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网络空间的国家主权问题

发布时间:2017-04-20 08:22

  本文关键词:网络空间的国家主权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和国际问题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年来网络攻击事件不断增多,西方国家纷纷组建网络部队,网络军备成为主权国家争取各自利益最大化的新工具,网络空间国家主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引起了诸如“国家的主权能否及于网络空间”等争论。因此,笔者认为对网络空间的国家主权问题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国家主权并非始于人类文明,它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国家主权这样的概念。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主权概念是在近代才形成的,并在其后得到发展,国家主权概念的出现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并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其内涵在不断的丰富与完善。国家主权的主体随着国际组织的出现,不仅仅只有国家才能行使主权;国家主权的客体范围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从陆地发展到海洋,又扩展至外层空间。国家主权从内涵至外延或是从主体至客体,这种不断的动态的变化,为其延伸至新的空间——网络空间,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计算机的问世,互联网成为人类新的活动空间。人们对网络空间的定义,从一开始的对幻象的描述,逐渐发展为对现实世界的概括,网络空间是伴随人类科技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活动空间,其本质上是一种依靠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信息交流的平台,它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是融合了现实世界一切构成要素的新场所。与网络空间相对应的是传统的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实际上是物理载体范围与虚拟空间范围的统一结合体。在这个空间里,与传统的物理空间相比有其自己的独特特性:虚拟性、开放性、多元性和全球即时性。而网络空间成为新的国家主权的行使范围,与领陆、领海、领空等传统国家主权的行使空间相比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例如,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使得它不具有传统领土如领陆、领海等空间的物理边界性;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使它不具有传统领土的封闭连续性等。随着“人类国家的疆域扩大到陆、海、空、太空、网络空间五维格局。”网络主权概念随之产生。我国2010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中指出:“中国政府认为,互联网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互联网属于中国主权管辖范围,中国的互联网主权应得到尊重和维护。”据此明确了我国的网络主权。网络主权就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内的行使,网络主权强调的是国家主权行使的范围,国家主权的全部内涵在网络空间中都有体现,它是与领土主权处于同一层面的概念。网络主权的内容应包括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同时,提出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网络主权的边界范围:一是以网络空间的参与者为坐标,划分网络主权的参照点,二是以动态的信息传播途径为判断标准,确定网络空间的广度和深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国家对网络空间的管辖权来源及性质问题,最后提出了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和国际立法合作维护网络主权的建议。
【关键词】:国家主权 网络空间 管辖权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1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0
  • 一、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10-17
  • (一)国家主权理论的发展10-12
  • (二)国家主权规则发展12-17
  • 二、网络空间的范围和特性17-25
  • (一)网络空间的概念17-18
  • (二)网络空间的范围18-20
  • (三)网络空间的特性20-22
  • (四)网络空间的法律属性22-25
  • 三、网络主权的性质25-33
  • (一)网络主权的概念27-28
  • (二)网络主权的内容28-30
  • (三)网络主权边界的确定标准30-33
  • 四、国家对网络空间的管辖权问题33-35
  • (一)网络管辖权的来源33
  • (二)网络管辖权的性质33-35
  • 五、我国在维护网络主权方面的应对35-39
  • (一)加强网络管理,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35-37
  • (二)加强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有力打击网络犯罪37-38
  • (三)加强国际立法合作,共同维护网络主权38-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2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42-43
  • 致谢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军峰;全球化浪潮对国家主权的挑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 陈乐平;新世纪国家主权面临的挑战[J];岭南学刊;2002年02期

3 张治武,张涛华;对国家主权的再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宋智萃;试论区域一体化法律制度对国家主权的影响[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刘青建;国家主权理论探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6 黄晓辉;黄喜春;;论国际经济机制与国家主权的和谐共存[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杜国胜;;法理学视野下国家主权的本质属性[J];嘉应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8 王舒毅;;网络空间国家主权初探[J];保密工作;2012年09期

9 泽夏;经济国际化趋势对国家主权构成的挑战[J];战略与管理;1995年03期

10 杨云鹏;发展生产力与国家主权[J];金筑大学学报(综合版);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明;陈国良;宋涛;;新时期维护国家主权思想理论的奠基者[A];海南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集[C];2006年

2 洪永红;;吸引外资与维护非洲国家主权[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经济法的前沿[C];2001年

3 赵月枝;;数字时代中国对国家主权和技术自治的维护:希望、讽刺与不确定性(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张晓声;;WTO争端解决中的国家主权[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2辑)[C];2007年

5 薛桂芳;马英杰;胡增祥;;论中国海岛立法的必要性[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5年卷第二期[C];2005年

6 曹泳鑫;;和谐世界的历史基础:国际体系转型与理论反思[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7 John B.Bellinger;季烨译;;美国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9年卷第1期[C];2009年

8 史小红;;论孙中山的“对外开放主义”思想[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程爱勤;;论菲律宾以“国家安全原则”主张南海诸岛主权的国际法法理悖论[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郑大华;朱蕾;;论辛亥时期的国民观[A];辛亥革命与清末民初思想[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欧阳志远;国家主权视野下的科学主权[N];光明日报;2009年

2 武警陕西省总队 向军;网络主权也是国家主权[N];解放军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黄广南;志存高远:突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N];海南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严正 马剑;国家主权不可侮[N];人民日报;2000年

5 李云龙;国家主权过时了吗?[N];学习时报;2001年

6 钟声;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N];人民日报;2013年

7 山东检验检疫局 姜军;行使国家主权 维护全民利益[N];中国国门时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张媛 本报通讯员 田义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保障国家和平发展[N];法制日报;2013年

9 杨均平 刘旭;生态问题与国家主权[N];中国国防报;2001年

10 ;《国家主权新论》[N];福建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磊;国家形象及其对国家间行为的影响[D];南开大学;2009年

2 罗晋京;论跨国银行法律规制对国家主权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9年

3 陈丽明;民族联合途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徐晓明;全球化压力下的国家主权[D];复旦大学;2004年

5 孔庆茵;论国际体系与世界新秩序[D];吉林大学;2005年

6 刘凯;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国家主权自主有限让渡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宋云霞;国家海上管辖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8 刘文波;当代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崛起互动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韦宗友;制衡、追随与不介入:霸权阴影下的三种国家政策反应[D];复旦大学;2004年

10 于海洋;帝国主义批判与世界国家的规范性探讨[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英;网络化时代的国家主权[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段元秀;论国家主权的变动及新型国家主权观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吴长谦;跨国公司对国家主权的挑战与国家的应对[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4 王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孙红彦;均势条件下国家寻求安全的行为模式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胡蕊;网络空间的国家主权问题[D];吉林大学;2015年

7 盛蕾;国家主权层次理论的适用性[D];外交学院;2009年

8 郭泽军;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主权面临的挑战[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魏巍;国家主权与国际区域自治[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周小霞;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网络空间的国家主权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18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c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