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矿权法律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清末矿权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的矿权制度古已有之且源远流长,但由于清末之前并未得到重视,因此有关矿权的法律制度就没有得到具体的发展,但是有关矿权的法律思想已经早有萌芽,尤其是在清末时期得到较为全面的体现。总体上看,在矿业法律制定的历史中,清末时期的矿权立法对于推动我国的矿业法律之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清末矿权法律制度中“矿权”的概念为出发点,运用历史研究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古代有矿业政策之始至清朝末年时期各个朝代所制订的有关矿业的政策和制度中,分析出矿权概念的形成过程。然后具体分析清末政府以矿权为中心,所制定的相关的具体法律制度和条款。笔者以当时国内外的社会背景为依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一、以清末时期有关矿权收回运动为国内因素,分析其对于推动矿权法律制度制订的影响,从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二、同时期德国和日本等国早已有较为合理、完整的矿业法规体系可供借鉴,因此,笔者重点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清末矿权法律制度的制订在立法思想上所受到的影响。三、重点分析清末以矿权为中心所制订的一些具体的法律条款,探究其法条背后所承载的法律思想和蕴含的法理。四、评价清末矿权法律制度对民国矿权立法的影响,研究了清末矿权法律制度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以期使我们深刻的理解清末有关矿业立法的实质,并以史为鉴,发展今朝。
【关键词】:清末 矿权概念 矿权运动 矿权条款 矿权立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9;D922.62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3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1-14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4-19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9-21
- 1.4 研究创新与难点21-23
- 2 清末矿权概念及立法23-37
- 2.1 清末矿权概念的提出23-25
- 2.2 清末之前矿权政策的历史沿革25-27
- 2.3 清末矿权收回运动对矿权立法的推动作用27-32
- 2.4 清末矿权立法体系与评析32-37
- 3 日本与德国对清末矿权立法的影响37-44
- 3.1 日本对清末矿权立法的影响37-41
- 3.2 德国对清末矿权立法的促进41-44
- 4 清末矿权法律制度条款重点解析44-52
- 4.1 清末矿界、地权和矿权的概念44-46
- 4.2 清末矿业执照取得的程序46-48
- 4.3 清末矿权的行使48-49
- 4.4 清末矿权的使用费和保护49-52
- 5 清末矿权法律制度的评价与启示52-61
- 5.1 清末矿权法律制度的历史意义52-57
- 5.2 清末矿权法律制度制订的历史局限性57-58
- 5.3 清末矿权法律制度的历史启示58-61
- 参考文献61-63
- 附录63-65
- 作者简历65-67
- 学位论文数据集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栽;非洲矿业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J];国际资料信息;1995年07期
2 欧阳敏;从矿业开始[J];人民论坛;2003年12期
3 赵中华;严厉打击非法采矿 优化矿业发展环境——山西省蒲县地矿办工作采风[J];政府法制;2003年20期
4 李光斗;云南矿业:难题与新解[J];创造;2004年12期
5 刘静;菲律宾采矿业期待腾飞[J];东南亚纵横;2005年05期
6 王赞新;;矿业权证券化构想[J];资源·产业;2006年02期
7 康纪田;;改革开放30年矿业法治的进程及其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8 田峰;;金融危机对我国矿业立法的启示[J];管理观察;2009年16期
9 柏文喜;;矿业权融资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中国矿业;2009年10期
10 ;关于聘请梅州市矿业发展顾问的决定梅市府〔2007〕31号[J];梅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蓝元利;;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矿业发展对策[A];第八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张以诚;;论矿业文化和矿业文化转型[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陈尔东;董景波;范鑫;;生态矿业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A];第十六届六省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周其厚;刘亚民;;洋务派与中国近代矿业的兴起[A];地质学史论丛(3)[C];1995年
5 张以诚;;中国近代矿业的诞生[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朱训;;世纪之交的中国矿业[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傅鸣珂;;尊重矿业特有规律 确立矿业基础产业地位[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朱俊士;张宏福;;21世纪的中国矿业——生态矿业[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卷)[C];2001年
9 李万亨;潘才;;我国矿业发展战略的转变及其对策[A];缓解矿山资源危机——中国资源危机矿山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张以诚;;关于推进地质矿业史研究的一些意见和建议(摘要)[A];地质学史研究会第16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徐水师率团参加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N];中煤地质报;2012年
2 记者 田孔社;关注矿业 支持矿业[N];中国改革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李平;矿业发展要着眼于实体[N];中国矿业报;2013年
4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 李裕伟;矿业权配置让市场作决定[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5 记者 张伟超;“智能采矿”是矿业发展目标[N];中国黄金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王琼杰;全力打造北京国际矿业城[N];中国矿业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李平;矿业:随共和国一起成长[N];中国矿业报;2014年
8 记者 吴岗 吴梅;2014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组委会召开筹备会议[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9 记者 周勇刚;民营矿业迎来规模化走出去[N];中华工商时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刘晓慧;新机遇下矿业合作的新宣言[N];中国矿业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萤雪;矿业棕地公园景观生态化建构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肖常先;东南亚矿业投资环境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张曦;“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西部五省矿业对外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Yang,Zheng Charlie)杨铮;矿资产评估在矿业资本市场中的应用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5 苏迅;我国矿业资本市场矛盾分析及投资风险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5年
6 张宏亮;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中国矿业治理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高兵;国际矿业直接投资过程中的矿业权安全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8 朱灏;矿业权价值评估的竞争分析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张俊芝;我国矿业上市公司技术信息披露与独立技术审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10 彭秀平;矿业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与动态评价方法[D];中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昊;我国矿业资本市场发展有关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2 张丁;试论中国近代地质科学发展与矿业的互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张伟进;石家庄市矿业权审批流程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白婧(Betty Bai);中加矿业权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阮劲松;M矿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6 王树祥;矿业小城镇总体规划中人口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邱少波;新疆天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化发展战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8 滕泽锐;2014中国—东盟矿业人才交流培训交替传译实践报告[D];广西大学;2015年
9 孙雯;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矿工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10 褚凡;清末矿业立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清末矿权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08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