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问责主体独立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0 06:53
“权责一致”是行政权力最基本的构建原则,行使多大权力,就必须担负与之相匹配的行政责任,新时期我国提出建设责任政府、透明政府的战略目标,从2003年“非典问责风暴”开始,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问责法律法规体系,实施效果显著。但同时也忽略了行政问责制的关键因素——问责主体,行政问责主体是行政问责制中最根本的问题,依据问责程序划分,问责制分为:问责发动机制、问责调查机制和问责执行机制,三者对问责效果的影响各不相同,问责处理机制和执行机制是根据已有的制度规则要求执行工作任务,对问责效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执行者能否秉公执法和执行效率上,由于行政问责对象具有较强的维护自身权力的能力,会对执行人员滥用权力现象予以纠正,同时,行政问责发起者也会高度关注问责的执行情况,会对执行人员徇私舞弊现象予以监督,因此问责执行人员在执行和处理环节上的失职行为一般会控制在较小的概率上。行政问责发动机制包括问责发起主体和问责受理启动主体,二者缺一不可,在问责开始阶段,没有问责发起者和启动者,就没有行政问责的处理、执行环节,假设两个主体中任何一个主体由于某些原因处于缺失状态,直接导致问责案件无法成立,问责效果无从谈起。我国问...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
1.2 研究目的
1.3 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现状
第二章 行政问责主体的基本理论
2.1 行政问责的理论概述
2.1.1 行政权力的概念及特征
2.1.2 责任政府与行政问责制
2.2 行政问责主体的概念分析
2.2.1 问责主体的基本概念
2.2.2 问责主体类型
2.2.3 我国行政问责主体独立性构建的必要性
第三章 我国行政问责主体发展历程及实施现状
3.1 我国行政问责主体的发展历程
3.2 行政问责主体运行现状分析
3.2.1 我国行政问责主体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3.2.2 我国行政问责主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我国行政问责主体异化的原因分析
4.1 中国传统文化缺少独立性因子
4.1.1 国家大一统文化层面
4.1.2 传统社会文化层面
4.2 传统集权政治制度影响问责主体的独立性
4.3 行政问责制度缺乏独立性设计
4.3.1 问责机构缺乏独立性
4.3.2 双重领导体制弱化问责主体独立性
4.3.3 问责主体的人、财、物受制于行政机关
4.3.4 问责权力运行缺乏独立性
第五章 国内外行政问责主体独立性的比较分析
5.1 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分析
5.1.1 瑞典和波兰行政问责主体
5.1.2 澳大利亚、新西兰问责主体
5.1.3 新加坡与日本问责主体
5.1.4 香港廉政公署
5.2 我国古代独立问责主体制度
5.2.1 组织机构独立
5.2.2 垂直单向领导体制
5.2.3 独立的人事管理
5.2.4 监察权力运作不受干扰
第六章 行政问责主体独立性构建的对策研究
6.1 问责主体运行的前提条件——政府信息公开
6.1.1 提高《信息公开条例》的法律位阶
6.1.2 细化条例内容,增加操作性
6.1.3 拓宽信息公开救济渠道
6.2 问责主体独立性的制度创新
6.2.1 构建独立问责机构
6.2.2 改革双重领导体制,实行垂直统一管理
6.2.3 构建具有相对独立的人财物保障机制
6.2.4 构建问责权力独立运行程序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尴尬[J]. 韩永. 中国新闻周刊. 2009(17)
[2]用人制度的反思[J]. 辛宇. 南风窗. 2009(01)
[3]专制集权主义:中国的文化基因[J]. 应克复. 书屋. 2008(09)
[4]中国地方政府行政首长问责制度的制度设计缺陷及影响[J]. 宋涛. 行政论坛. 2007(01)
[5]试析中国政府监督的利弊及改革方向[J]. 郭欣根.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5(03)
[6]行政问责概念及内涵辨析[J]. 宋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2)
[7]引咎辞职、问责制与治道变革[J]. 毛寿龙. 浙江学刊. 2005(01)
[8]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意义[J]. 周亚越. 理论与改革. 2004(04)
[9]波兰国家行政监察体制[J]. 郭增麟.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04(03)
[10]试论中国国家审计“双轨制”体制改革[J]. 杨肃昌,肖泽忠.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4(01)
本文编号:3178902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
1.2 研究目的
1.3 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现状
第二章 行政问责主体的基本理论
2.1 行政问责的理论概述
2.1.1 行政权力的概念及特征
2.1.2 责任政府与行政问责制
2.2 行政问责主体的概念分析
2.2.1 问责主体的基本概念
2.2.2 问责主体类型
2.2.3 我国行政问责主体独立性构建的必要性
第三章 我国行政问责主体发展历程及实施现状
3.1 我国行政问责主体的发展历程
3.2 行政问责主体运行现状分析
3.2.1 我国行政问责主体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3.2.2 我国行政问责主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我国行政问责主体异化的原因分析
4.1 中国传统文化缺少独立性因子
4.1.1 国家大一统文化层面
4.1.2 传统社会文化层面
4.2 传统集权政治制度影响问责主体的独立性
4.3 行政问责制度缺乏独立性设计
4.3.1 问责机构缺乏独立性
4.3.2 双重领导体制弱化问责主体独立性
4.3.3 问责主体的人、财、物受制于行政机关
4.3.4 问责权力运行缺乏独立性
第五章 国内外行政问责主体独立性的比较分析
5.1 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分析
5.1.1 瑞典和波兰行政问责主体
5.1.2 澳大利亚、新西兰问责主体
5.1.3 新加坡与日本问责主体
5.1.4 香港廉政公署
5.2 我国古代独立问责主体制度
5.2.1 组织机构独立
5.2.2 垂直单向领导体制
5.2.3 独立的人事管理
5.2.4 监察权力运作不受干扰
第六章 行政问责主体独立性构建的对策研究
6.1 问责主体运行的前提条件——政府信息公开
6.1.1 提高《信息公开条例》的法律位阶
6.1.2 细化条例内容,增加操作性
6.1.3 拓宽信息公开救济渠道
6.2 问责主体独立性的制度创新
6.2.1 构建独立问责机构
6.2.2 改革双重领导体制,实行垂直统一管理
6.2.3 构建具有相对独立的人财物保障机制
6.2.4 构建问责权力独立运行程序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尴尬[J]. 韩永. 中国新闻周刊. 2009(17)
[2]用人制度的反思[J]. 辛宇. 南风窗. 2009(01)
[3]专制集权主义:中国的文化基因[J]. 应克复. 书屋. 2008(09)
[4]中国地方政府行政首长问责制度的制度设计缺陷及影响[J]. 宋涛. 行政论坛. 2007(01)
[5]试析中国政府监督的利弊及改革方向[J]. 郭欣根.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5(03)
[6]行政问责概念及内涵辨析[J]. 宋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2)
[7]引咎辞职、问责制与治道变革[J]. 毛寿龙. 浙江学刊. 2005(01)
[8]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意义[J]. 周亚越. 理论与改革. 2004(04)
[9]波兰国家行政监察体制[J]. 郭增麟.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04(03)
[10]试论中国国家审计“双轨制”体制改革[J]. 杨肃昌,肖泽忠.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4(01)
本文编号:3178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178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