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 ——以《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6-16 06:38
  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和治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随着当今社会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显现,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开始不断重视环境质量的改善。2017年8月通过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使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全面改革拉开了帷幕。2019年6月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是对已有司法实践及学术界研究成果的肯定。正因为这次改革,使得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受损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视达到了新高度。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目前仍存在着一些法律困境,如在规范依据、责任认定及修复执行等方面,制约着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目标的实现。如何通过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使之与相关制度相衔接,事关该制度功能的发挥,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效果,这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主要以2019年出台的《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为对象,研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基础,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运行现状着手,全面认知该司法解释构建的制度体系,讨论其存在的问题,如主体范围、归责原则、释明规定、衔接机制和赔偿金管理等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原因,最后针对前文提...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源起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的本质属性
    第二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不同
    第三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私益诉讼的不同
第二章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若干规定》构建的制度体系
        一、《若干规定》的基本内容
        二、《若干规定》的创新点
    第二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赔偿义务人主体范围设定单一
        二、归责原则不明确
        三、法院依职权释明变更诉讼请求的适用不明晰
        四、磋商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衔接机制不完善
        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衔接不畅
        六、赔偿金的管理尚未达成共识
    第三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生态环境损害具有原因行为及损害形式的二元性
        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中磋商含糊的法律属性
        三、政府部门职能混同
        四、相关制度体系不健全
        五、生态环境的修复标准不统一
第三章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建议
    第一节 扩大责任主体范围
    第二节 明确归责原则
    第三节 明晰法院依职权释明变更诉讼请求的规定
    第四节 完善磋商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衔接
    第五节 细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衔接
    第六节 规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衔接问题研究[J]. 刘慧慧.  法律适用. 2019(21)
[2]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修复生态环境责任及其承担[J]. 吴一冉.  法律适用. 2019(21)
[3]论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之主体制度[J]. 楚道文,唐艳秋.  政法论丛. 2019(05)
[4]生态损害赔偿诉讼的本质及相关问题研究——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为视角的分析[J]. 李浩.  行政法学研究. 2019(04)
[5]释明变更诉讼请求的标准——兼论“证据规定”第35条第1款的规范目的[J]. 任重.  法学研究. 2019(04)
[6]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的法律地位[J]. 肖萍,卢群.  江西社会科学. 2019(06)
[7]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与公益诉讼的衔接问题研究[J]. 刘艳星.  法制博览. 2019(09)
[8]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的利益代表机制研究——以社会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为分析工具[J]. 吴惟予.  河北法学. 2019(03)
[9]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辨析——以诉讼标的为切入的分析[J]. 牛颖秀.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1)
[10]环境公益诉讼若干问题研究——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为对象的分析[J]. 陈爱武,姚震宇.  法律适用. 2019(01)



本文编号:3232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232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9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