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6 11:53
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出行的便利,同时相伴而来的还有风险的增加。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行”密切相关,而现代社会的“行”,多数情况下又离不开车辆。车来车往中,“车祸”也就成为人们想避免而又无法避免的一个高发事件面对日益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我国对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4年5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施行,对于交通事故的处理有了第一个具体的操作细则。此后《道路交通安全法》又经历了2007年和2011年两次修正。2008年7月11日《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经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学术界无数次呼吁的“生命权高于路权”的价值目标正在一步步的实现。但是随着人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的日益高涨,同时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也在逐步扩大,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活动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尤其是在执法规范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迫切需...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基本理论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的基本内涵
一、道路交通事故的含义
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的含义
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的原则
一、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活动的特征
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的原则
第二章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事故处理活动机械化运用程序
二、事故处理活动肆意忽视程序规制
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则中的不足之处
一、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性质模糊
二、道路交通事故的赔偿规则设定粗疏
三、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作用受限
四、执法监督流于形式
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执法主体整体的素质不高
二、程序规则中的工具主义倾向明显
三、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滞后
第三章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完善建议
第一节 提高执法主体的素质
一、执法主体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
二、建立制度化的培养机制
第二节 完善程序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新界定事故认定行为的性质
二、对事故赔偿规则进行规范
三、完善重大事故赔偿基金的建设
第三节 完善执法监督体系建设
一、树立正确的执法监督理念
二、构筑科学的执法监督体系
三、完善执法公开制度
四、完善执法工作考评制度
五、完善对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复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0条[J]. 牛旭. 行政与法. 2011(08)
[2]论适度的法律程序[J]. 黄捷.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04)
[3]关于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复核的思考[J]. 罗世闯.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2)
[4]政府信息公开语境中的“国家秘密”探讨[J]. 王锡锌. 政治与法律. 2009(03)
[5]交通事故认定的法律救济[J]. 胡胜.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8(02)
[6]《道路交通安全法》中“交通事故”定义评析[J]. 宁乐然. 法学论坛. 2007(05)
[7]路权与人权之际——《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人本哲学解读[J]. 陆礼.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7(04)
[8]试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存在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J]. 曹建军.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1)
[9]机动车与行人间交通事故责任的最优配置——与新《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归责原则比较[J]. 余晓莉,魏建.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06(04)
[10]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探讨——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J]. 徐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硕士论文
[1]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性质研究[D]. 杨文军.复旦大学 2009
[2]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法律问题研究[D]. 董晶.西南政法大学 2009
[3]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变化及问题研究[D]. 李旭东.四川大学 2006
[4]中日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比较研究[D]. 吴胜国.四川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33027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基本理论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的基本内涵
一、道路交通事故的含义
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的含义
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的原则
一、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活动的特征
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的原则
第二章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事故处理活动机械化运用程序
二、事故处理活动肆意忽视程序规制
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则中的不足之处
一、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性质模糊
二、道路交通事故的赔偿规则设定粗疏
三、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作用受限
四、执法监督流于形式
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执法主体整体的素质不高
二、程序规则中的工具主义倾向明显
三、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滞后
第三章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完善建议
第一节 提高执法主体的素质
一、执法主体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
二、建立制度化的培养机制
第二节 完善程序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新界定事故认定行为的性质
二、对事故赔偿规则进行规范
三、完善重大事故赔偿基金的建设
第三节 完善执法监督体系建设
一、树立正确的执法监督理念
二、构筑科学的执法监督体系
三、完善执法公开制度
四、完善执法工作考评制度
五、完善对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复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0条[J]. 牛旭. 行政与法. 2011(08)
[2]论适度的法律程序[J]. 黄捷.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04)
[3]关于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复核的思考[J]. 罗世闯.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2)
[4]政府信息公开语境中的“国家秘密”探讨[J]. 王锡锌. 政治与法律. 2009(03)
[5]交通事故认定的法律救济[J]. 胡胜.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8(02)
[6]《道路交通安全法》中“交通事故”定义评析[J]. 宁乐然. 法学论坛. 2007(05)
[7]路权与人权之际——《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人本哲学解读[J]. 陆礼.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7(04)
[8]试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存在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J]. 曹建军.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1)
[9]机动车与行人间交通事故责任的最优配置——与新《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归责原则比较[J]. 余晓莉,魏建.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06(04)
[10]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探讨——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J]. 徐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硕士论文
[1]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性质研究[D]. 杨文军.复旦大学 2009
[2]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法律问题研究[D]. 董晶.西南政法大学 2009
[3]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变化及问题研究[D]. 李旭东.四川大学 2006
[4]中日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比较研究[D]. 吴胜国.四川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33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233027.html