满意度的影响
        5.3.6 加班自愿与否对工时满意度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工时长度的影响因素
        6.1.1 人口学因素对工时长度的影响
        6.1.2 企业因素与劳动合同因素对工时长度的影响
    6.2 工时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6.2.1 人口学因素对工时满意度的影响
        6.2.2 不同收入水平、企业性质劳动者的工时满意度的差异
        6.2.3 不同加班补偿、加班自愿与否对工时满意度的影响
    6.3 政策与建议
    6.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逻辑必然性[J]. 董振华,张恺.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06)
[2]缩减工时还是维持原状--迈向高收入国家进程中的最优工时选择[J]. 李欣先,朱志胜.  北京社会科学. 2017(05)
[3]流动人口工作时间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经验分析[J]. 罗俊峰,童玉芬.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6(03)
[4]国外过度劳动研究现状综述[J]. 赵梧钧.  现代经济信息. 2016(06)
[5]迈向高收入进程中的过度劳动及其治理——评《2014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J]. 陈建伟.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04)
[6]工作时间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基于三种典型职业的实证分析[J]. 吴伟炯.  中国工业经济. 2016(03)
[7]中国劳动者过度劳动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 郭凤鸣,曲俊雪.  劳动经济研究. 2016(01)
[8]被动加班、工时满意度与最优工时——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证据[J]. 王茜,罗连化.  劳动经济研究. 2014(06)
[9]工作时间与工作家庭冲突:基于性别差异的研究[J]. 金家飞,刘崇瑞,李文勇,Patricia Mary Fosh.  科研管理. 2014(08)
[10]工作时间的演变模型及当代特征[J]. 孟续铎,杨河清.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12)

博士论文
[1]我国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王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中国工时制度的定位研究[D]. 耿强林.华东政法大学 2010
[2]我国劳动者过度劳动和劳动力闲置的成因与对策分析[D]. 张舒.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740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0740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3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