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前置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1 05:21
行政复议制度作为一种通行的行政纠纷解决机制,具有效率高,专业性强等特点,是快速解决行政争议,化解行政纠纷的便捷途径。但是实践中行政复议在我国利用率低下,并没有发挥其应有优势。行政复议前置制度是将行政复议以法律的规定强制先行,以提高行政复议的利用率。然而,实践中行政复议前置制度的实施,并没有使行政复议成为行政纠纷解决方式的主要渠道,复议前置制度设置急需完善。本文首先介绍行政复议前置制度的基本概况以及域外行政复议前置制度设置模式,分析我国现有的行政复议前置制度的设置缺陷,探讨完善行政复议前置制度的方法。本文除绪论之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介绍行政复议前置制度的概念、特征以及行政复议前置的理论外延。另外对行政复议前置制度设置的理论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对于行政复议前置制度的设置应该以分权原则为理论基础,以司法最终原则为设置目标,以权利救济无漏洞原则为行政复议前置主要目的。第二部分是对我国行政复议前置制度的实证考察,通过研究各个历史时期行政复议前置的范围,把握在政治形势和经济形态的影响下行政法体系发展轨迹及行政复议前置制度发展规律:行政复议前置制度前期呈波浪性的发展,后走上稳步发展的道路。...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意义
一、 行政复议前置的基本理论
(一) 行政复议前置的概念界定
1. 行政复议前置的涵义
2. 行政复议前置的外延
(二) 行政复议前置的理论分析
1. 分权原则
2. 司法最终原则
3. 权利救济无漏洞
4. 穷尽行政救济原则
5. 其他因素
二、 我国行政复议前置制度的实证考察
(一) 行政复议前置的历史变迁
(二) 行政复议前置的法定范围
(三) 行政复议前置制度现阶段凸显的问题
1. 行政复议前置范围设置模糊
2. 行政复议前置效果不尽人意
3. 行政复议公正性难以保证
三、 域外类似制度的比较与启示
(一) 域外类似制度的比较
1. 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理论与实践
2. 英美法系国家的理论与实践
(二) 域外类似制度的启示
1. 复议前置制度设置以公民权利保障为出发点
2. 复议前置制度设置清晰明确
3. 司法为最终保障
四、 我国行政复议前置制度的完善建议
(一) 行政诉讼类型化与行政复议前置
1. 诉讼类型化概述
2. 诉讼类型化种类
3. 诉讼类型化作为划分行政复议前置制度标准的可行性
(二) 规定穷尽行政救济的例外情况
(三) 建立复议决定被诉追责制度
(四) 简化复议诉讼衔接关系种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复议前置抑或自由选择——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关系的处理[J]. 杨伟东. 行政法学研究. 2012(02)
[2]无漏洞救济视角下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J]. 陈伏发. 法律适用. 2012(02)
[3]税务行政复议前置实务分析[J]. 王丽萍.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6)
[4]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 刘鹤,刘召刚. 齐鲁学刊. 2010(03)
[5]论信访的行政救济功能及其与行政复议的关系[J]. 黄涧秋. 理论导刊. 2009(08)
[6]行政复议强制前置模式的重建[J]. 周兰领.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7]我国行政案件复议前置初探[J]. 樊圣军.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6(S2)
[8]扩大行政复议前置范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析[J]. 吕震乾.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6(02)
[9]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之程序衔接[J]. 章志远. 行政法学研究. 2005(04)
[10]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关系的再探讨[J]. 齐蕴博,王宝娜.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5(04)
本文编号:3092404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意义
一、 行政复议前置的基本理论
(一) 行政复议前置的概念界定
1. 行政复议前置的涵义
2. 行政复议前置的外延
(二) 行政复议前置的理论分析
1. 分权原则
2. 司法最终原则
3. 权利救济无漏洞
4. 穷尽行政救济原则
5. 其他因素
二、 我国行政复议前置制度的实证考察
(一) 行政复议前置的历史变迁
(二) 行政复议前置的法定范围
(三) 行政复议前置制度现阶段凸显的问题
1. 行政复议前置范围设置模糊
2. 行政复议前置效果不尽人意
3. 行政复议公正性难以保证
三、 域外类似制度的比较与启示
(一) 域外类似制度的比较
1. 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理论与实践
2. 英美法系国家的理论与实践
(二) 域外类似制度的启示
1. 复议前置制度设置以公民权利保障为出发点
2. 复议前置制度设置清晰明确
3. 司法为最终保障
四、 我国行政复议前置制度的完善建议
(一) 行政诉讼类型化与行政复议前置
1. 诉讼类型化概述
2. 诉讼类型化种类
3. 诉讼类型化作为划分行政复议前置制度标准的可行性
(二) 规定穷尽行政救济的例外情况
(三) 建立复议决定被诉追责制度
(四) 简化复议诉讼衔接关系种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复议前置抑或自由选择——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关系的处理[J]. 杨伟东. 行政法学研究. 2012(02)
[2]无漏洞救济视角下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J]. 陈伏发. 法律适用. 2012(02)
[3]税务行政复议前置实务分析[J]. 王丽萍.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6)
[4]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 刘鹤,刘召刚. 齐鲁学刊. 2010(03)
[5]论信访的行政救济功能及其与行政复议的关系[J]. 黄涧秋. 理论导刊. 2009(08)
[6]行政复议强制前置模式的重建[J]. 周兰领.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7]我国行政案件复议前置初探[J]. 樊圣军.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6(S2)
[8]扩大行政复议前置范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析[J]. 吕震乾.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6(02)
[9]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之程序衔接[J]. 章志远. 行政法学研究. 2005(04)
[10]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关系的再探讨[J]. 齐蕴博,王宝娜.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5(04)
本文编号:3092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09240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